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许多出口企业发现,仅通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来实现最大顺差的经营思路越来越受到限制.国际营销日益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举措.广告是国际营销最为重要的手段,国际广告在设计与传播时除了保持企业的统一品牌印象之外,还必须适应现地的文化、习惯、媒体特性,以及有关的法律规制.只有找到国际广告的"标准化"和"本土化"搭配的最佳比例,才能使国际广告在国际营销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被看作互联网的又一进步,它给信息世界带来了更可靠的真实性、更频繁的交流力度,也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更优越的环境。与此同时,口碑营销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和高效的传播方式,成为企业营销实践的又一利器,从而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本文以社会网络为研究视角,以网络口碑营销为契入点,主要探讨了传统口碑营销中的消费者困惑,以及企业采取营销措施时的困境。进而对社会化媒体带来的群体一致和群体信任进行分析,以此构建社会化媒体网络口碑营销的传播模式,为企业从事营销传播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莹 《理论界》2013,(5):188-190
整合营销传播(IMC)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传入我国。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营销传播更加复杂化,其实现手段也更加多样化。文章通过对多家知名中美代理公司和企业进行调研、访谈,比较研究中美IMC2tk务开展情况,实施IMC的效果评估情况,以及新媒体环境对实施IMc的影响等,并根据调研结果,对我国代理公司和企业实施IMC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邱昊 《学术探索》2014,(6):79-83
新媒体技术兴起的背景下,面对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更为细化的受众市场,媒体需要利用整合营销思维把媒体传播影响力的产业价值开发出来,形成传播影响力和营销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云南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使它成为面向东盟传播的前沿和平台,其对东盟的传播影响力不论是对"桥头堡"建设,还是对中国的对外传播都意义重大。考量云南媒体对东盟传播影响力营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其对东盟传播影响力整合营销的实施策略,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2-228
病毒营销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电子商务向社会化商务的不断变革,融合社交媒体特征的病毒营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数值模拟及仿真研究发现,用户主动传播和用户自生成内容对于病毒营销的传播有着放大作用。加强广告传播效果和扩大主动传播加强系数会导致用户自生成内容增多,能加速病毒营销的传播,并且传播范围更广,最终增强企业营销影响力从而取得好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移动通信"是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革新的衍生物,其"内爆式"发展表征了新传播革命的结构性变迁及功能性转向,重构了以"融合"为特征的社交、信息和营销平台,弥合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相区隔的传播交往关系,整合了大众媒体与自媒体分化的信息传播结构,创造了广告与商业入口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在这个熟人与生人,公共与私人,交往、信息与商业深切勾连、快速融合与转化的新型技术城邦中,自然与文化、人与机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得到修正,它们成为融合的共生体,其影响辐射整个社会结构、生活秩序及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词媒体是我们这个"读词时代"全民造词运动的新生事物,言简意赅,以极经济的关键词形式传达各类信息,起到媒体的作用。它的形成和传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显现世态民情、暴露社会问题、表达民众诉求、信息交流沟通、增强民主意识、营销产品、促进人际融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常规媒体的社会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8.
张虹 《天府新论》2016,(3):132-136
新旧媒体的整合将大众引入了自媒体时代。这一变革,给市场营销的观念、途径带来了深刻影响。精准营销、商业社群营销、粉丝情感化营销和个性化营销的四大营销路径,是自媒体时代营销传播可资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描述和分析中国大陆公关业对整合营销传播(IMC)理念的认知和应用情况.本调查针对中国大陆公关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20位(根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2007年中国公关行业调查报告中的排名)公关公司进行,主要集中在:公关公司的提供的IMC服务与收费情况、整合营销传播的主导因素、推动整合营销传播的动力来源、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对公关公司和客户带来的益处和障碍,寻求解决办法,预测IMC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微博营销的驱动因素有助于探寻微博营销的形成机理,也有利于企业正确实施微博营销策略。文章对微博营销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营销环境的发展、用户信息的摄取、消费者意见的反馈、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广、目标客户的确定以及营销成本的降低是微博营销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告策略与广告效果的几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告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行为,是企业整个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告已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击败对手的重要武器。企业之间竞争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广告的竞争。企业把自己的营销意图贯穿于广告当中,经过精心地策划和制作,通过媒体传播给公众,努力争取消费者。广告策略是贯穿于广告的策划、制作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经进入"第五媒体时代".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抑或是手机媒体.具有媒介粘滞、瞬时精准、病毒式营销等无与伦比的传播特性.第五媒体是柄"双刃剑",它在给政府公共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第五媒体开拓政府公共关系的新视野,是一个政治、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技术、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要解决传统营销手段在实践中的困惑,必须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思维观念.一是要树立动态思维观,即要把握热点进行营销整合,要不断创新和采用新的整合营销传播工具.二是企业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手段解决企业品牌传播问题时,要以追求品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为目标,也要保持品牌传播与企业长期规划的一致性.三是为了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企业要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并以消费者的需求量身打造适合的沟通模式,同时也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建构.四是促销方式的整合和促销媒体的整合必须保持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如此,企业才能在营销实践中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5,(9)
论文在分析传统营销失效的原因及社会化媒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化媒体营销让营销回归与消费者对话的内在本质。从构建网络化生态组织模型、全触点沟通体系、社会化品牌协同机制、基于SCRM的精准营销四方面,探讨社会化媒体营销体系框架,旨在厘清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理念与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广告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大众选择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当社会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不断增加使广告传播的大众媒体效应逐渐被削弱,尤其是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仅靠大众传媒的单向式传播是很难奏效的,而伴随现代技术产生的双向互动的沟通形式则成为房地产广告传播的首选。房地产从大众传播到小众传播是营销模式转变的结果,也是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个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网络为主的微媒体正蓬勃兴起。借助微媒体,挖掘产业集群的营销潜力,推进产业集群由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下游营销和服务行业的转化,拓宽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条,已成为产业集群升级优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彦芝 《兰州学刊》2004,(3):123-124
网络保险 ,是降低保险企业营销成本 ,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进一步开发我国保险市场 ,顺应世界保险业发展潮流的一种全新的保险营销方式。同时 ,网络保险的发展又存在法律、人才、管理等一系列制约因素 ,为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以促进网络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事件营销可以迅速吸引媒体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吴学源和《艺术评论》的名誉侵权事件,为"营销大师"宣科借势与造势,两年时间共计催生了21篇云南省内报纸报道,形成社会热点讨论话题,极大地扩展了宣科本人与《纳西古乐》的知名度。本文对2004年~2005年的报纸内容进行分析,逐步还原了这次事件营销案例,重现其话题构造、议程设置及传播扩散历程,并揭示了事件营销所具有的新闻、广告与公共关系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使用数字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是近年来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包括"传承"和"推广"两个方面。就"推广"方面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应注意充分挖掘数字媒体虚拟空间体验性的特征。就"传承"方面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应注意充分挖掘数字媒体是一种分众媒体的特征。数字技术的核心必须以内容为主,过度娱乐化会消解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社会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权开始分散,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挑战。社会传播格局的变化使政府传播面临直接传播陷入"塔西佗困境"、间接传播效力弱化、舆论调控手段受到限制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传播力:善用、善待、善管媒体,提高政府新闻执政能力;创造"白箱"政治,提高公众对政府传播信息的信任度;转变政府角色,提高政府信息传播的公平度。提升政府传播力是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工作人员执政理念和传播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政治体制和传媒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