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五代至宋初的禅宗文献中逐渐出现了"五家"的说法,指的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这五支宗派。禅宗宗派之被称为"家",与历史上其他思想流派有所不同,因为它代表了一种以法脉为核心、类似于家系的新的组织形式。这种新的现象根源于禅宗对法脉的重视,同时也是受唐宋变革时期的宗族制度和史学发展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德山缘密禅师为云门下一世,禅法精湛,门徒众多。缘密“三句”及抽“顾”对于云门宗风之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通过对禅宗早期史料中关于缘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及推理,对包括其生卒、参谒文偃时间、经历朝代等生平作详细考证;对其禅法思想之于云门宗风的定型与发展,云门宗在宋初的兴盛所起之重大作用作相关阐释,为了解、研究缘密以及宋初云门宗发展状况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法眼门庭、应病施药与禅宗美学皮朝纲法限宗在中国禅宗五家中最为晚出。此宗在宋初极其隆盛,后即逐渐衰微,到宋代中叶,法脉即断绝,其间不过一百年。其开创者文益可称之为转益多师的典型,因而此宗家风的简明处类云门,细密则似曹洞,在禅学思想上无甚大发明。但它在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祖堂集》、《古尊宿语录》等文献为依托,考查了唐五代时期马祖道一禅系的弥勒信仰。文章认为,马祖门下僧侣相当普遍地涉及弥勒信仰,表明弥勒信仰在唐五代禅宗中有一定地位;马祖一系对待弥勒的观念,直承道信、惠能和净众保唐禅派而来,但又有了崇奉他力念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唐宋是常德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常德活动的禅宗高僧见于<灯录>、<僧传>的有60人,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的下游地区.禅宗传入常德,最早始于澧州慧演.药山惟俨和德山宣鉴,是禅门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曹洞宗与云门宗,是在常德活动的最重要的宗派;临济宗黄龙、杨歧二派是常德禅宗的最后宗派.常德的重要禅师还有夹山善会、洛浦元安、钦山文邃、德山缘密、梁山缘观等.  相似文献   

6.
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为佛性思想体系的马祖禅法,成为南禅宗的主流。然而它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禅宗的危机。马祖弟子基于对乃师禅法问题的认识与弘法实际的要求,围绕着乃师禅法中的佛性思想、修禅方式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适当的修正。马祖弟子之所以能够和敢于对乃师禅法作出修正,是缘于禅宗特别是马祖禅的开放创新体系及其对乃师禅法的忧患意识。马祖弟子的修正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对马祖禅法的维护与发展仍颇具积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门光祚为云门下二世,其上承云门下一世香林澄远,下启雪窦重显等云门巨匠,对宋初云门宗的兴盛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通过对禅宗早期史料中关于光祚语录、参学澄远、生平事迹、启示学人,以及其弟子参学经历的分析、推论,对现存资料中关于其生平记载的不足或遗漏作适当补充,对于更客观、全面了解光祚本人、其禅法思想,以及宋初云门宗的发展状况都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牛头宗是早期中国禅宗的重要一支,作为该宗的初祖,法融以般若真空为本的禅学思想,不同于菩提达摩一系以妙有融摄真空的理路,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独特之处。通过对其传世文献《绝观论》与《心铭》的梳理,明确其禅学思想的核心要旨在于“道本虚空”、“无心合道”,其“无心用功”、“绝观忘守”的修习方法,以及“无情可成佛”、“凡圣亦不二”的佛性思想,无不体现了其对三论宗义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荐福承古(承古)为北宋早期的一位云门系禅师,他在云门文偃禅师逝世后近百年而承嗣之,这在中国禅宗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一件事情,后世颇有效仿者。当时及后世丛林对此毁之誉之,争讼纷纭。承古承嗣云门之事,反映了宋初禅风的巨变,即崇尚文字之风使禅宗的修行和传承"失真"。由此导致两种传承方式的并行:一是"依凭文记",一是"直指人心"。承古的壮举,足以显示他是禅门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0.
天隐是明末清初贵州佛教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然其生平事迹和临济法脉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结果,对天隐生平活动的路线图、临济法脉源流、开法凤冈中华山佛教的史实以及与黔东梵净山临济禅宗佛教的关系,一一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与众多门派的僧人有过交往,但他从来没有想做苦行僧;他学佛的目的在于借佛家看穿忧患的观点来对待人生的坎坷磨难。苏轼在吸收华严宗和禅宗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空静圆通的禅学思想。强调众生平等,追求心性的自由解脱,实际上是想用心灵的自由来对抗现实的不自由。苏轼从庄、禅一致的角度接受禅宗,庄禅“空静”、“虚空”的观点,不仅直接影响了他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而且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6,26(1):71-73
《西游记》于唐僧所取回“有字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本身不甚措意,而反复强调其合于“一藏之数”,体现了更重“无字真经”,推崇禅宗顿门“顿悟顿修”、“见性成佛”之旨的倾向。而“五千零四十八卷”是唐宋以降“一代时教”即世俗佛学的代称。《西游记》惟重“一藏之数”,是对世俗诵经学佛的否定。总之,《西游记》以“修心”为要,乃“一成佛之书”。其于佛之诸宗,偏重在禅;于禅之诸派,则抑“渐”而扬“顿”,推尊“顿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代重要的禅仪著作,《禅苑清规》不仅对中国禅文化的表征与内涵起到了形塑作用,而且影响远及日本。日本禅宗临济派初祖荣西的《兴禅护国论》和曹洞派创始人道元的《永平清规》《普劝坐禅仪》等著作,均参鉴了《禅苑清规》的内容。在参鉴方式上,荣西著作以单句引用、要义概述为主,而道元著作则常见大段转写、整条摘录,这种差异缘于不同时代条件下荣西与道元在弘法路径、修禅方式上的不同选择,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宋禅林清规东传日本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荆州丛林之冠”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①之一,又是禅宗北宗的祖庭。此外玉泉寺还与其它佛教宗派如律宗、净土宗、禅宗南宗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唐之时,玉泉寺高僧辈出,国师云集;诸宗竞秀,蔚为大观,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国内学界对于隋唐五代佛教宗派及其思想学说的研究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成果极为丰富。本文按照综论各宗、天台宗、法相宗、法严宗、掸宗及其他各宗的序列,客观介绍了以上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间或夹杂一些评论,最后从纵的方面对此领域一个世纪的研究历程作了阶段划分,并简要总结了各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真宗大谷派从 1873年到 194 5年期间 ,以“布教”为名 ,行侵略之实 ,在中国大肆进行侵略性和殖民性的活动 ,并且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密切配合。大谷派初期的在华势力仅限于上海一地 ,实行“追教” ,专为日侨服务。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的逐步膨胀 ,其所谓的布教活动也深入中国内地 ,到“九·一八”事变前 ,已经在中国建立了 4个教区。抗日战争时期 ,大谷派一面在东北开展“移民追教” ,为伪“满洲国”效劳 ;一面乘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 ,在侵华日军的刺刀保护下 ,在日占区遍设布教所 ,实行战争协力 ,其在华教势也达到最大。近代大谷派在华的侵略性宗教活动成为中日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传入中国后的佛教经过外来僧侣与中国历代高僧以中华本土文化对佛教教义的诠释和创新,主要是以儒家学说对其伦理化、世俗化的改造,到唐代,已经派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佛教宗派。佛教中国化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具有了“人本思想蕴涵”。探讨中国佛教具有人本思想的原因、表现形式等问题,无疑是新时期我国佛教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理论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宗派,和古代中国乃至古希腊的"学派"之间,有很多可以互相发明的地方。根据周叔迦先生的研究可以知道,佛教一经一论乃至一咒法的传承谱,是一种追溯,数代单传的脉络是追溯的结果,实际的传承则应该是树状的系谱,有一些传承没有记载下来。这可以帮助我们换一个角度考察老子、孔子世系差别这桩"公案"。而唐人、宋人所记禅宗的两种血脉谱,萨婆多部两种不同的传承谱,其同、异以及可能的缺环,则有助于启发我们疏通先秦至汉初的儒经传承中的一些问题,如《毛诗》的两种传承,《左传》传承中张苍与贾谊的关系问题,榖梁传承人过少的问题,等等。我们应该重视那些没有被记载下来的传承,为之保留可能性,不能过于凿实,随意拿出土文献来比附有记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洛阳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主要生活地,他在洛阳期间与圣善寺、奉国寺、长寿寺、香山寺、天宫寺等著名佛寺均有密切的往来,这些佛寺分别属于密宗、禅宗、净土宗等不同宗派。他在洛阳期间佛教信仰有不拘门限、兼容并蓄等主要特征。白居易的佛教信仰在唐代后期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