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气节 ,彪柄史册 ,为后人所敬仰 ;“崇智善谋”、“严纪守律”、“和军爱卒”的将帅武德修养论 ,弘扬了前人将帅武德修养的精华 ,在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存国家安社稷”为核心的军人价值观 ,与先秦时期军人忠国利民的道德价值取向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练军,是晚清军事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同光中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同、光年间中央与地方势力、清朝贵族与地方督抚争夺的一个焦点。 练军之起——用兵抑或用勇之争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几十万“八旗劲旅”和绿营制兵望风而溃,“不但不能收一战之功,且不能为一日之守”。这时,以曾国藩为首的在野乡绅们,别创一套全新的招募、营制、饷章和思想灌输法,拉起了一支全然不同于制兵的湘军,并很快就显示出它比八旗、绿营具有更多的优点,更有战斗力。咸丰末年,勇营已在实际作用上完全取代了制兵。到同治初年,太平天国与清朝之间的胜败之局渐露端倪,于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中央的贵族显宦们和地方的督抚将帅们都在盘算,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用哪一种军事制度来维持  相似文献   

3.
金人战胜比自己强大的辽和北宋王朝过程中,所运用的军事战略战术值得探究,特别是金代女真武将以辽、宋将帅为主要目标,引导和控制其心理活动,使其判断失误,决策失措的军事谋略心理战;以及通过示形造势,使辽、宋将帅产生恐惧、疑虑和动摇,放弃与金作战的军事威慑心理战的运用,使金多次出奇制胜,打败强大的对手,出色完成军事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军事活动的频繁展开与军事改革的深入进行,战争方式的复杂多样与战争意义的鲜明突出,不仅为大批军事家和将帅提供了实践锻炼、增长才干的机会,也为他们实现军事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汉高祖和汉成帝之时两次组织人力,大规模整理兵书,“删取要用”①,“撮其指要”②,又为他们继承、借鉴先秦时代优秀的兵学遗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西汉的军事思想因此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局面,出现了许多前代没有的发明与创造.从而为西汉王朝的统一战争和开拓边疆的斗争提供了战争指导,并对后世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6,(4)
中国兵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中国战争电影的主题与基调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电影表现风格,即"兵危战凶"思想使中国战争电影偏爱"战争+"模式、人民战争讴歌"仁兵义战"、"智、信、仁、勇、严"的将帅观为"完美英雄"的塑造提供模型、"上兵伐谋"造就中国战争电影的"智谋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许多信奉孔子学说的商人 ,名为儒商。子贡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子贡以孔子的“仁”为其思想核心 ,以礼义作为行为准则 ,以智、信当做致富法宝 ,成就了一代从商者的儒雅风范。子贡及其儒商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一定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提出“厚农桑”、“减徭役”、“明黜陟”、“择官长”、“修武备”等主张。军事上他曾是镇边的将帅,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与朋友韩琦等分管陕甘军事,抵抗西夏贵族军事集团的侵略达四年之久,屡建功勋,对加强宋朝的国防力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在文学方面工于诗词散文。他曾应友人滕子京的请求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情景交融,千古  相似文献   

8.
职位和胆量     
“职位越高,则有胆量者越少。”这是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一个著名的论断。这一句似乎“不逊之言”,写在他的《战争论》上,其实也并没有半点“犯上”的恶意,倒是老实说了多年身为统帅的甘苦。他的意思,简括说来有这么几点: ——将帅的职位越高,则对他的智慧、能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的“仁”学体系里理解其“勇”德思想,可以清楚看到,他所说的“勇”作为德性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与“仁”、“智”共同构成了孔子理想人格的德性基础。就人的德性境界而言,孔子的“仁”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的目标与追求,而是关乎自己本身、来源于自身本性的一种生存状态。“勇”则是指源于人的道德本性的直觉任情和意志自由、自控。当“仁”展开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或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思想“,勇”则更为强调道德理性对欲念的抑制,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德行能力,表现为对刚健与柔顺二者的平衡、把握,也就是合乎中庸之道。同时,孔子也兼顾到社会价值目标对“勇”德的导向性,强调以“义”制“勇”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张研  孙燕京 《中州学刊》2003,(3):122-127
本文以 19世纪中期战乱之际的安徽为中心 ,厘清了“兵”、“勇”、“团勇”与“练勇”的概念 ,并从“勇营”、“练军”到“勇营留防”的发展过程 ,探讨了清朝军队的演变及与基层社会武装的关系 ,进而提出清末基层社会武装及代表人物由之进入并留驻上层政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德通史》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重视发扬文德,而且重观发扬武德。所谓武德即是军事道德与军人道德。军事道德即作战时应遵守的道德;军人道德即作为将帅或士卒应遵守的道德。中国古代以军事为达到一定道德目标的手段。春秋时代,楚庄王解释所谓武的意义说:“夫文,止戈为武。”又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认为武的意义在于止戈,即使干戈停止下来。《周易系辞传》有云:“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夫”。不杀而能取胜,谓之神武。《孙子兵法》讲论了战争的若干规律,而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历代兵家都强调武德,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在《论语》中有五十八章论“仁”,“仁”字凡一百有五见。“仁”囊括忠、恕、孝、弟、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意义很广泛。对于“仁”的基本含义,长期以来,论者横议,文章如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主流看法则是“爱人”,“泛爱众”,即“要求贵族们尊重、关心社会上其他阶层的利益”,“爱人”又“不可流为兼爱,必须有辈次”。总之,奴隶主与奴隶都是人,都是“仁”的对象;在这里,人是一个全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与现代领导者的素质郭晓君《孙子兵法》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兵书,其价值已远远超出军事领域,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它对领导工作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在《计篇》中提出,将才应具备智、信、仁、勇、严等五大素质...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伦理道德方面,以“仁”为核心,对“中庸”、“义利”、“忠恕”、“孝悌”、“智、仁、勇”、“温、良、恭、俭、让”和“恭、宽、信、敏、惠”等方面的思想加以论述,建立了系统的伦理思想体系。孔子的伦理思想在国家关系、人与国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对建设21世纪的社会伦理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应当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使其为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公共行政的伦理规范可以概括为"忠、信、廉、正、实、勤、勇、民主"八个方面。忠: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政府、忠于职守;信:言行一致、遵守承诺、相互信任;廉:廉洁从政;勤:勤于政务;实:求真务实;正:品行端正、处事公正、作风正派、形象周正;勇:勇于牺牲、勇于创新、勇于斗争、勇于改错;民主:平等相待、广纳群言、团结协作、集体决策。  相似文献   

16.
试论周恩来精神风范对改革伟业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周恩来精神风范对于改革开放伟业的历史作用:一、由于周恩来之死,在周恩来精神风范感召下而爆发的“四五”运动为四人帮的灭亡和邓小平的复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周恩来在“文革”的腥风恶浪中竭尽全力为党和人民保存了一大批领导干部,使得改革开放有了相应的领导基础;三、由于周恩来的努力,四届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确定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会后主持党的日常工作且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全面整顿”,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良好的道义基础、人事基础、业绩基础;四、周恩来力挽狂澜,最早倡导批极左,为否定文革、改革开放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周恩来的精神风范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及其弟吴璘,在继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几十年的实战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德为先、以智取胜、以严治军、以勇临战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振纲  陈鹏 《河北学刊》2012,32(1):30-33
君子“三达德”中的“知”、“仁”、“勇”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知”即理智,“仁”属于情感,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品格(“勇”)来实现.“勇”不同于“好勇”.君子之“勇”,以“义”为质,以“礼”为节,统摄于“仁”,行已有“耻”,是一种以道德理性为内涵的意志品格.  相似文献   

19.
释“信宿”     
“公归无所,于女信处”、“公归不复,于女信宿”,《传》曰“再宿曰信”,信宿即连宿两夜。《周颂·有客》“有客信信”,《传》亦曰“再宿曰信”。典籍注释训信宿为再宿者,不胜枚举,其义无可置疑甚明。然再宿何以得曰信宿?未有说者。今案信为申之同音假借。《邶风·击鼓》“不我信矣”,《释文》曰“信即古伸字也”。《考工记·轮人》“信其程围”,疏曰:“信,古之申字”。《谷梁传》隐公元年“信道而不邪”,注曰:“信,申字,古今所共用”。皆其例证。申字训重训再,如《荀子·王霸》“案申重之以贵贱杀生”,注曰“申亦重也”;《苟子·仲尼》“疾力以申重之”,注曰“申重犹再三也”;《尔雅·释诂》曰:“申,重也”;《大雅·旱麓》序“申以百福干禄焉”,疏曰“申者重也”。申字既有重、再之训,故再  相似文献   

20.
略论咸同之际的士绅武化效应熊志勇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股士绅“武化”的社会潮流。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导致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社会秩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