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列宁的东方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2,39(5):25-31
从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期间列宁的文献看,他的东方理论已经产生。从他逝世前夕留下的文献看,东方理论已经成熟。东方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东方国家必须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进程伟大而曲折等重要观点。东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实现了由“西方重心论”向“东方重心论”的转移,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为正确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2.
关于“东方列宁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宁的学说,对于俄国、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当前,在中国以及东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中,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列宁学说的研究。本文是笔者就如何加强列宁学说研究阐述的设想和建议。一、构建“东方列宁学”的必要性所谓“东方列宁学”,指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对列宁学说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构建“东方列宁学”,是列宁学说自身特点的要求。列宁学说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立足于东方国家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出发考虑…  相似文献   

3.
“存在”,是列宁哲学著作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从列宁对存在范畴的揭示和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和把握他的哲学唯物论的基本特征。存在客观实在“存在”这一概念,就其是“有”而不是“无”的涵义来讲,各派哲学家们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列宁紧紧地抓住了“存在”概念上的两条哲学路线的对立:“对于唯物主义者说来,‘事实上存在的’是外部世界,而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对于唯心主义者说来,‘事实上存在的’是感觉,而外部世界被宣称为‘感觉的复合’”为了避免同唯心主义的“存在”概念混淆,列宁往往用“客观真实的存在”即“客观实在”来说明或者代替“存在”。  相似文献   

4.
"东方列宁学"论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3,35(9):46-51
"东方列宁学"着眼于"东方性"、"主导性"和"当前性"看问题,认为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下述列宁的思想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建设先进文化的思想,关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客观真理的含义,历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深入研读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就会发现把客观真理界说为正确认识的内容的传统论点有片面性;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规定,不仅只有这一含义,而且还指客观实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学”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学”这个名词总令人觉得有点别扭,倒不是由于它听起来拗口,而是由于对它的意义不甚了然。旁观其他历史学科,似乎没有这样一种“亚学科”。与文学史性质相近的学科为数很多:科技史、艺术史、哲学史、史学史等等,但似乎不曾听说有什么“科技史学”、“艺术史学...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大体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不断走向成熟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主要涉及东方革命和东方社会主义建设两大方面,包含“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获得成功”、“东方国家可以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实现社会主义,但这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等重要内容.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精髓和核心要义,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新观点和新看法,回答了马克思恩格斯受制于历史条件没有或未及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在列宁主义与同时代革命家的思想的关系史中,再也没有象它同卢森堡思想的关系这样生动曲折、丰富多彩了:他们并肩进行了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考茨基中派主义、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上展开了争论,甚至互相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些争论和批评引起了西方“列宁学”的极大兴趣,也可以说,在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与同时代革命家的思想的关系史的研究中,再也没有象对列宁主义同卢森堡思想的关系这样兴致勃勃了:几乎没有一部西方“列宁学”的著作在研究列宁主义的发展史时不研究卢森堡的思想,不研究他们之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一般认为,“话剧”是欧洲戏剧传入近代中国之后而生成的一种新型戏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被称为“新剧”。就其内涵而言,“话剧”基本上同于西方所谓的“戏剧”(drama)。戏剧家洪深之所以在1928年提出“话剧”一词,既是为了突出其以言语、动作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五四”批孔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必须看到:其不科学性也极其严重。早在“五四”批孔如火如荼之际,中国至少有一位哲人———郭沫若先生就已洞察到了这一点。他在致一日本友人的信中说:现在中国有人在骂孔子,“更极端的人骂孔子为盗名欺世之徒,把中...  相似文献   

12.
构境论为中国哲学研究界近来新显现出来的一种原创性思想。历史是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存在方式的结构性延伸,人类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性的生活构境进程。一定的社会历史物质生产构序结构生成着人们建构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一定重构方式,而任何一种历史认识都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借助于历史记载和古物所进行的重新历史构境的主观显现。所以,思想构境论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植根于历史构境,也可以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找到自己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试图系统地把握西方古代和现代政体与东方政治制度及其生活方式.不过在其新政体类型学中,中国的所谓“东方专制主义”始终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挑战.孟德斯鸠对中华帝国的原则性否定与他对中国“礼”的普遍精神的分析构成了潜在的张力.孟德斯鸠对中国“礼教”的具体分析实际上已经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形态如何实现他所欣赏的“宽和”或“节制”的主要方式,然而他针对中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的宣传,而不是其更富洞察力的具体分析,支配了后来两个世纪西方乃至中国对礼教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要确认"东方诗学"的存在,就要首先确认"东方诗歌"的内在联系,要确认"东方诗学"的内在联系,就要分析"东方诗学"内在结构,就要去发掘、发现它们共有的基本诗学概念。通过古典诗学文献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庄严"与"韵意"两个概念统括南亚诗学,"风"与"气"的概念流贯东亚诗学,"对比"与"律动"的概念贯穿西亚诗学。而以"味"这个共用诗学范畴为纽带,南亚、东亚、西亚三个区域诗学又形成了三元一体的"东方共同诗学"。  相似文献   

15.
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基本特点是"政治变革"先于"文化变革".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在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逐步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为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建成准备必要条件.这条道路显示出与资本主义"以剥夺农民为基础"的血和泪的过程相比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列宁并不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道路多样性的统一,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绚丽多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陈雪  黄岭峻 《江汉论坛》2020,(10):34-38
列宁的"人人自治"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一脉相承,并在与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人自治"是列宁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是社会消灭了阶级矛盾,个人实现了对阶级性的超越后的政治前景。列宁提出的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国家消亡来实现"人人自治"的实践途径,不仅与无政府主义者不切实际的空想存在质的区别,而且也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赵宗乙“词类活用”理论最早是陈承泽先生于1922年在他的《国文法草创师专门系统地论述出来的。嗣后的七十多年,举凡古汉语语法著作,几乎没有例外地对这一理论和现象加以补充、阐发和论定。然而我们用陈先生提出的“说明的,非创造的”,“...  相似文献   

18.
明人张燮《七十二家集》收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其第五首曰:"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后面崔嵬者,桓公旧冢庐。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对"跃马"一语的注释,黄节以及钱仲联  相似文献   

19.
在建党初期,列宁主张过“灌输论”.经过“灌输论”争论,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列宁的思想教育思想由“灌输论”转变为“说服论”,这一思想转变对于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更加有效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一般规律总结,是进行党的建设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则。列宁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情况,形成系统的"灌输论"。今天,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但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存在。根据"灌输论"的本质要求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要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功能三个方面探析新时代条件下的践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