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材料的组织,人物语言的运用,人物外貌神情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戏剧性情节的使用,奇闻轶事的写入等几方面简要论述了《史记》的小说因素。认为《史记》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富有文学性,其中运用了许多后世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典籍为题材是日本近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谷崎润一郎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的短篇小说《麒麟》不仅取材于《史记》、《左传》、《论语》等典籍中的人物和事件,而且又不拘泥于这些原典素材.作者采用舍九取一的题材取舍方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以细节的真实确定作品富有历史性的同时,又以丰富的想象确保其作品的文学属性.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6,(1):62-68
李白注重从多角度描写人物,故诗中人物形象精神饱满,情韵丰富。他继承古诗比兴寄托的传统,刻画的人物形象含蓄蕴藉,别有一番韵味。他注重人物生活环境的层层渲染和景物与人物感情完美的结合。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使读者领略盛唐人独特的精神风采。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在《西厢记》批评中,非常重视人物形象与构成,并具体地提出了刻画人物性格的心(人物心理)、地(人物的社会地位)、体(人物间的关系)概念及其作用,规定了运用三要素刻画人物性格的具体方向。为了突出人物性格,金圣叹还主张明确区分主角和配角的作用,强调人物的感情和景物的密切联系等。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的<西厢记>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作者在西厢故事改编中创造性笔法的运用,尤其是对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人物形象的重塑上,作者根据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凸凹人物性格,重塑人物形象,与<莺莺传>迥异,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同中见异.表现了王实甫高超的改编技巧和创造性笔法,为中外文学人物画廊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  相似文献   

7.
《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法完成了对历史性事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实中有机地融入了"虚"——合理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术思维和高明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文学色彩,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人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主要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作者蒲松龄在广泛吸取前人的先进理念上,加上自己创造性的发展,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文坛增添了不少光辉。  相似文献   

10.
传神写照美学思想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深具影响,深受传统文化濡染与熏陶的电影编创者,在塑造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人物形象时,自觉吸收和借鉴传神写照的传统美学思想,并在创作中巧妙地加以移植和融凝,以开拓创新精神不断丰富着电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法.编创者采用突出人物个性特征、侧重细节刻画、正反角色对比、重神轻形等艺术创作方法细腻描写人物的容貌秉性、内心情感和精神风貌,彰显人物的气质神韵,在银幕上成功塑造出无数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神完气足的人物形象.传神写照美学思想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1.
《雷雨》这部伟大剧作的出现代表了中国话剧艺术最高水平,然而,它的命运却是一部悲剧史,相对于它的初版本(文化版),《雷雨》开明版对人物形象进行较大修改。本文从周冲这一角色出发来探讨版本变迁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周冲淡化了原来的悲剧色彩,人物形象比以前显得更为苍白,在艺术上它是一个极大的败笔。  相似文献   

12.
王小鹰的长篇小说《丹青引》是近年来在文坛引起广泛关注的长篇力作。本文对小说中刻画的陈亭北、马青城、韩此君、魏了峰等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出作家在人物形象塑上深厚的艺术功力,发掘出隐藏在这些人物和情节背后的种种文化意蕴和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3.
《史记》《汉书》叙事形态是古代史传叙事的典范,数术叙事传承了《左传》的神秘化特征,是数术文化氛围昌盛的时代背景下,在史传文学领域中的映照。《史记》《汉书》数术叙事的神秘化特点,客观上形成了作品叙事的意象化思维,这种意象性表达方式在《史记》《汉书》的数术叙事过程中,蕴含了古代数术文化与文学结合体现出的修辞意蕴,并构成了叙事寓论断和刻画人物言简意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茨威格的四部中短篇小说中偏执型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即《象棋的故事》中的B博士,《马来狂人》中的医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以及《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揭示了这些偏执型人物的共同特点:非现实性。并且分析了形成这些偏执性格的非现实性的原因,即茨威格作为犹太人的特殊生活经历以及茨威格关于人的强烈的情欲是否完全无法控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史记》这部史学兼文学名著,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和世界的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着,这是因为《史记》一书艺术内蕴的不可穷尽性决定了鉴赏的无限性,其中被后人经久不息地喜爱和欣赏的《史记》的语言,已被人们共视为古代语言的典范。《史记》的语言美,与《史记》博大精深的思想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正是“意立而词从之以生,词具而意缘之以显,二者相依,不可或离。”因此,我们研究《史记》的语言艺术,离不开对其所刻画人物形象的分析;离不开对其所叙述事件的研讨;离不开对其所发出论断的体味;离不开对其所描绘场境的剖解。  相似文献   

16.
元末明初蒙古族作家杨景贤的代表作杂剧《西游记》第一次配齐了唐僧取经的队伍组成 ,并对其出身来历做了清晰化、定型化处理。在把人物来历神异化的同时 ,却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加世俗化 ,形成有趣的二律背反。剧中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更加注重性格的内在统一 ,基本奠定了其形貌和性格特征 ,从而对二百年后的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保定学院刘玲娣教授的《(史记)中的河北人物研究》,是一部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将地方志、考古资料、历史地理等文献史料与史籍相结合,较为系统地研究《史记》中河北人物的专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读后感觉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研究角度新颖,二是研究方法较为独特。在浩如烟海的《史记》研究专著中,称得上是后出转新的著述。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66-71
图像叙事是自古希腊以来就有的一个修辞术语,长期存在于西方文学传统中。它有着多种多样的定义,不过,最基本的一点:它是关于语言文字与图像关系的一个术语。菲茨杰拉德深受西方文学中图像叙事传统,尤其是图像叙事大师济慈的影响。他在《人间天堂》中成功地运用文字呈现视觉的再现,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人物所处的环境。这一技巧对作品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论述了贾宝玉等主要人物形象,并从这些人物典型的个性、气质、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暗示了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独特表现及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取材的源头之一,而诗歌对《史记》所载历史人物的择录、评介以及所受影响等方面,也折射了当时人们对《史记》认识的面貌。诗歌对《史记》的阐扬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记其人、述其事、追其情。《史记》的记载对汉魏晋文人诗的文化意象的形成影响深远。汉魏晋文人诗涉及《史记》人物事件的诸多诗中,既有传统主题,又有新的主题。《史记》中的一些人物、事件甚至情感倾向在汉魏晋诗歌中呈现独特的风貌,也反映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