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大对党实施宪法法律监督,既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宪政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要通过完善宪法法律制度,明确人大对党监督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程序,使人大对党的监督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大行使监督权主要是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保证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活动。因此,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阐明了人大监督的地位、性质,强调要抓好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要抓住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执法实施监督,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权力,实行法律监督往往要涉及到具体案件。依法过问具体案件,有助于保证制定法律同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防止滥用国家权力和因而产生的腐败现象,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适用,保障国家权力作用充分发挥,促使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在地方人大的几项职权中,最大量的工作是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10多年来,地方人大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监督工作经验。但是,地方人大建立的时间不长,监督法规和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在监督中一般化、表面性、例行公事性的多,深层次、重大关键性的少。不少人旧的习惯思想没转变,对地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认  相似文献   

6.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包括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人大对监督人监督行为的监督,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形式.目前相关法律已经对前者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后者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规定得过于简单,致使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流于形式,缺乏监督刚性.因此,应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人大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人大监督法制化与行政化的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艮  孔繁军 《东岳论丛》2012,33(1):181-184
为提高人大的监督效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制度建设,且在法制化建设方面投入甚大.然而,在现实中人大监督的行政化运作方式却日趋明显.其原因在于人大监督并不是在法律赋予的权力、义务与责任中运行.在制度运行缺乏内在动力或不具备制度运行环境的情况下,只能依赖行政力量的推动才能运转,因此才会出现人大监督行政化的表象.只有在人大监督制度建设中改变单纯依赖法制化建设的路径,注重改变影响代表监督能动性的制约因素,突出人大代表作为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大监督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主体对权力承担者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也不例外。为此,我国建立了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在监督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居于最高地位,因为人大监督不同于社会监督,它是具有权力性质的国家监督;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国家监督,它是最高层次的、最有权威的国家监督。人大的监督分为全国人大的监督和地方人大的监督两种。地方人大的监督权在地方人大职权中居核心地位,是地方人大最主要和最经常行使的一项职权。本文着重探讨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中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和常务主席,作为国家机关在乡镇政权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是其一项重要职权。当前,研究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监督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监督的准确性;主动提前介入,增强监督的指导性;增加透明度,扩大监督的民主性;马上办、热心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监督水平五个方面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这是关系到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经常进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正确认识履行监督权在地方人大所有职权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监督权在地方人大所有职权中的作用.1.履行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当前最大量、最经常的一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有立法、决定、监督、人事任免等四项职权.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还是履行监督职能.以南京市为例,自  相似文献   

11.
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问题基本上有三说:一说“法律监督”,认为主要是对“一府两院”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二说“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为除“法律监督”之外,还有一个“工作监督”的任务,即对“一府两院”较为重大工作决策、工作部署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随之而来的,又有“以法律监督为主”和“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并重”的说法。三说权力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国家的名义,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监督。从人大监督的性质和职能上看,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是监督其执法情况,使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工作监督主要包括审议其工作报告,提出质询、询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和任免干部等。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各级人大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当前,监督仍缺乏力度,效果不尽人意,距宪法、法律、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战略部署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差很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人大加强监督工作。因此,探讨人大监督工作力度对于推进人大工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改革,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创新人大监督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就当前来看,我国人大监督体制并没有理顺,监督程序并不完善,人大监督文化并没有形成,从而制约了我国人大监督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我国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必须从理顺人大监督体制、完善人大监督制度的法律程序、建立人大监督员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5.
公正程序的应然要求是法律至上、法官至上,但渐进式的审判模式中决定了法官执行法律较依赖于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侦查和取证工作.从我国1982年《宪法》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看,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地位显然要高于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我国实行的人大领导下的“一府两院”制度决定了公安机关的地位和权力应该比法、检略低,但我国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决定了“公安局长党政兼职”的强权优位做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制约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发挥;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力度不够;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律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督职能的定位;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督法;加强公众参与,实现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互动。  相似文献   

17.
韩裕庆 《学术论坛》2006,3(10):51-56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相依存的范畴,在哲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有视角各异的主体、客体范畴,唯有人大监督论域只有主体范畴而缺失客体范畴,这显然是违背一般的理论逻辑的,为此必须建立人大监督客体范畴。人大监督客体并不等同于监督对象,而是人大监督主体和对象共同指向的目标即公共权力。将人大监督的客体确定为公共权力的依据在于人大监督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是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保证公共权力合法有效地行使,保障人民的权益,人大监督实质就是以一种公共权力去监督、制约另一种公共权力。确立人大监督客体范畴对构建人大监督理论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加强地方人大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下简称“人大”)常委会成立十五六年以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在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和现实社会生活情况看,人大监督的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人大监督力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人大监督,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大监督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人大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大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对权力制约的需要;提出人大监督应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原则、依法监督的原则和人民利益原则;提出人大监督应处理好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一府两院"的关系、立法与监督之间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于我国人大监督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永和 《南方论刊》2006,(2):37-39,17
本文对如何完善地方审计机关法律地位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着重对地方审计机关法律地位的现状、审计环境的变化作了详尽分析、通过对审计机关法律地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等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现行的审计机关审计地位已无法保证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的迫切性,提出了实行在人大领导下的“一府三院制”的审订模式的可行性,并对实现这一审计架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