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有“史学危机”之说,而作为中国历史学分支的中国考古学,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回顾我国考古学成长的道路,探讨它的社会功能,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将不是没有意义的吧。考古学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发掘和系统地整理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中国考古学,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前的二、三十年考古工作虽取得不少成就,也出版了一些考古报告,然由于国民党政府重视不够,加上当时的条件所限,考古发掘仅局限在周口店、殷墟以及黄河流域和  相似文献   

2.
红嫂(油画)     
作品入选第六、八、九、十一届全国美展及第一、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等展览并获大奖:作品入编《中国美术油画卷》、《当代油画风景精品集》、《当代油画静物精品选》等大型画集,并刊载于《美术》、《中  相似文献   

3.
正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法国艺术真正对中国产生直接影响始于20世纪初大批中国留学生赴法学习西方美术。从艺术展览的角度看,1933年5月在巴黎波蒙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美术展曾轰动了中外画坛;2003年10月的"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也引起了国内外画坛的广泛关注。但将中法两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放在同一空间进行展览和交流,近百年来却没有过大规模的尝试。视觉艺术的交流既需要通过博物馆的藏品构成对历  相似文献   

4.
杨宇辉 《社科纵横》2013,(4):108-109
本文从艺术考古学与中国传统雕塑研究的关系入手,结合文化哲学体系的符号说,对传统雕塑的核心价值以及当代中国雕塑应当或可能具有的语言形式进行研究。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种先决条件,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程并参与到传统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是近代学术界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对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衡对传统金石学的总结研究 ,以及对田野考古发掘的重视与参与 ,展现了他从一位金石学家向考古学家转变的历程 ,说明传统金石学中孕育着近代考古学的因素。当西方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传入后 ,在罗振玉、王国维、马衡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完成了传统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转变 ,并且使中国考古学带有浓厚的历史学色彩  相似文献   

6.
谈计算机美术的发展、图形软件与硬件技术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乐 《社科纵横》2002,17(1):68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 ,介绍了计算机美术的软件与硬件技术 ,并论述了计算机美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比较而言,对于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主干的当代小说进行整体性概括审视的著作却不多见,在这方面,由西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赵俊贤撰写、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小说史稿》无疑是一个开拓性的,填补空白的学术成果,它是我国第一部当代小说史方面的著作。一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考古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科,它正逐渐演变成一个以人文科学研究为目的、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为手段的交叉性学科。能否更加广泛、有效地在考古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于199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50个重点扶植学科之一,2002年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6个重点研究室之一。8年过去,考古科技中心把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领域,在创建当代科技考古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最近,本刊特约记者黄英对该中心主任袁靖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张西昌 《唐都学刊》2012,28(4):71-75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方向标,其思想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文人画传统的坚定立场;二是建立写实主义绘画的教育体系。站在今天的历史维度上,去看待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美术改良运动,几乎是毁誉参半。徐悲鸿作为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走向有着巨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他本人及其在美术史上的作为与意义,对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中国美术如何在全球文化大融合中保持特色和民族精神,这是当代中国画家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个标志性画家,王西京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物画创作中,在现实主义创作和古典大写意两条创作思路的融合共进中,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艺术样式,为中国人物画精神升腾出富有探索意味的空间,为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上世纪的中苏国际文化交流中,除了俄罗斯文学、音乐、电影,其美术同样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国人对于厚重朴实、博大精深的俄罗斯绘画,尤其是现实主义经典力作,心底蕴藏着一种特殊情感。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举办"情系涅瓦"系列展览,意在展示艺术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同时也能彰显上海"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情怀。在该系列展览的参展作品中,不仅有俄罗斯当代最具代表性与权威性的艺术大师梅尔尼科夫、肖像画大师奥列什尼科夫、风景画大师法明的精品,还有新生代画家贝斯特洛夫、卡留塔、库尔科夫、别尔谢涅奥夫的佳作。这些经典作品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反映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当代不同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考古学学科创新体系,确定创新体系主要内容是第一位任务。学科创新体系主要内容应包括学科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学科基础资料、专题与综合研究创新。一、关于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创新在构建中国考古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而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必须全面、系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及时吸收人类最新科学成果,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作为国家的智囊团、思想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正在努力办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人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受到冲击。这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的授课方法以及授课理念进行突破与创新,寻求一些最为符合当代学生以及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中央美术学院在其官网发布建校100周年宣传片,正式开启百年央美的庆典之年。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美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代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见证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历程。这所学校的100年,也是中国美术史的100年。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00年前的1918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标志着中国美术教育正式进入现代进程。著名美术教育家郑锦担  相似文献   

15.
孙恩同,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关东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史馆馆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沈阳满族联谊会顾问、中国同泽书画院顾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同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新文学。在长达五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当代文学一方面承传了五四新文学的基本特质、特别是文学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特质。另一方面,由于当代政治对于文学的深切介入,而导致了新文学品质在这一阶段文学中的改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形成的同时,另一股把文学的发展紧密联系于阶级性观念的激进文学思潮,也被引进并快速形成着。后者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处境的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大的吸引力。本文追溯了中国当代文学急剧政治化的历史渊源。本文重视延安文艺讲话对于中国文学的当代转型的重大影响,认为这一讲话促成了这个文学的时代转变,其重要的标志则是文学加速了它的意识形态进程,并最后形成了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学的当代转型的条件业已具备。  相似文献   

17.
常璐 《社科纵横》2012,(4):131-132
商代"圣都"在学术界长期没有得到正视,对于其存在的确实性前人也未有探讨,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分析商代都城的考古学材料,进而论证"圣都"概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术史上,以文同、苏轼、赵孟頫、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湖州历代文人画家群体,其"以书入画"的理念与实践,形成了中国画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诗、书、画、印同构为艺术特征的新格局,对中国画的美学追求和发展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和梳理这一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剖析其文化渊源、发展轨迹及成因,以期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正李岩,字彦伯,1963年出生,哈尔滨人;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自1988年以来,作品先后参加了"中华杯国画大奖赛""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古巴国际艺术展""现代中国美术展""中国当代艺术展""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创新作品展""辽宁馆藏书画精品展"等,并获奖。  相似文献   

20.
赵敦华 《求是学刊》2003,30(5):16-27
本文考察了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考古学"所导致的考古哲学的基本方法和解释模式,并说明考古哲学对于理解中国史前文化的意义,包括正确处理"传播论"与"独立进化论"、考古遗物与解释模式、实物证据与文字证据等各种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