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存有大量有关藏族历史信息的金石碑铭。文章结合作者多年考察中的收获和感受,就如何去进一步发掘、利用这些宝贵资料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同时对于应该尽快地收集整理涉藏金石碑刻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肖杰 《中国藏学》2011,(Z2):141-150
从英国殖民时代开始,一些印度人开始对中国西藏的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印度涉藏研究整体上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队伍。文章围绕印度涉藏研究的缘起、发展和现状,从基础研究、中印关系研究、"西藏问题"和流亡藏人研究3个方面入手,对印度主要的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状况进行介绍,并对印度涉藏研究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国内藏学同行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3.
肖杰 《中国藏学》2016,(2):177-184
在美国的涉藏政治中,国会一直以来发挥着巨大的负面作用,或强制总统和行政当局就涉藏事务向中国施压,或通过相关立法给予达赖集团政治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西藏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负资产。要消除或管控"西藏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冲击,需要对国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和动向有及时的把握。本文从国会政治的视角切入,通过府会结构、政党关系、委员会和核心议员结构等维度,对美国第114届国会就职以来的涉藏政策和动向进行梳理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应对思路,希望能对深化国会涉藏政治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2020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了 "2020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及"2021财政年度综合拨款法案",把西藏等问题作为向我国公开施压的工具。文章以"2020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的内容为主,结合"2021财政年度综合拨款法案"涉藏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这些内容表述中的偏见与谬误,揭露相关表述背后掩盖的逻辑错误与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会涉藏法案从每年新增数量、法案类型、内容、提案人数量上看,呈现出从逐渐进取到渐趋保守再到热度回升的态势。文章认为这一现象挑战了单纯以为美国国会通过涉藏立法制衡中国或在意识形态驱使下操纵涉藏立法的观点,因为无论是现实主义维度的制衡中国还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的反共反华,涉藏立法活动要么是随着中国崛起不断升级,要么伴随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维持不变,不会出现较大起伏波动的状况。文章以"双重国会"理论为基础,结合府会政治、议员行为动机、利益集团影响以及东方主义和涉藏心理等理论,提出府会关系和涉藏议题社会热度影响国会涉藏立法行为的观点。希望通过挖掘美国国会涉藏立法行为的国内政治动因,深化对于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本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涉藏碑刻是我国文化遗产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研究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古代藏汉民族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论述了通过纪录的科学方式对涉藏碑刻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如何用镜头客观、真实地纪录涉藏碑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索珍 《中国藏学》2008,(2):83-93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并就德国藏学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文章主要收集整理了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学系等涉藏机构,以及皮特·施韦格、贝托尔德·劳费尔、哈如纳嘎、索仁森等较知名的藏学学者的基本情况.这是对德国藏学现状的一次全面的普查,也是迄今为止对德国藏学研究情况的汇总和整理,从而为藏学工作者提供了全面、扎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8.
程早霞  刘振营 《中国藏学》2023,(3):128-137+216-217
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云南涉藏地区的党组织建设是党领导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的一个缩影,解放战争时期是云南涉藏地区党建工作的开创期,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力克时艰,逐步创建起较为完整的组织构架,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云南涉藏地区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调动组织力量,通过发动武装斗争、开展统战工作以及组织政权建设等方式为实现云南涉藏地区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基本特点:自上而下,秘密开展组织建设;党为中心,实行党政军一体化;兼容并蓄,吸收民族人员入党。解放战争时期云南涉藏地区的党组织建设极大增强了党领导当地干部群众的力量,有效促进了云南涉藏地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既明确“知之”又坚定“信之”,为云南涉藏地区的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代<泰晤士报>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地打上了浓烈的政治烙印.在近代英帝国主义两次侵略西藏期间,<泰晤士报>服务于营造有利于英国在藏利益的舆论环境,涉藏新闻成为带有政治倾向性、阶级利益和作战意图的文本.在辛亥革命期间,<泰晤士报>大肆染指西藏事务,干涉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管辖.近代<泰晤士报>涉藏报道对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民众认知西藏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现状,对其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著述和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课题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研究人员及其代表作进行简单分析、评论,最后总结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涉藏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4,5(4):15-18,106-108
网络图像在信息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图像具有易得性、易编辑性、超语言性、图文关系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及图像的文化性等特征。以拉萨"3·14事件"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来看,我国涉藏网络图像传播有以下不足之处,如重官方不重民间、重媒体不重个人、重国内不重国外和重文字不重图像等。对此,建议大力建设网站的涉藏图像专栏,与国外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图像分享渠道,重视民间的力量,注重涉藏事件图像传播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自1959年十四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以后,"西藏问题"引起了日本当局的关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当局支持"藏独"的行为进一步公开,"西藏问题"成为日本图谋遏制中国的一个政治筹码,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当局的涉藏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点,它在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同时,又以各种方式支持"藏独"活动。但就目前而言,"西藏问题"尚未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其涉藏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一所兼具博物馆功能、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功能、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涉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前后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20世纪初由青木文教从西藏带回日本的民族志资料;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等人组织的社会调查队在尼泊尔等喜玛拉雅藏系社会的调查资料;第三个时期是中日建交后通过“中国民族文化宫”收购的一批民族文化资料中的涉藏部分。这些资料对今后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索珍 《中国藏学》2006,(2):271-281
本文主要围绕美国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进行初步的跟踪和研究,并就美国藏学的趋势及特点作了一些分析。文章主要收集了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十几所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戈尔斯坦、杰尼特·嘉措、范德康、罗伯特·瑟曼、杰夫里·霍布金斯等比较知名的十几位学者的基本情况。这些机构和人员当中基本涵盖了目前活跃在美国藏学研究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是对美国藏学现状的一次普查,也是迄今为止较为详细的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万果  王巳龙 《民族学刊》2023,14(4):29-34, 137
以川、青区域涉藏州县的藏传佛教场所为重点关注对象,探讨涉藏州县宗教神圣场域中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渊源、演进历程、现时表达及未来期望。在具有藏传佛教传统的涉藏州县区域,以寺院为核心的神圣场域建构,是藏传佛教历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路径。在川青涉藏州县的多民族复合文化语境下,藏传佛教的神圣场域建构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一漫长历程中,藏传佛教一方面不断调适以适应本土化的历史现实语境,另一方面则通过教派之间竞争博弈与交往交流,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藏传佛教文化形态。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在场的内在基础,并与藏传佛教话语体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正反馈路径,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认同心理的地缘文化与宗教神圣场域叙事,而且还以人物交流、宗教传播及文化扩散的方式对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中华民族文化构建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影响。同时,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川青涉藏州县多元文化语境的终极表达。  相似文献   

16.
索珍 《中国藏学》2007,(3):73-80
本文主要介绍了奥地利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并就奥地利藏学的现状及特点做了总结和分析。文章主要收集整理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藏学与佛学系、艺术史研究所、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系、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思想史研究所等机构以及内贝斯基·沃捷科维茨、厄恩斯特·斯坦因凯尔勒、赫尔穆特·卡热萨等比较知名的学者的基本情况。这是对奥地利藏学现状的一次普查,也是有关这一方面的比较详细的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5年二战结束的百年历史发展中,帝国主义势力侵略中国边疆、蚕食中国领土、制造边疆危机,由此产生了影响至今的所谓“西藏问题”。2016年12月13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国际政治中的涉藏问题”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就国际政治中的涉藏问题进行学术研讨。与会专家重点围绕四  相似文献   

18.
甘娜  张倩  段琳 《民族学刊》2022,13(10):53-59, 135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个体自身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和”文化契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生态保护精神的积极引导下,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应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践行“两山论”,实现绿色发展。本文系统梳理“天人合一”的内容含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探究“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共同体、乡村振兴的学理性前提,并对生态共同体视阈下的“天人合一”观念、精神和实践再解读。目前,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存在返贫风险系数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不足的建设困境。基于此,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应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集聚地区高效治理发展合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路易斯·玛格拉斯·金(Louis Magrath King),曾在中国川西藏区两次任职打箭炉特别助理,并任英国驻成都领事。文章对其参与当时的地方冲突、汉藏纠纷,还试图阻挠甘肃代表团朱绣、李仲莲入藏等事实加以梳理,并将其与同时代的英国外交官台克满、贝尔作了对比,分析了路易斯·金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涉藏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朱明杰 《西藏研究》2023,(6):57-68+154
1919—1921年的中英涉藏交涉,是近代西藏面临外来侵略以来,中国在涉藏问题上为数不多的外交胜利,成功地捍卫了国家主权。我们将英国外交部与印度事务部档案与国内公开档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外交官在此次交涉中展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充分利用各方博弈,最终挫败了英国重开谈判以逼迫中国承认“西姆拉条约”的图谋。因此,对这一事件的重新梳理与厘定,无疑能够为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学习与研究添加新的内容,其史学价值如何渲染都不会逾越事件本身所能够指涉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