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同殖民主义者为了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而治之"的战略而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各自的民族主义出发,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不仅给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人民带来了长期的痛苦,也严重影响了克什米尔地区社会、经济的正常和健康发展,给该地区的民族融合进程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到1979年为止共有22个邦、9个直辖区。它把同巴基斯坦有争议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印占区算作印度的克什米尔邦,并把它在1975年吞并的锡金也作为印度的一个邦。此外并将中印边界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我国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划为它的阿鲁纳查尔邦直辖区。印度居民为62,0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在一千万以上的民族有印度斯坦(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尔邦、中央邦)、泰卢固(安得拉邦)、孟加拉(西孟加拉邦)、泰米尔(泰米尔纳德邦)、锡克(旁遮普邦)、马拉地(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阿萨姆邦)、奥里亚(奥里萨邦)、坎纳达(卡纳塔克邦)、马拉雅拉姆(喀拉拉邦)等十一个,其中印度斯坦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46.3%。印度于1965年1月宣布以印地语为国语,但仍继续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译者  相似文献   

3.
陆水林 《中国藏学》2007,3(4):51-57
邬坚巴·仁钦贝是13世纪藏族的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其足迹所至,除西藏外,还包括了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在内的广阔地域。旅程之长,旅途之艰险,前所未见。他走的路线,与我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等人大不相同,亦为历代交通史料所不载。本文利用中、外文材料,对黄颢先生《邬坚巴行记——古代从阿里到克什米尔印度及乌仗那(阿富汗)的路线》一文中邬坚巴·仁钦贝的旅行路线和若干域外地名作了初步探索,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长期以来争执的地区,全称查谟·克什米尔。它面积19万平方公里,位于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风景秀丽,气候良好,多山多谷多湖,高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谷地带碧绿如茵,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冬暖夏凉,春华秋实,素有“花雪丽国”和“地上天堂”之称。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青藏高原的西南部 ,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它北倚昆仑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 ,东北临唐古拉山东段与青海省毗连 ,东濒长江上游金沙江与四川省隔水相望 ,东南靠横断山脉的梅里雪山与云南省相交 ,南部和西部直达喜马拉雅山麓及喀喇昆仑山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五国接壤。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西藏” ,全称“西藏自治区”。然而 ,7至 9世纪时 ,藏族先民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吐蕃王朝盛期的疆域是“南至珞与门(今不丹门域 ) ,西至象雄 (今印度、巴基斯坦两国有争议的克什米尔 ) ,北至霍尔 (今新疆南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1~13世纪西藏西部地区及相邻地区木雕的研究,对其艺术风格、源流演变等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这批作品是当地融合了印度西北部和克什米尔艺术之后创造出的杰作,这些作品对古格王朝时期的木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清时东北连青海,东接四川,西北界准噶尔,西与克什米尔.南与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接壤,为我国西南屏障、战略要地.在西藏驻兵戍防,对清代巩固边防,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止外来侵袭,统一多民族国家是至关重有的.是清朝统治西藏必不可少的设施.一、驻藏防军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的殖民主义话语问题,从《黑暗的心脏》问世伊始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后殖民主义时代,这一争议又加入了新内容,但观点繁多,莫衷一是.在中国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得出的结论仍然带有片面性.在此,通过"他者"的角度透视这一争议的双重话语性质,论述其殖民主义话语与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的双重话语性质.  相似文献   

9.
拉达克人     
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原来受西藏管辖,1934年以前,这里一直向拉萨进贡,此后查谟国王吉拉布·辛格的军事长官佐拉瓦尔·辛格在此建立了政权。拉达克的东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新疆和巴基斯坦接壤,印度与这一边境地区的关系历来不甚融  相似文献   

10.
邬坚巴·仁钦贝是13世纪藏族的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其足迹所至,除西藏外,还包括了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克什米尔和拉达克在内的广阔的地域。旅程之长,旅途之艰险,前所未见。他走的路线,与我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等人大不相同,亦为历代交通史料所不载。本文利用中、外文材料,对黄颢先生邬坚巴·仁钦贝的旅行路线和若干域外地名作了初步探索,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人类学家米歇尔·佩塞尔(MicheiPeissel)不久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克什米尔印巴停火线附近的赞斯卡谷地(Zanskar)发现了属于印欧人种的土著民族米纳罗人(Minaros)的一个部落。由于当地山高谷深,交通极其不便,处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  相似文献   

12.
《格斯尔》(Гдсдр)藏语称“Ге—cqp”.众所周知,《格萨尔》是深受藏族人、蒙古人和布里亚特人喜爱的史诗中英雄的名字.同时,又是加尔梅克人、图瓦人、雷布查人(居住在锡金、不丹、尼泊尔一带的民族)所熟知的一位史诗英雄.此外,居住在克什米尔的布里什人也非常喜爱这位英雄.1716年北京用木刻方法出版的本子,即所谓“北京”版本,是蒙古族人关于格斯尔最著名的版本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版本源自藏北,起码“北京”版本中有主要几章是借自西藏的.但是,何时由西藏借来,至今尚不清楚.现在就有关佛教在格斯尔学中的反映以及“北京”版本的形成历史简略地谈一些看法;与此同时还应当指出:下面将要讨论的两个问题,都是学者们从前未曾涉足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方主义、地区自治主义和教派主义的日益兴起,当今一些南亚国家在民族融合问题上正遇到麻烦。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后不久,以地区自治主义和地方主义为基础的骚乱开始影响到印度的旁遮普以及克什米尔。尼泊尔也受到影响,只是尚未发生暴乱而已,原因之一是数量巨大的印度侨民的存在以及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样,印度的许多尼泊尔侨民似乎也或多或少有同样心理。虽然两个国家都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但这些处于社会下层社区人的漠然态度,使国家一体化的目标难于实现。不能否认,在印度,比较开  相似文献   

14.
《查谟史》是关于查谟、拉达克、基希德瓦尔、波里格(普日)、赞斯格尔、巴尔蒂斯坦及吉尔吉特地区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著者毛尔维·赫希默杜拉·汗·勒克纳维(Maulwi Hashmatullah Khan Lakhnavi),勒克瑙人,生卒年不详。自1894年起,他先后在吉尔吉特和奇特拉尔为英国殖民者的政治代表处服务。1898年至1928年,又任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官员。他通晓乌尔都语、波斯语、印地语、英语及多种地方语言。在30多年里,他走遍了拉达  相似文献   

15.
附国与吐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硕 《中国藏学》2003,(3):57-66
长期以来 ,附国问题不仅与吐蕃密切相关 ,且一直颇存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三 :一、附国是否为吐蕃 ?二、附国位于何处 ?三、附国的下落即附国是怎样灭亡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吐蕃史的角度以及具体的地理环境、文化与史实背景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认为附国非吐蕃 ,其中心位置应在今川西北雅砻江所流经的甘孜县一带 ,并从敦煌吐蕃藏文写卷“编年史”的有关记载对附国入唐以后的下落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推测。  相似文献   

16.
藏文文献目录学(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在雪山环绕的藏族地区,先辈译师们和班智达们曾经从印度文、汉文、于阗文、克什米尔文将佛陀所说经典以及对佛经的疏释译成藏文,还有本民族的许多学者写下的大量著作,成为学习、研究大、小五明学识的必须与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有许多曾以木刻版问世,也有许多未曾印刷或出版,它们构成了藏学的十余种学科,是一座巨大的文化知识宝库。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这些一千三百多年中积聚起来的藏族文化财富遭到了根本性的摧残,这样的损失在藏族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7.
贺玲 《民族学刊》2011,2(2):21-26,84-85
彝族民间所形成的选择控制者的规范首先指向德古调解。在现代劳务输出的背景之下,彝族人口与其他民族于外民族地区发生的劳动争议日益增多,在劳动争议这一具体的纠纷解决中,可能会形成新的选择控制者的规范。彝族民间德古调解这一非正式社会控制方式在劳动争议纠纷解决中的适用可能会丧失其传统的比较优势,法律体系适用的可能性会增大。  相似文献   

18.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存在着大量有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从民族经济学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对民族经济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并针对民族经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移民问题历来都与民族认同问题交织在一起,正如美国国际移民学家斯蒂芬.卡斯尔斯所说的:“移民问题成为社会关系和民族认同问题争论的关键。”①近年来,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度支那三国)的华人再移民的民族认同也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所谓民族认同,徐迅教授等认为包含  相似文献   

20.
一个晴朗的夏目,我们从绿草如茵的山坡登上了拉萨市北面的根培乌孜山。山下如绿毯般展开的就是拉萨河谷地,而远处的拉萨河恰似一条银带镶在这绿毯的南缘。谷地中央突兀而起的布达拉宫的金顶熠熠生辉,仍是那样引人注目。然而,俯视拉萨并不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我们想要寻找一处拉萨穆斯林的最早遗迹。 那是一块浑然天成的岩石,就像东西平铺的一块礼拜毯。相传在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时期(1617~1682年).一位伊斯兰教阿訇从克什米尔来到拉萨,穆斯林尊称他为“辟尔·叶尔古柏”,“辟尔”系乌尔都语“尊贵的人”之意。那时拉萨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