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介绍正交试验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正交表的使用方法和正交试验设计应用的基本步骤。以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的配比确定为实例,通过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砂率、水灰比的不同水平对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指标28d抗折强度的影响进行试验,详细介绍了四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表的选用和试验的设计过程,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处理。用Origin软件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趋势图,综合分析四因子的各个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后的喷射混凝土配比及纤维长度和掺量,达到了正交试验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推出合理配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掺量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的抗压、抗弯和初裂性能。试验证明,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网能显著降低混凝土的脆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弯、初裂和破坏强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新桥规的具体要求,提出掺加粉煤灰改善浆体的技术性能。研究了粉煤灰对浆体流动性、稳定性、耐久性和强度发展的影响。经过试验,得出结论:粉煤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以改善浆体的流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掺量在30%以内早期强度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不同养护方式下可确保混凝土碳化耐久性的粉煤灰临界掺量,在CO2体积分数(20±3)%、温度(20±2)℃、相对湿度(70±5)%环境中研究了标准养护28、56、90 d、干养护3 a(分别记为A、B、C、D养护条件),水胶比0.37、0.45、0.53,粉煤灰掺量等质量替代水泥0、30%、45%、60%以及水胶比0.61的纯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建立了不同养护条件下确保混凝土碳化耐久性的粉煤灰掺量与水胶比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7和0.45时,水胶比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较小;对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较低的水胶比和适当延长的早期养护时间(一般不超过56 d)可使得其抗碳化性能得以保证;得到不同养护方式下水胶比与临界粉煤灰掺量的数学关系。在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养护条件确定粉煤灰的临界掺量,进而指导拌合站的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进行事前控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东巨寺沟隧道聚丙烯纤维网湿式喷射混凝土衬砌试验概况和效果监控量测,量测结果表明,该种纤维喷射混凝土衬砌与围岩密贴性好,充分调动围岩自承能力,洞室稳定,且施工方便、造价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讨论了纤维种类、掺量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在混凝土中掺入抗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时,其抗弯强度和抗冲击韧性均高于掺2.0%钢纤维混凝土相应的值;且施工性能也较好。抗碱玻璃含量为5.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2.0%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弯强度超过7.5MPa.。y status  相似文献   

7.
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研究轻骨料混凝土在冻融、冻融一硫酸盐复合作用下的抗冻耐久性.研究发现,轻骨料混凝土在硫酸钠-冻融的复合损伤明显大于单一冻融损伤.混合纤维可以减缓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损失.掺入硅灰和粉煤灰.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掺量下玄武岩纤维对AC-13和AC-20两种沥青混凝土的影响,选用掺量分别为0%、0.2%、0.3%、0.4%、0.5%的玄武岩纤维.在MTS试验机上对马歇尔试件进行间接拉伸试验,采用韧性指数指标来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掺入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均可以提高AC-13、AC-20沥青混凝土的裂前裂后变形能力、韧性指数、破坏荷载以及最大荷载对应的水平变形量,且纤维掺量为0.4%时韧性指数达到最大,增韧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9.
结合厦门至昆明国家重点公路干线的建设,改变钢纤维掺量及砂率,配制了C40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和砂率对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定了C40钢纤维混凝土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砂率(42%~44%)、钢纤维的最佳掺量(1.0%~1.4%)。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掺加异型塑钢纤维、铜纤维以及这两种纤维混杂的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性能。测定了在不同纤维掺量下混凝土梁的初裂冲击次数、破坏冲击次数以及冲击能。试验结果表明:混掺纤维比单掺纤维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冲击能和延性,但对初裂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ASTMC1202的方法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当粉煤灰掺量在25%~45%时,混凝土6h通过的电通量显著降低.但当粉煤灰掺量超过45%后,电通量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6h通过的电通量还是很小的,在270~650℃之间,属于渗透能力很低的混凝土,可以满足抗渗性混凝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外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最新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然粗骨料掺量比率、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对新拌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粗骨料掺量比率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得以改善;粉煤灰与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可以加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但对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产生不利影响,减水剂掺量影响更大。通过正交分析,提出了适合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掺量的钢筋阻锈剂在砂浆中的阳极极化试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凝结时间、含气量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抗渗与抗冻融等耐久性试验,盐水浸烘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入FAC-13型钢筋阻锈剂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坍落度损失、凝结时间、抗压强度以及渗水高度、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等耐久性能无明显影响,而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的锈蚀率及失重率有显著降低,证明该阻锈剂对钢筋阻锈效果明显,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属于多指标综合分析,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自流平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进行试验,研究了超塑化剂、塑化剂、膨胀剂、保水剂四个因素对自流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其中显著的影响因素,优化选择外加剂的掺量,从而得到性能完善的自流平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掺量粉煤灰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容重下,泡 沫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是呈上升趋势,粉煤灰掺量为30%时抗压强度 最高,而且在设计容重越大的情况下强度受水灰比影响越小。而吸水率是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 加而整体趋于下降,并且在设计容重为600kg/m3,水胶比为0.42时,粉煤灰掺量为30%时,泡 沫混凝土的吸水率最低。导热系数在粉煤灰掺量较小时,影响较小;当掺量为30% 时,导热系 数最小,仅为0.55 W/(m·K)。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分析,探讨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再生骨料掺量90%,可配制出和易性优良,3d抗折强度大于3.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5.0 MPa的再生混凝土,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拉压比和折压比在后期均有提高,韧性改善.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相关性高,为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混凝土用量急速增长,必将引起天然砂的过量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如何正确使用机制砂替代河砂成为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云南地区隧道二衬混凝土处于侵蚀环境特点,以拟配C4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在胶凝材用量、水胶比、砂率均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掺入0%、15%、25%、35%、45%和55%的机制砂等量替代天然砂,研究不同的机制砂替代率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适用于隧道二衬混凝土的机制砂最佳替代率为35%左右,在该掺量下混凝土的工作和力学性能均有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细观尺度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SFRGPC)的轴压性能,考虑骨料和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内部的随机分布,建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棱柱体的三维细观尺度数值模型。对不掺纤维与掺纤维2种工况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轴压性能进行模拟,验证该细观尺度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轴压破坏行为,进一步探究骨料最大粒径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轴压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聚物混凝土峰值应力随骨料最大粒径增加而降低;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加会略微降低地聚物混凝土的韧性指数;由于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桥接作用,地聚物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韧性指数随纤维掺量增加均有所提高,且韧性指数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RCM法测定混凝土试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研究了石灰石粉单掺以及粉煤灰和石灰石粉双掺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入石灰石粉对其抗氯离子渗透不利;粉煤灰能有效降低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提高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当混凝土中石灰石粉掺量为20%时,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最佳掺量为20%.  相似文献   

20.
废旧轮胎传统销毁方式和堆积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将其磨碎筛分加入混凝土中配制成橡胶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冻性能、韧性,既环保又经济。以SCC50(强度等级为C50的自密实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掺和复掺不同粒径(1~3 mm、2~4 mm)和不同掺量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砂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同时获取SCRC的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量在0%~15%时,粒径1~3 mm坍落扩展度介于668~685 mm,粒径2~4 mm坍落扩展度介于668~706 mm,坍落扩展度增大且无离析泌水现象,表明掺入橡胶颗粒可以提高新拌SCC工作性;当橡胶颗粒体积含量达到20%时,坍落扩展度突然下降,粒径1~3 mm的下降到640 mm,粒径2~4 mm的下降到670 mm,对SCC工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废旧轮胎胶粒在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且具有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