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北京藏学讨论会追记1997年北京藏学讨论会于8月20日至23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参加会议的共130多人,其中有来自英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尼泊尔、瑞士、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的藏学家30余人;国内...  相似文献   

2.
周新 《中国藏学》2006,(3):121-122
王辅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和民族学家,长期从事西藏历史、宗教以及蒙藏民族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曾任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民族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系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民族研究评审组成员。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发表了《西藏社会的飞跃》(与索文清合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藏族史要》(与索文清合著,四  相似文献   

3.
正林冠群教授,祖籍福建林森,1954年生于台北,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阿尔泰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民族史(唐代吐蕃史、藏族史)、隋唐史,著有《玉帛干戈:唐蕃关系史研究》《唐代吐蕃宰相制度之研究》《吐蕃赞普墀松德赞研究》《唐代吐蕃史研究》《唐代  相似文献   

4.
大正13年(1924年)我生于京都市,昭和22年(1947年)毕业于京都文理科大学东洋史学科,后为文部省特别研究生。1951年发表《论藏文的起源》(《史潮》44)。1953年发表《于阗的名刹贡代寺》(《东洋史学论集》1)和《于阗国卓尔玛寺诸僧侣的变迁》(《史潮》51)。1954年发表《卓尔玛寺诸僧侣的生死轮回》(《东洋史学论集》3)和《佛教  相似文献   

5.
1987年,在深圳举办的“台湾书展”上,见台湾出版之历史地理、民族史学方面的书,以四川大学高休教授,耄期之龄的任乃强著作为多,最有影响。1989年3月30日下午,辛勤耕耘一生,著述等身的任乃强教授,逝世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享年96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任乃强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教育界一大损失,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造诣深湛、蜚声海内外的师  相似文献   

6.
沈丽 《中国民族》2013,(10):44-47
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都是瑰宝,藏族如此,其他民族亦如此。这些语言和文本不应仅仅在博物馆里束之高阁,更应该被极大地投入人力、财力支持,去传承弘扬。国学把一切都囊括在内,没有将汉族、汉文与少数民族、民族语言隔离开来,而完完全全是包含于其范畴之内。——范德康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为何格外注目藏学研究?大众为何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信仰藏传佛教?新浪网等网络媒体为何纷纷开辟佛学专栏?藏学研究、藏传佛教、佛学这三个术语在当今的语境下重逢、碰撞,激发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著名藏学家、民族教育家、翻译家,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王沂暖先生诞辰100周年、逝世9周年。作为先生的学生和助手,我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生为藏族文化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深深感谢先生对我们的精心培育之恩。  相似文献   

8.
正自传之文古已有之。近来自己口述录音,由人整理成书者渐多。我的表姐、学前幼儿教育专家卢乐山教授口述其历史,由罗容海君整理成书印行,大受欢迎。~①她介绍罗君来写我的口述,适值藏学中心黄维忠君亦有意于此。我现年98岁,记忆力严重衰退,许多事已经模糊不清,甚至张冠李戴,本来无法满足这个要求,所  相似文献   

9.
外文出版社新出版的《中国藏学书目三编 (1996- 2 0 0 0 )》一册是 1994年出版《中国藏学书目》 ,1997年《中国藏学书目续编》之后的第三大卷 ,内容包括自 1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 2 0 0 0年 5 0余年 ,中国内地 2 0 0余家出版社出版的藏学书目 3169种。这三卷藏学书目均以汉、藏、英三种文字合排 ,每种书皆列出书名、编著者、出版者、出版年月、页码、开本、书号以及内容介绍。为了便于检索 ,附有汉文、藏文、英文的书名、编著者索引共六种。书中所收录的内容涉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各省藏族自治州、县的概况及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文版《现代行政管理学》,是第一部藏文行政管理学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藏族现代教育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藏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该书的作者是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年轻的藏族学者扎西才让教授。  相似文献   

11.
近代美国驻华外交官、学者柔克义为近来研究热点,其中柔克义藏学研究为柔克义核心环节未有系统讨论,特别是柔克义与欧洲学界的学术渊源以及与13世达赖喇嘛交往的若干细节,存在若干尚待补充的细节.本文在认真研读柔克义青藏高原考察后研究成果以及哈佛大学馆藏柔克义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决.  相似文献   

12.
记中国藏学先辈——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在拉卜楞的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社会学、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虽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俩四十年代在西北边陲拉卜楞寺从事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时,所撰写的藏学论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他俩深入藏区,脚踏实地进行藏学研究的风尚,为今天我们致力于藏学研究的每个同志,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高原古城拉萨的八月是黄金时节,绿树成荫,鲜花怒放,气候凉爽,令人心旷神怡。来自祖国北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的藏学界专家、学者和后起之秀计九十名欢聚一堂,交流最新学术成果,共攀藏学研究高峰,于八月一日至八月八日圆满地召开了拉萨藏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对藏学研究队伍和藏学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开创藏学研究新局面的誓师大会。它对于交流学术、繁荣藏学,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对于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周季文,男,汉族,湖南湘潭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80年任副教授,1991年退休。至今仍坚持着藏学研究工作。他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期间共带领45个班次,学生806人,其中研究生131人;先后带领3个班级,共55人前往藏区实习;科研方面:著有许多语言和翻译教材以及很多研究著作。其中包括:《藏语安多口语》《藏文拼音教材(拉萨音)》《藏语拉萨口语》《汉藏翻译教材》等教材;著有《藏译汉音的〈波罗蜜多心经〉校注》《论拉萨音归纳问题》《藏文翻译史略谈》等研究著作;先后还前往西藏、玉树、甘南等地开展了多次科研调查。目前正致力于敦煌文本的研究,已出版《敦煌吐蕃汉藏对音字汇》。  相似文献   

15.
法国的藏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早期的藏学研究代表人物是雅克·巴科(Jacques Bacot,1877-1967)。巴科是法国高等实验学院教授、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1946-1951年间任法国亚细亚学会会长。他1906-1910年前后曾两次赴西藏东南部进行考察,穿越澜沧江上游,到达打箭炉(今康定)西北的雅砻地区。他又转向东南,企图抵达雅鲁藏布江流域,虽未成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人们一致认为是从13世纪中叶蒙古阔端诺颜与西藏萨迦派四祖贡噶坚赞在凉州会晤为标志的。但在一些民间传说、神话中我们看到两者之间早已有了来往。无论是在文献记载还是在民间传说中,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原由从末离开过宗教。在宗教旗帜下,语言学、文学、医学等诸多方面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可分舍的关系。下面就以语言学和文学为例,略述其反映的蒙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关系,并以此说明蒙藏学比较研究之必要性。语言学方面 乍一看,属汉藏语系的藏语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语无任何关系。光从语言角度讲,蒙藏两种语…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民族研究》2013,(1):2+210
王光荣,彝族,广西师范学院教授。1944年3月10日生于广西那坡县达腊彝寨。1967年7月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今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广西靖西县任中学教师,公社文教宣传干事,县文艺工作团  相似文献   

18.
(一)2001年7月25日至28日。北京。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01年北京藏学讨论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隆重召开。出席这次藏学研讨会的学者共183位。其中,来自中国北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陕西、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广东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19.
《北京青年报》99.8,6汤海帆文)“北京人”的主要发现者、中科院院士贾兰坡说,他研究70年前的化石又得出新成果,一是北京人可能已知道穿衣服,衣服用兽皮制成,只是到冬季为御寒才穿。二是中国猿人可能有食入的风气。北京人头盖骨上有明显的打砸痕迹,周围还有放射性裂纹,可以肯定这是人活着的时候被钝器打出的。如果人死后打砸头骨会碎掉,活时打才会使头骨完整。在周口店发现的5个完整的人头骨都被砸去了面部和底部,只剩下部儿似的头盖,看来可能是取水的工具。三是北京人已能控制火,因为发现周口店遗址中的大成堆状,这样便于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于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日成立。这是藏族人民的大喜事,也是我国学术界长久以来翘首盼望的一件大事。当时人们预测,它的成立,必将推动我国藏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去一年多的实践中,人们高兴地看到它已开始发挥这样的作用。现借《中国藏学》创刊的机会,对我国的藏学研究略作回顾与展望,就教于国内外藏学界,以求共同促进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