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藏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先生因病于1989年3月3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任乃强先生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任先生即开始了对康巴藏区的研究。1929年,他亲赴川边考察,遍历川边藏区各县,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成《西康图经》,被学术界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四十年代,任先生为撰修第一部《西康省  相似文献   

2.
12.布雷尔金《乌苏里边区土著概略》,载于《俄国地理学会西伯利亚分会学志》,第7本,1864年。简短内容。13.别利科维奇《1894年夏乌苏里边区考察期间东西伯利亚国家考察队五名士兵一名队长的活动概述》,10页。14.别利科维奇《1894年夏乌苏里边区考察日记选》,31页。以上两篇均载  相似文献   

3.
蔡志纯 《民族研究》2003,(5):105-106
《北疆通史》是中国边疆通史丛书之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赵云田研究员主编 ,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于 2 0 0 2年 1 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北疆通史》论述的范围是中国古代的北部边疆 ,包括大漠南北和北方广大地区。作者均是长期从事民族边疆史地研究的人员 ,对该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社会、习俗以及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等 ,曾经做过深入的研究 ,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和论述。各编既可独立成篇 ,同时又上下相通 ,有机结合 ,突出了历史发展的线索与前后的继承与演变 ,使《通史》呈现出独特的、新颖的面…  相似文献   

4.
李琳 《中国民族》2014,(6):56-57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西康省,于1939年设置、1955年撤销,存在的时间只有16年,因此不为今人所熟知。在上个世纪30年代,庄学本和孙明经两位摄影师曾前往西康,拍摄了大量照片和电影胶片,不仅为今人了解昔日西康风貌打开了一道窗口,而且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影视人类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龙伟 《民族学刊》2015,6(2):65-68,118-121
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一书将边政学还原于近代民族危机、国家重建的历史背景之下,将边政学的兴起置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学术转型这一学术语境中加以考察,首次相对完整地重建了近代中国边政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事实,概述了民国边政学的学术面貌与特征,构建了民国边政学的发展谱系。这不仅有助于从历史的脉络、学术史的层面重新认识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而且在边疆政治地位再度升温的当下,亦不无深刻之意义。当然,是书较着力于"边政学"的"今生",尤其是边政学与时局的关联,而对其"前世"着墨较少,从而未能很好地回答边政学究竟是清季以来的边疆史地研究的现代转换多一点,还是西学中直接移植并运用于中国本土的再造多一些。此外,"边政学"的学科独立性也是值得再深入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延清  张仁增昂姆 《中国藏学》2023,(3):53-64+212+221
2020—2021年,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皮央村的考古调查工作中,意外发现了一处古格时期的藏经洞,出土了一批罕见的珍贵文献。这批文献体量巨大,总数为8万6千多张,计17万多叶。经过前期研究,调查组发现这批文献是修正、补充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珍贵资料,与敦煌藏经洞出土古藏文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吐蕃敦煌抄经流程一脉相承;这批珍贵文献对研究古格历史,特别是藏传佛教历史有着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古格藏经洞出土元代中央政府下发给古格的诏令抄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再一次用文献资料证实了西藏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7.
<正>我刊这期又一个栏目新开":‘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中国史诗学"则是我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之前的合作专栏之一,开栏于2016年第四期,主持人是我国新一代著名史诗学一遗产学专家朝戈金学部委员。开栏首发"北方史诗组"5篇,涉及到柯尔克孜、哈萨克、维吾尔和满族史诗的新成果;这一栏目之二系"南方史诗组"5篇(今年1期),涵盖阿昌、纳西、壮、傣、与哈尼族。本期刊发之三藏族《格萨尔》专题五篇;下期将刊发蒙古族《格斯尔》专题五篇。至此,我们在"中国史诗学"这个主题下,连续一年发20篇论文共约20多万字,集中反映了可谓史诗大国中国在史诗这一样式的中华民族口头传统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研究方面的学术进程。我国著名三大史诗,已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8.
新书浏览     
正《民国时期西康资料汇编》(全五十四册)中国民族图书馆编16开精装定价:33000.00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ISBN 978-7-5013-6163-2责任编辑:王亚宏该书是首次系统地对民国时期西康文献进行整理出版,重点整理了西康建省前后的政府出版物,并首次对《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和《西康省政府公报》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出版。全书收录民国时期西康史料106种,分为概况研究类、政务类、经济建设类、教育类、游记类及其他等6类。概况研究类主要收录有关介绍西康历史沿革、行政概况、自  相似文献   

9.
王川 《中国藏学》2023,(5):58-70+213-214
抗战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科长戴新三(1907—1997)是人生大多数时期活动于四川的历史人物,他于1933年通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并于1934年1月到蒙藏委员会任职,先后出任蒙藏委员会参事室荐任科员、《蒙藏月报》编辑主任、蒙藏委员会编译室主任等职。1940年8月被任命为驻藏办事处第二科科长,1941年4月启程入藏,直至1944年11月离藏返回内地,在驻藏办事处任职共4年3个月。在驻藏期间,他被派遣到日喀则、山南、江孜等地开展布施、调查等活动,并以《日记》的形式,逐日记录,撰写了数十万字的三卷本《拉萨日记》。返回内地后他在服务川康工作之余暇,立足于《拉萨日记》,积极撰写了多篇文章,主要是他对于当时西藏地方的观察、纪行、政论,发表于《康藏研究月刊》《风土什志》和《边政公论》。这些文章成为世人观察那一特殊时期的重要窗口,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戴新三在民国后期公开发表的考察西藏地方的多篇文献,结合新发现的戴新三《拉萨日记》第二、三册,分析戴新三公开发表考察文献、未刊日记的异同,发掘戴新三西藏地方观察的内涵,以进一步全面地呈现相关史实,阐释...  相似文献   

10.
黄俊棚  刘杨 《民族学刊》2020,11(6):90-97, 170-171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西康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一次是清末民初在官府统筹下所进行的军事镇戍、垦殖、商贸等活动带动的移民潮,第二次是抗战时期的人口西进运动和西康建省所带来的移民潮。这两次移民潮规模巨大,其直接效果是西康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促进了西康地区城市从经济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迁。移民潮使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提高。同时人口增长为西康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人口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成分趋于多样化,商人群体的壮大拓展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知识分子阶层随之兴起,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建设也发生重要改变,这为此后半个多世纪西康地区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民国政府治边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掀起了第二次边疆学的高潮.在此背景下,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及人文精神的青海果洛藏族部落,也受到了一些官员和学者的热切关注,他们对果洛藏族部落进行了深入全面地考察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准确反映了当时果洛部落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全面剖析这一时期果洛藏族部落的自然风貌、社会形态、部落文化等的发展状况,同时窥一斑而知全豹,对当时民国政府对青海地区藏族部落的施政方略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这篇访问记是继《刘克甫谈汉民族研究与民族理论问题》(见《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之后的又一篇民族理论专题采访。刘克甫,苏联著名汉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亚洲大洋洲研究室主任,苏联东方学研究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说查尔斯·达尔文是生物学的原型人物,那么,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便是人类学的原型人物。"①《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正是这位"人类学的原型人物"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马林诺夫斯基1884年4月出生于波兰克拉科夫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路吉安(Lucjan Malinowski)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任职于亚捷隆大学。母亲约瑟华(Józef Malinowski)来自地主  相似文献   

14.
由《边疆万里行》办公室发起的《边疆·民族知识有奖测试》活动,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国家民委文化司宣传处、广播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杂志、《广播节目报》、《民族文学》、江西《知识窗》杂志以及本刊联合举办。举办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增进各族群众对边疆情况、民族知识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了解,从而加强民族大团结,促进祖国的四化建设。这次测验拟设一、二、三等奖及若干纪念奖,奖品有收录机、手表、书刊等。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加测试活动(凡举办单位的人员,均不参加这一  相似文献   

15.
从遥远的边疆到祖国的心脏,歌声,伴着青年人的笑脸,洒满了漫长的旅程。两棵珍贵的杜鹃花王树苗,沐浴着首都和煦的春风,摇曳着它那翠绿的枝叶,仿佛也在歌唱。它是云南边疆的一位傈傈族青年从深山老林里找来,又不辞辛苦带到北京的。树苗是珍贵的,然而,边疆少数民族青年热爱祖国的一片深情不是更为珍贵吗? 紫红的脸庞上绽开了腼腆的微笑,刚刚放下牧羊鞭的蒙古族青年图门格日勒,没带什么礼物,却带来了优异的劳动成果:一年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前室门南西壁裸露墙面上,有一对用行草书体墨写的游人题记性质的图形"文字式花瓶",经最新辨识解读,其文字内容系由124字组成的一篇《西藏降表》奏章抄本。该组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为清档、史书和方志所阙载,故或可为辑补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资料提供参考,也对研究清代西北地区边疆政治、宗教发展史、莫高窟兴衰史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最近,由于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同志的努力,关于云南省纳西族的研究,尤其是对他们的口头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果的一部分已为《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纳西族特集——第八集》(1978年)所登载。在这一特集中,收录了两篇纳西族创世神话的译文。一篇是和志武整理、君岛久子和新岛翠合译的《人类迁徙记》。另一篇是约瑟夫·F·洛克收集、村井信幸翻译的《洪水故事》。尽管这两篇作品的收集者和题目不同,内容上小有差异,但系同一神话的变体,这不必依类比较研究便可一目了然。至于这些资料,我也曾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和《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与辛亥百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红军在藏区停留的时间长达—年以上,驻扎的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康、青海和甘肃等5省藏区。在这—年多时间里,红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役、召开了很多重要的会议,同时也在藏区开展了大量重要活动。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红军长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近现代)大事记》(西北卷)、《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1840—1949)》《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有"七地八次"会师》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相似文献   

20.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大型珍贵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陆续出版木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共同合作整理、编辑的大型珍贵文献图书《俄藏黑水城文献》已开始陆续出版。本书主编是中方的史金波、魏同贤和俄方的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