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沈茂英 《西藏研究》2012,(4):105-114
基于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性与依附性、人口发展的乡村性与贫困性等特征,其发展路径必须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脆弱区为基础,以国家特殊贫困区为背景,选择制度许可且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结合四川藏区的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环境,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正确评估四川藏区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生态价值考评机制;二是加大藏区重点聚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三是增加向农牧民的财政转移专项支持,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2.
程越 《中国藏学》2012,(3):133-137
2003年以来,西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中央的政策性补助、农牧民外出务工、虫草采集和农牧民素质提高,是影响农牧民增收的几个重要因素.为完成促进农牧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建议用好用活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稳定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对虫草资源的保护和宣传;以优势矿产和水力资源开发为龙头发展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吸纳本地农牧民就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农牧民素质,夯实农牧民增收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时西藏农牧业地位、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时西藏农牧业地位仍然重要,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就业领域,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调整要求继续加快农牧业发展,农牧业发展对农牧民生活方式影响依旧突出。西藏农牧业存在生产资源锐减、粮食问题、城乡差距拉大等新老问题,应在农牧业互动、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品开发及龙头企业的培植与区内外市场的开辟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评价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基础,文章以昂仁县秋窝乡通门村、康萨村和洛孔村为调查地点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医疗卫生类和社会管理类公共服务的农牧民满意度较高;就业社会保障类和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公共服务农牧民满意度评价较低;文体类、安居工程类、农业生产服务类和教育类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据此,文章提出,应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但重点投入到农牧民急需的公共服务上,并要体现出区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禁牧”政策与蒙古族农牧民生计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牧政策的实施对风沙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产生积极效果,同时,对蒙古族农牧民的生计也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禁牧后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阻碍等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农牧民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较为详细的研讨;进而以禁牧政策与农牧民生计"双赢"的思路,提出个人一些对策和建议,最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能使广大农牧民的生计方式充分保障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成为衡量个人、组织发展的标准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在信息获取与利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究其原因,除了农牧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信息意识不足等自身因素外,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如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利用的人文环境不足、信息供给质与量不足是阻碍农牧民信息能力的关键因素。破除外部环境因素的困扰,是提高农牧民信息能力的现实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农牧民对这一制度的认知方式、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农民参合后未得到报偿时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以及农牧民参合后最担心的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以满足农牧民自身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真正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罗绒战堆  魏欣蕊 《民族学刊》2020,11(6):1-8, 149-150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配置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的政策调整立竿见影,发展机会供给量与农牧民发展机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引领西藏走上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高速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牧民进城务工有增长之势.职业选择范围窄、劳务工资较低、生活素质较差等问题,折射出西藏农牧民工在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对此,既要引领农牧民工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参与劳动技能教育与培训,更要敦促政府完善地方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各地县的农牧民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提升农牧民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能力、提高农牧民物质生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杨涛 《中国藏学》2011,(Z2):133-140
文章从消费角度分析拉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差距程度及其收入成因。数据来源于2009年6—8月对拉萨周边三个村庄27户居民的生活消费与收入的田野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政府提供了公共服务的住房和医疗服务领域,农户之间的消费差距较少;而其他领域则相对较大。对形成农户之间消费差距的收入成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数量不是形成农村居民等级差距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牧民等级提升的作用是否显著,与其毕业后能否在政府事业部门获取就业密切相关;家庭对其资源的经营能力,对农牧民等级分类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应从加快实施西藏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牧民打工、完善畜牧业产出结构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此缩小农牧民之间生活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1.
郑洲  杨明洪 《西藏研究》2009,113(1):102-111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作了一个初步估算.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德吉新村在政府组织引导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必须了解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转移意愿,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可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趋于增长,但势头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如本地区的经济增幅,农牧区相对贫困的状况有加大的趋势.但与1992年以前相比,西藏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经得起理论上的探讨,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西藏农牧民群众的财富欲相对不强、粮食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两个长期不变"政策边际效益递减,以及缺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市场和机制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滞缓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至今这3个阶段.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例如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社会意识制约劳动力转移等.只有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难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才能促进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藏新型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长受到了政府扶持、市场推动双重引擎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如何提升组织的适应能力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以西藏S村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成长为个案,通过"适应一挑战"理论分析,认为:西藏新型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组织适应能力不强,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除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外,还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职能界定不清晰、应对对策存在风险等方面的内部问题。因此,应妥善处理政府与组织的关系、地方性知识与组织治理的关系、以及组织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以便解决组织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盲目转移、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政府必须了解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转移情况,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可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报告利用民族地区省级宏观统计数据,从科学、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化、民族关系与居民主观感受等方面展现十二五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展,并对民族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如科教资源短缺、人力资本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对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林  马学贤 《中国藏学》2005,(3):107-119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青藏铁路沿线藏区人文环境中较为突出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制约力最强的农牧民思想观念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研究,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沿线藏区农牧民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在思想观念方面表现出的与改革开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基,是社会稳定之本,也是女性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女性自身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性别平等的测试器。在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城镇女性从业者在教育、卫生等行业有较高从业优势,就业集中分布于公共管理、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在零售、餐饮、住宿等市场化行业的集中度不明显;产业结构、城镇化与乡城劳动力转移、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女性人力资本以及择业观念等影响城镇女性的行业就业行为;传统服务业与线上业态、旅游相关产业、生态红利产业、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等是未来城镇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拓展领域;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有助于女性从业者的就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民营经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各种层次的劳动力,成为吸纳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其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这是因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形成巨大的就业吸纳效应,而且那些被民营经济吸纳的劳动力反过来又推动着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与适龄劳动人口的就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十五”期间,一方面,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国有单位就业人数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所作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以1980-2003年为基本考察期,对西藏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来讲西藏农牧民家庭收支都有结余,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经济活动仍然是西藏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食品支出是最主要的方面,反映出西藏农牧民生活普遍处于比较贫困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西藏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大缓解西藏农牧民贫困的政策力度;引导西藏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保持西藏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