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维度,历史概念在实践论中得以凸显。实践概念从哲学层面到生产层面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转向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而,研究哲学,马克思旨在废弃旧的理念,构建新的体系。于是,历史维度逐渐在马克思的实践论中呈现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得以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主义并非实践哲学之本体,实践也并非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提出与运用,使哲学研究彻底超越了外在的、抽象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许梅 《社会科学家》2007,4(5):14-17
从辩证法和哲学本身的特点入手,指出辩证法最初是作为哲学特有方法而提出的。作为哲学方法的辩证法是要对我们所知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完备的、不容置疑的说明,而这种说明最终是要通过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得以实现;并通过对黑格尔用他的辩证法来实现哲学说明的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的批判,揭示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关系,也是通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则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而体现的,进一步重申了建立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分水岭,又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创新,必须基于对实践概念的重新理解。其具体路径应当是: 超越理论哲学,走向实践哲学。近年来“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表现了对这一哲学范式变革的某种 自觉,将这一口号落实于具体的理论建构中,应包括如下主要方面:重建马克思与传统的关系,重 新阐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将领域哲学的研究置于实践哲学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否定了哲学自身内在的规定性,以期实现由自由意识到实践力量的转化,从而充分肯定了实践力量的革命性。而“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命题,又内在地与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以这种实践力量来“消灭哲学”使“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来“实现哲学”。同时,马克思又强调必须把哲学同革命实践、无产阶级的斗争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马克思要求“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其宗旨在于强调哲学不应满足于对世界是什么的理解与说明,而应当致力于现存世界的革命化和人的解放,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超越历史上一切旧哲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王平 《江汉论坛》2004,1(1):59-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只有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理解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之所在。实践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样板。哲学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个体性特征,因而在哲学自身范围内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要理解哲学,必须超出哲学的范围,从哲学与非哲学、特别是与实证科学在对象、问题、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中来揭示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为对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同时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创新实践”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实践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了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海静 《学术论坛》2012,35(9):9-12,89
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中隐含着诸多有关人类感性(审美)生成的辩证认识,这些认识总是与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演变史的辩证考察关联在一起的,因此,它们自然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中的一个内在向度。对这一向度的揭示不仅标明了马克思的感性观与传统人本主义感性观的本质区别,而且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创新实践"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令时代的实践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了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理论意义上,以“劳动”作为“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历史选择和基本看法。生活世界理论和生存—实践论开始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张力,但仍致力于弥合。而认识论意义上把“实践”解释为反教条的经验累积论在中国也根深蒂固。着重强调人与人关系(而非原来的人与自然关系)并凸现自由、伦理、人文、审美等价值维度的“实践”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人人关系维度看,“实践”内含的各种张力、矛盾、复杂、多元、异质等都凸现出来,使实践智慧论和实践自悖谬论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统一、知—信—行的统一开始受到反思,而实践和生存的内在反讽性或许更凸现了哲学实践观的复杂内涵,以及区分不同层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3.
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个文本对象性质的定位问题.正确做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工作,对于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工作时,需要两种视野解释学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等文本提出了定位意见.  相似文献   

14.
虚拟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既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 ,也是当代实践向中国哲学界提出的一个时代性课题。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始终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就必须面向当代人类实践活动 ,必须对当代人类实践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规律、合理性及其与人的自由解放的内在联系等做系统、深入的研究。就此而言 ,正在崛起的虚拟实践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重建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虚拟实践 ,是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进行的双向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不仅表现为主题的转换,而且表现为总体性思维的演进.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表现为从阶级的真理到个人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 :( 1)生态学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辨证统一 ,自然不仅是一个自在概念 ,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和生态概念 ,即辨证概念 ;( 2 )生态学的社会观 :自然是一个辨证概念 ,又是一个革命概念———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才能有机地结合 ,自然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读>一书,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写作已经完成.其间,作者进行了多项意义重要的学术工作,包括:确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共具有深湛哲学修养的领导人与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工作者共同创造的新哲学形态,对它的新实践论的理论硬核和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实践主旨作了揭示,对作为其理论核心与实践主旨的逻辑展开的学理体系、方法论和哲学精神作了论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创新的丰硕成果作了梳理.<自序>是对这些学术工作的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一重大事业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对其运行机制的深入探讨。我们应从理论和实际、真理和价值、国际性和民族性、中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创新、普遍性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专业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复杂系统内各个要素的属性、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总结出其中的深层机制和规律,以推动理论创新,促进这一历史伟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任务并不培养从事专门研究的哲学家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哲学 ,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注重社会现实 ,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三个面向”作为哲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应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基本教材 ;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 ,从抽象、枯燥的条文走向具体的实践 ,必须学习哲学史 ;提倡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 ,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