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医类研究生初次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只有加强研究生的初次就业心理调适,改善就业心态,才能提高初次就业竞争力。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法和面谈法对全校190例医学类毕业的研究生进行调查,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类研究生初次就业心理问题表现出就业心理压力大、心理落差感、盲目感与自卑感、不良就业择业心态等。就目前情况看,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医学类研究生自身四个方面对研究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试,对研究生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引导,从而提高其初次就业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女研究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传统社会性别规范制约着女研究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社会性别影响着女研究生个人和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女研究生就业个人选择受到传统社会性别约束,劳动力市场存在社会性别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女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女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打破“女性就业难”的性别怪圈。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有机构成逐渐提高,导致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相对过剩人口增多。目前我国研究生不断扩招,学校提供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引发了研究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生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爆发。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从社会、培养单住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去努力来缓解就业压力,在创造更多的社会需求的同时更要适应社会及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学习和素质培养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目标,做好并保持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产生了"就业鸿沟"。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制定措施,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根据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分类,从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选择性就业问题等三个角度,分析当前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原因,并提出促进研究生就业的对策:鼓励研究生创业;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效的人才市场和信息渠道;建立就业形势预报机制;完善研究生就业机制;加强研究生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数量基本保持在800人左右,每年贫困生认定比例在24%左右。为进一步了解贫困生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沈阳农业大学2009级和2010级的在校贫困硕士研究生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大部分贫困硕士研究生选择读研深造是为了谋求更满意的工作;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找兼职工作很有必要性,并用兼职工作来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缺乏明确的规划。针对这些情况,应积极完善现有贫困研究生资助体系,减轻生活和经济压力;深入了解贫困硕士研究生思想动态,帮助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增强贫困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信心;综合利用研究生品牌项目和活动,提高贫困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造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从社会角度,有用人单位向高校传导需求信号的能力欠缺和实习岗位欠缺问题;从学校角度,有高校自身的定位问题、专业培养问题、教师问题和教学指导问题;从学生个人角度,有职业目标不明确、基本工作素质缺乏、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几方面问题。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能力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协同努力,才能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就业选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就业是研究生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关键环节 ,是研究生在经历了学习生涯后自力更生解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阶段。通过对研究生就业观的调查 ,对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在概括在读研究生择业观的特点的基础上 ,从经济学角度对研究生就业选择进行考察。指出研究生就业选择时应树立弹性的就业观 ,应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选择方法 ,并建议研究生在就业时 ,不应该放弃自身的专业所长 ,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研究生就业进入空前瓶颈期,解决高校研究生在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多重重压下的心理困境需要加强情商教育,提高研究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更需要加强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是现代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研究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因此,应从心理辅导、道德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团队责任意识、培养独创精神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择业观的形成是连续、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的过程,就业指导应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应由政府、高校、社会与用人单位多方参与。要对研究生就业指导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增强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全过程入手,以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多方参与的全程性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才招聘中较多出现的“第一学历决定论”现象,对不同“第一学历”的911名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层次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不同“第一学历”学生的家庭资本表明,社会与文化资本的差距是导致“第一学历”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又以文化资本所产生的作用较大。然而基于现实考虑,“第一学历决定论”的出现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为削弱“第一学历决定论”的影响,应加大政府就业公平措施监管力度,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切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评价机制,唤醒学生个人内在动力,多方合力促进高等教育出口阶段公平,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其中有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女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和政府层面必须真正落实男女平等的相关政策,改革职工产休假制度;在高校层面应注重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大女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而女大学生也应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考研焦虑是由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一重大考试所引起的一种具体的考试焦虑形式,多项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考研焦虑显著高于男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而要有效降低女大学生考研焦虑就必须采取"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对策,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社会层面:进一步完善男女平等就业长效机制;学校层面:建立学校—辅导员—学生干部三级心理咨询机构、创建专门的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对待考研焦虑;家庭层面:合理干预、积极配合;个人层面:理性定位就业期望值、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政府及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后劲不足。高校应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育模式;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职业能力;企业应提高责任意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和高校要完善相关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和社会能够正确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消除在就业与择业问题上的盲目性。因此,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探寻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素质,建立和完善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结构,将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实现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耐用消费品,更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理性人根据教育投资的净收益值以及收益率的高低作出个人的教育投资决策。研究表明,自费读研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同时,学科、性别以及就业地区的选择等因素都将影响个人收益率和净收益值。在研究生教育政策方面,国家应加大调控、引导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力度,鼓励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工作;重视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规范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逐步完善研究生奖、贷、助学金制度。  相似文献   

17.
提升就业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的,研究生学习成果在就业端表现为一系列就业能力。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构建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模型,符合国际社会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研究生就业、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企业选人用人、政府部门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都有现实意义。经过文献梳理、调研和综合分析,拟构建一个以研究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包含2个维度和5个2级维度以及21个要素的高校研究生就业能力模型,希望对我国研究生就业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就业服务网络,其做法值得借鉴.我国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宏观协调、学校应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建立互动的就业服务平台、学生在各方面的指导之下积极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形成积极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分析发现:自主创业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渠道,是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对高校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者的必由之路;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也应该推动政策、法律、资源、舆论、学校和家庭等环境因素的进一步改善;创业教育应进一步在砥砺创业人格、提高创业能力、锻炼创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不懈的探索,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和高校为研究生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多年来,南京理工大学一贯注重以这一显著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以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争取和利用外部资源,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成功地探索出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学校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等多元联合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