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玲 《兰州学刊》2006,(4):33-35
《管子》和《韩非子》君臣观念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均主张君臣要明别、有分。其不同表现在《管子》同时主张君臣之间应该讲诚信,认为和谐是君臣关系的最高境界,所以它在要求臣忠君的同时,主张君要以仁义待臣。而《韩非子》则认为君臣之间利益相反,没有感情可言,彼此仅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关系。这些不同的产生原因首先在于《管子》和《韩非子》中不同的“道”论,其次在于受齐文化和晋文化中固有君臣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鉴于《民法典》以“债权形式主义”为主的物权变动模式,在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双方返还中,返还原物的请求权可以是物权请求权,返还价款的请求权则只能是债权请求权。返还双方权利的不对等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失衡。基于《民法典》第157条对双方返还“同时性”与“对等性”的内在要求,宜赋予返还当事人拒绝返还抗辩权。若一方不履行返还义务,另一方可准用《民法典》第525条的规定,以拒绝对方要求相应的返还的请求。在双方陷入“返还僵局”后,返还原物义务人可对标的物进行变价,以所获价款优先清偿其债务,以实现《民法典》第157条的立法目的。拒绝返还抗辩权原则上采“存在效果说”,但对于变价效力与优先效力的行使,宜采“行使效果说”。  相似文献   

3.
周四丁  焦莹 《云梦学刊》2012,33(1):63-66
利益至上导致义利天然对立,但是工具性关系能够实现义利统一;工具性关系使君臣关系有三点突破:依赖而不是主宰臣民、成就臣民的“富贵之业”、臣民只能以农战得富贵;工具性关系促进了君与民、民与民之间的平等.这也是工具性关系铸就强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记得曾读过一篇叫做《勇敢地说声“不”》的文章,其大意是当朋友有求于你,而你又确实难以满足对方的要求时,要敢于说“不”。这样做的好处是办事不拖泥带水,明确表示自己的决定,既使对方能尽快另择他路,又在某种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或侵犯。不足的是,冒着可能得罪朋友的风险,甚至会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5.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05,18(4):82-83
《秦地文学和秦代无文学》一文认为,《韩非子》属于秦地文学,这是不确切的。《说难》、《孤愤》是韩非子在韩国时的作品。《韩非子》中只有半篇《存韩》作于秦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韩非子》形容词活用现象,重点研究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用法。运用统计、比较等方法对《韩非子》中形容词活用现象作了相对客观的统计、分类;并且对形容词的某些活用现象作了探讨。通过对《韩非子》形容词的研究,比较客观地揭示战国末期汉语形容词活用的使用情况、特点以及运用特征,为我们了解《韩非子》和其它先秦典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具特色。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从形象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以实用、简约为美的美学思想切合战国社会现实 ,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并列式和总分式是《韩非子》散文的主要结构方式 ,它们同样具有实用且简约的特点 ,与《韩非子》的美学思想正相吻合 ,是其美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在《铭箴》等十余篇中讨论和分析了《韩非子》及其文学特点,广泛涉及了《韩非子》的思想特点、辞采风格、言说方式、寓言运用等.刘勰以“弃孝废仁”评韩非“五蠹”说,以“华实过乎淫侈”论《韩非子》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对《韩非子》总体上评价不高.但同时,《文心雕龙》对《韩非子》辨正义理的言说方式,循名责实的判断标准,以及“著博喻之富”的表现手法等多所阐发和肯定,同时又大量引叙和容摄了《韩非子》中的义理范式、逻辑方法、文体文学实践及学术成就等.《文心雕龙》的《韩非子》批评,为后世的韩非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有益文学史料.  相似文献   

10.
谢成宇 《江汉论坛》2004,1(10):84-87
从学派来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韩非子》则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偶、墨、道、法、刑名诸家均影响过《韩非子》.尽管来源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基本相同《公羊传》主张天下一统,《韩非子》倡言君主专制,在中央集权问题上的观点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念,指的是生命之间的感应。先秦两汉散文在对这种生命理念进行艺术显现时,形成比较稳定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模式。通常兼顾生命感应过程中的声气相通。道家作品则比较特殊,或只写同声相应,或取消对同声相应的描写。在展现通过音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感应时,突出交流双方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祖国大陆和台湾已先后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但是,各国各地区对WTO协定在本国或地区的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台湾和祖国大陆也不例外。由于两岸尚处于政治对峙状态,故两岸在实施WTO协定方面存在冲突。为此,为了两岸经济的发展和共同利益,两岸应在WTO规则下建立制度性的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确立其原则、目标和模式,促进两岸关系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结构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政府都是不同层次利益的代表者 ,两者之间往往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现代社会中 ,两者的这种利益冲突更显明朗化和复杂化 ,因此 ,迫切需要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结构 ,寻求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点 ,以此来共同增进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4.
克什米尔问题久拖未决,是制约印巴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双方的战争历史记忆和双向核威慑的背景下,印巴领导人意识到继续保持战略对抗越来越不符合各自国家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双方致力于以《西姆拉协定》为改善关系的政治基础,不断推进、深化印巴和平进程,争取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创造良好的外交环境。由于第三方在国际危机管理和解决印巴间争端与冲突中的成功实践,克什米尔问题的最终解决并不应排除第三方的参与。文章认为,政治路径是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二者在理论基础、目的内容、工作原则、评价体系和施教主体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别,不能互相代替;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着密切的联系。弄清两者的关系,对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秦始皇一样,汉初的皇帝也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他们追求最大化利益的手段越来越巧妙。汉承秦制,刘氏家族重新确立被放弃的皇帝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自己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巧妙运用其他的社会制度,巩固其既得的利益。他们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也追求最安心、最长久的利益享受。从这个角度看,汉初的皇帝追求个人利益的策略要比秦始皇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17.
产学合作得以实现需要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和利益基础。但高等教育坚持的是社会利益导向的社会价值观 ,产业更趋向商业价值观 ,强调追求利润的价值需要 ,为此导致了合作双方的矛盾。现代产学合作的发展需要寻求企业与高校利益与价值的结合点 ,也需要大学自身进行组织创新 ,建立促进产学合作成功的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与中国及亚洲各国关系的发展进程最终取决于经贸关系的发展水平和由此产生的相互经济利益的依存度。根据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情况与发展态势可以看到,中俄经贸合作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机遇期,这突出表现在有利于中俄经贸合作的因素不断增加: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取得了明显进展;在重大问题上相互协调与支持,两国存在长期的共同战略依托;两国关系更加务实,特别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两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经贸合作将产生积极影响;能源合作有新的进展;边境与地区间经贸合作尚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学术探索》2013,(4):34-39
中国与欧盟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使得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在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和问题,对此中欧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在寻求化解双方矛盾中能够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国和欧盟两个角度的利益诉求着眼,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冯世明 《阴山学刊》2009,22(4):55-59
关于秦汉时期匈奴和中原政权的关系,以往的学术研究大多集中在战争与和平交往(通关市或和亲等)两个方面,实际上通过对《史记》的解读可知,无论中原政权或是匈奴都通过其它手段为自己争取利益,从而使两者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