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节诗话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因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其为“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古代清明节除了到郊外祭祀先人外,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词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多情多味精明诗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时节,中华民族又迎来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寄托哀思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首《清明野望吟》诗句中便可管窥一斑。民间流传的一首《清明吟》更把生离死别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死者魂魄已飞散,人作古黄土葬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8):46-47
一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就是祭祀祖先、上坟烧纸等习俗。但清明节更重要的习俗是禁火。 一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就是祭祀祖先、上坟烧纸等习俗。但清明节更重要的习俗是禁火。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所以,过好清明节也不仅仅就是祭祀这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4.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然而,从清明祭扫情况看,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南京市清明节期间祭奠英烈的人数都有几十万人。此后,人数逐年减少,近4年每年都只有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清明的回忆     
年年有清明,岁岁各不同。 对于儿时的我,祭奠亲人,清明节是一个无忧无悲,甚至有些欢快的日子。 清明节那一天,母亲早早起来做几样小菜,再准备好前一两天已蒸好的供品和请人做的纸花、纸钱等,让儿女们跟上父亲到坟地给先辈们去上坟。 坟地在村南,离村子有相当长一段路。清明前后,往往是浇灌农田时分,田间的路很不好走。我和弟弟手提装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易通卦验》中说,春分加15日为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是农历24节气之一。此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光。正如古诗写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清明既有为先祖扫墓添坟的庄重肃穆,又充满了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富有传统特色的节日。今年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二个年头,在这个小长假里,人们在祭奠祖先、缅怀先人后,趁着小长假出门购物、踏青游玩。经济危机似乎并未影响到这个流传了2500多年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时间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我国的清明节除了禁火、扫墓等风俗,还有荡秋千、踏青、打马球、插柳、蹴鞠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风俗活动。临淄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除了扫墓以外,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即蹴鞠及吃鸡蛋。文章将对清明各种习俗进行简要梳理、概括及分析。  相似文献   

9.
眼界     
正1.3月29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公园,两名身穿传统服饰的大学生志愿者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倡导人们过低碳、环保的清明节。当日,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聊城市人民公园举办了以"要绿色清明,倡网络祭奠"为主题的倡导文明环保新风清明节网上祭祀公益宣传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身穿古代传统服饰用"穿越历史"用行为艺术的方式向人们宣传网络祭奠的意义,倡导环保绿色清明。呼吁鲜花换纸钱一样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相似文献   

10.
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究指何义?这是关于命名问题争论的焦点。这里对其他说法暂置勿论,仅就孔先生之说再作一些商榷。 孔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中,曾说该画的节令不是清明节而是中秋节前后的景色,那么“清明”指什么呢?提出了一个清明坊说,并说:“这样一来,《清  相似文献   

11.
一到清明节,便到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大地解冻,万物苏醒。只有这时岚县的居室才能停烧火炉,人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春天的温暖。所以清明节就意味着一年意气风发的开始。岚县的清明节民间称为寒节或寒食节,寓意送寒迎暖,一过就是三天,活动也很丰富,各种节日礼俗也很讲究,是民间除过年以外的又一大节日。在清明前后家家户户要做三件事,  相似文献   

12.
王秀春 《市民》2006,(4):7-7
清明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今年清明节许多祭祀典礼上,参与者纷纷身着“汉服”,以复古礼仪拜于祭坛之前。名为“恢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清明时,我们要吃一种棉菜饼,棉菜饼中散发出青草的香味,在温暖着我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在温暖我童年的岁月和快乐,在温暖着我长大了的人生。快到清明时,故乡的田头活跃着一种青草,开着黄色的花,当地人把它叫做  相似文献   

14.
烈士墓前     
崔莹 《新少年》2011,(4):28-28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总不禁想起这句诗。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五年级同学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县政府倡导的“缅怀先烈”清明扫墓活动,纪念为解放我们这块土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烈们。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是抗战时期中国文人倾力描摹的传统节日。抗战时期,清明节既成为提示、凸显和强化中国文人国族伤痛的时节,同时,清明时节的“不‘清’不‘明’”现象,还被作家当成审视现实、批判现实的有力手段。与现实中黯淡的清明节景象有别,战时中国文人在回忆性文字中倾情捕捉和渲染着往昔清明节的风景之美和风俗之美。记忆中光鲜亮丽的清明节是当下战争灾害和生存苦痛刺激人们怀想出来的浪漫化形象,是战时中国文人一种独特的身份维系之举。在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将清明节改造成民族扫墓节,政府的热烈提倡在作家文人那里却反响冷淡,甚至成为战时作家讥刺、批判的对象。政府官方和作家文人对民族扫墓节的不同态度,是不同社会记忆机制的表征。归根结蒂,一体多面、冷热相殊和记忆交缠,便是战时中国文人清明节书写的意涵所在。  相似文献   

16.
逝者:杨利浦性别:女籍贯:江苏省享年:49岁她去世一年了,可社区居民还是忘不了她,2007年清明节前夕,居民又一次为她捐款。2006年4月2日上午,南京市瑞金新村社区的张主任含着眼泪,在社区的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清明节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杭州市殡葬行业协会和杭州主城区主要公墓陵园,在2012年清明时节启动实施了"双两千工程",计划在3年内推出2000个定价为2000元的低价墓穴。这些走小型化、艺术化、生态化路线的公益墓穴,只要是杭州市区户籍的市民都可以购买。2000元的价格与动辄几万元的墓地相比,显然不高。尽管价格亲民,但让主办单位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8.
绵山奇观记     
冯骥才 《社区》2009,(5):32-33
凡是名山,必有奇观。何谓奇观,天下罕见之神奇者也。那么,深藏在三晋腹地的绵山呢?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于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相似文献   

19.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今年4月4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清明节。清明源于夏代,原意平治。秦汉列为节气。魏晋后成为民间节日。清明自古有寒食、插柳、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插杨戴柳唐宋盛行。原意为“顺阳气”,民间用以招介之推母子亡魂。《永嘉县志》载,清明插柳于门,绾柳作圈缀花于其中,置小儿头上。昆明也有“清明插柳于门,儿童亦以柳为冠”的记载。宋伯仁《清明插柳》诗:“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据说唐末黄巢发动农民大起义时,规定了“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清明日…  相似文献   

20.
小一 《山西老年》2012,(4):48-48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墦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