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太加 《中国藏学》2007,(3):157-161
藏药浴是藏医独特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在温泉浴疗法的基础上,依据传统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出来的。"五味甘露方"是藏药浴的基本配方,现已发展成为经典组方。本文就此作一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藏药渣驯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渣驯是传统藏药 ,其应用历史已有 1 30 0年以上。据传统藏医文献记述 ,渣驯归属土类或精华药部 ,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 ,含金、银等多种金属的矿石发生溶解和再凝结所形成的矿物药。在一些现代藏药书籍或汉译藏医药文献中 ,将渣驯归属动物粪便 ,这是不符合传统藏药记载与藏药实践的。本文主要从文献的角度 ,介绍藏药渣驯 ,例举有关的论述和译名 ,并与容易相混淆的中药材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藏医采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传统的藏药,在诊治疑难病、常见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有些高原疾病的治疗更是独步医苑。下面发表的几份病案及临床运用研究报告,有助于人们对藏医药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新旧世纪更替之际,传统的藏医藏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卫生制度机制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大课题。对藏医药工作岗位上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必须思考和探讨的一门全新课题。 藏医藏药的领域中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仍然是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必须把提高行业人员素质作为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5.
藏医藏药是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藏医药理论是中国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藏医药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藏医藏药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这一切,都与藏民族文化的日益传播和普及密切相关。今天,作为一门自成体系的传统医药学,藏医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与当代医药科学相结合,正在走向更加完善的发展道路。有关藏医药的基础知识,此前多有著作发表。但是,对涉及藏医药理论和当代临床的研究,学界仍缺乏较为系统的关注。藏医药中的许多谜团,急需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和手段加…  相似文献   

6.
藏药浴"五味甘露方"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外治方法."五味甘露"是藏药浴的基础配方,其历史几乎和藏药浴一样悠久.《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浸浴"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方剂、用法和注意事项等,该书首次记载了"五味甘露浴",但没有列出具体药名和剂量.此后,五味甘露方成为藏药浴基本的经典组方,历代藏医药文献对此方名称和配方等有不同的记载,直到17世纪,五味甘露浴配方才被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结合北京藏医院"十一五"藏医糖尿病重点专科建设小组制定的《藏医治疗吉尼萨克诊疗方案》,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历代藏医典籍为参考,探析了藏药九味黑药防瘟散经典验方的渊源及临床运用、使用方法、预防疗效等,清晰地反映出藏药九味黑药防瘟散防治疫病的久远历史与突出贡献。可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理论线索和方法依据,对于现代临床实践中发挥藏医药优势、促进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雪域愿望树》内容简介 本书是苗族青年记者李晓林花费5年多时间,倾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报告(共计31万字、80幅照片)。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藏医藏药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其科学价值、人文意义的纪实性作品,彩色印刷,制作精美。 作者先后18次进入青藏高原,其中7次深入西藏。可以说,走遍了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甘肃、云南在内的整个藏区(全部的地区和自治州,及数十个县)。作者怀着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走访当代藏医大师、农牧区的乡村民间藏医、从事藏医药开发的厂家和公司老板,以及藏区的党政领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写实的手法,详实地回顾了藏医藏药之起源、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传统医学百花园中一枝奇葩的历程;生动地记录了千百年来,以历代藏医大师为代表的藏族人民孜孜探索、博取众长,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藏医学的动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的雪域高原,藏族人民创造出辉煌灿烂、和谐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充分地展现了包括藏医藏药在内的藏族文化,走出青藏高原,走向内地,走向世界,进而走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和强大生命力。 作者对当今藏医药界绝大多数代表性人物,都进行了采访,在历史上对藏医药产生过重要影  相似文献   

10.
藏医诊疗除望、闻、问、切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外治方法。千百年来,藏医通过传统外治疗法,即放血疗法,来治疗引导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具有特殊的疗效。本文依据传统藏医药的诊疗原则,较详细、全面地探讨了藏医运用放血疗法和药物相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系列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