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观点冲突、意见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两种主张。本文在对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理论的论题、独立性、历史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分别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3.
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那时正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反对女性运动的人们也在集结自己的力量,当时出版的几本畅销书就是男权制观点对女性运动反弹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向来存在着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分野。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选取了一些案例,来具体辨析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它们是整体互动的,同时也论证了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的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作为传统新闻进化生成的结果,为新闻的发展贡献了新的研究样态.民生新闻的文化价值诉求主要表现为:1.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对电影蒙太奇的借鉴,但要谨防走向虚假新闻的极端;2.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娱乐审美元素的加入,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也在新闻本质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尝试;3.民生新闻背后的文化价值变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成均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美是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情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形象。人类在历史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着历史美。历史美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展现。历史美可分为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历史美具有的三个根本特征是广博性、可感知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7.
8.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含义应该包含主体、客体、中介、目的四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对技术的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理解。对技术的本质的理解应该是对人为什么要有技术、技术对人到底意味着什么的理解。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本质可以说就是人的宿命,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来看,还是从西方存在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来看,技术在本质上都是和人分不开的。技术的价值负荷性也就是对技术的含义和本质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逻辑引申了。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不同于文明,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所谓广义的文化论,是将“有文化”与“是文化”相混淆的结果.文化是生成的,因而是有根的存在,文化的有根性不是指文化有其源头与传统,而是指任何一种文化的生成、发展、转型、流动都有其相对确定的原因.肯定文化生成的原因性,也就是承认文化是被决定的.在文化的生成与演进的问题上,应坚持决定论原则,反对将文化的生成视为纯粹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是指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应贯穿的应当性规范问题,它聚焦的是新闻教育中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问题,这些规范是指导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体系性标准。新闻传播教育界很少有研究者关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问题。在中国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三重价值矛盾: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矛盾;主流价值僵化与客观现实的去政治化;主体评价尺度与客体评价尺度的矛盾。克服上述几种内在矛盾的理论路径是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要做到人才培养中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统一;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政治与技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盗窃虚拟财产的价值及其行为本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虚拟财产,是指以数字化为存在方式的财产。它同非虚拟财产的本质区别在于:只能以二进制的逻辑结构为存在空间,而不能以具有时空性质的物理空间为存在方式。因此,虚拟财产的真实性存在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虚拟真实,并非存在于思维中的虚构假象。虚拟财产的价值体现,必须经由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化过程。尽管如此,它的获得主要通过人的劳动并伴随财产投入;它通过真实货币的兑换方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当盗窃虚拟财产行为发生时,行为人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受害人承受着实际经济损失,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盗窃虚拟财产行为在本质上与刑法规定的盗窃罪是相同的,并不存在适用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盗窃罪条款的障碍。所以,此类行为应及时得到刑法的否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大党大国领袖的高远战略眼光、高超政治智慧提出的“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重要论断,揭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本质要义,内蕴着丰富深刻的道理,对于党和国家事业赓续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气象新闻的演变涉及到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在顺应论的综合框架下,气象新闻的演变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解释。近三十年来,我国气象新闻报道在语境因素上顺应了物理世界、受众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变化,以促进气象信息的传达。气象新闻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语言客体顺应,体现为气象新闻语言通俗化,借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提高新闻语言的审美意义等。 相似文献
16.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是20世纪著名人类学家,以对青春期、性和社会化等问题的研究而著名。她以人性、人格和文化变迁为主题,无论是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研究、对马努斯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的观察、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关系的探查,还是对代沟问题的研究,都充分证实了文化多样性对人格和心理塑造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表明先前的社会心理学对人的行为模式的描述与阐释并不具有全人类绝对普遍的意义。米德的文化决定论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决定作用,她的一系列"证伪实验"有力地否定了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并使20世纪前期颇为流行的生物决定论遭遇严重打击,为博厄斯学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理论。米德的文化决定论对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本质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过度专业化倾向,使其在健康观发生巨大改变、人类社会需求日益增高的今天面临着挑战。教育者开始反思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与意义。在反思中,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或理念被融入现代高等教育。本文试图在医学教育中寻求一种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19.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与宝玉的爱情并非纯精神的 ,也包含着色欲那一面 ,并且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她对贾府和宝玉未来的关注 ,她的一首恶诗《杏帘在望》是最好的注脚 ,这一切恰恰是林黛玉真实的人性品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承先启后的南朝义疏之学的代表作,皇侃《论语义疏》在训诂形式和训诂内容方面都出现了与汉注和宋明理学不同的鲜明时代特点,具有独特的训诂学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