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访上帝     
有一位记者在梦中采访了上帝。人类有什么最让你惊讶?上帝答:他们厌倦童年,他们忙着长大,然后又希望回到孩提时代。他们牺牲健康来挣钱,然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寓言颇为耐人寻味。据说,有一位传教士对上帝说,他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根本区别。上帝对传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他们走进一间房间,看到许多人围着一口正在煮食物的大锅坐着。他们又渴又饿,虽然每一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因汤匙太长,便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嘴里。他们的表情全都又悲伤又失望。“来,现在我带你去看天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帝赦免过西方人一次又一次的深重罪孽,抚慰过他们一颗又一颗受伤的心灵,拯救过他们一个又一个堕落灵魂.上帝指引着他们,与他们同在,上帝是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理性信念,精神上永恒的救助者. 但就在19世纪末期,一个德国哲学家尼采却惊世骇俗地向世界宣告:上帝死了。这是一句痛苦与欣慰相伴的话语,它使西方人在  相似文献   

4.
采访上帝     
我做了个梦,上帝接受了我的采访。“这么说,你想采访我?”上帝微微一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对于人类,你感到有什么不解的地方?”上帝回答道:“人们急不可耐地过完童年,等他们风风火火地长大成人之后,又开始向往童年的时光。”“人们不惜健康去追求金钱,然后挥金如土想要恢复健康。”“人们焦虑地为着将来做打算,却忘记了现  相似文献   

5.
疾风知劲草,苦难显坚强。犹太民族在离散与动荡中经风历雨一步步走到现在,也正是这些难以想象的苦难,锻铸了他们卓越的品性。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形成的根本,他们对人对己的方式和秉承的传统道德成为犹太民族性格的重要部分,他们选择了上帝,上帝也选择了他们,他们跟随着上帝的脚步来建设自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用最慢的速度,获得最多的土地。上帝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来访者。这一天,来了3个人,他们和多数来访者一样,希望上帝能赐给他们财富。“你想要什么?”上帝问第一个人。“土地,我想要一大片土地,生生世世、永永远远都用不完。”他回答道。来的路上,他就想好了,黄金和钻石价值连城,但遇到灾荒就一文不值,货  相似文献   

7.
顾客虽被商家尊称为“上帝”,但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这难免会令人心理失衡。那么,运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宣泄,既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又把批评性的意向间接化,让对方减少被攻击的被动感觉,从而避免了火药味,令对方易于接受。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聪明的“上帝”,他们是怎样幽默地说出自己的不满的。  相似文献   

8.
开心果     
《新天地》2006,(7)
一对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夫妇共同生活了55年。今天,他们大摆宴席,庆贺他们的60岁大寿。宴席过程中,上帝来了。上帝称赞老夫妇是真正的“恩爱夫妇”,并答应给他们每人一个愿望。老太太激动地说:“我们很贫穷,我只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做一次全球旅游。”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7,(11)
课堂上,大学教授犹大问学生亚当:"上帝创造了一切吗?"亚当勇敢地回答:"是的。""上帝创造了每一样东西吗?"教授又问。"是的,先生。"亚当答。教授继续说:"如果上帝创造了一切,那么邪恶也是上帝创造的了?根据人类的主要行为来判断,上帝也是邪恶的了?"  相似文献   

10.
小的时候听老人讲非洲的传说,便懵懂地了解到在那片神秘的疆土上,上帝制造出最凶猛的动物和最恶毒的咒语来守卫世界上最美丽的矿藏和珠宝。然而,上帝失算了,他忘记了人类的本性怀有贪婪,足以前赴后继地闯入非洲,猎杀动物、涂改咒语、瓜分珍宝。曾经富饶文明的非洲成了现在的样子。很多人来了又走了,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什么也没有留下。在高度文明的四面楚歌里,非洲有点尴尬。这个相对偏僻的大洲有不少外国人,基于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非洲各自抱有不同的解释和态度。有人说,此乃是非之地,动荡又野蛮,没事可别乱来。一个英国老头说,上帝做得最糊涂的事情就是打瞌睡时不小心造出了黑人。反之,有多少人恨就有多少人爱,像圣人史怀泽,像大猩猩的好友动物学家珍妮·古多尔,他们爱非洲胜过爱生命……不过,以上都是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1.
起初,一无所有。只有音乐。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太阳。阳光照得你睁不开眼睛。然后创造了陆地。 第二天,上帝创造了海洋,浸湿每个人的脚。然后是风,吹得浑身发痒。 第三天,上帝创造了唱片。 第四天,上帝创造了电视。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生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虽然只收了四篇小说,但是却写了人、兽、鬼、神四种形象.当然,人、兽、鬼、神四位一体表现的又都是人,而人又都“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神和鬼又是密不可分的:“原来上帝只是发善心时的魔鬼,……而魔鬼也就是没好气时的上帝.”所以这些具体的,实在的形象又是和臆造的、形而上的形象纠缠在一起来写,他们既互相排斥,貌似各异,又互为表里、互为变换.作者在书中把他们排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根性弱点:骄傲、狂妄、自私、虚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4):10-11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  相似文献   

14.
上帝之鞭     
草原的儿子"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这是当成吉思汗的铁蹄抵达莫斯科城下的时候,一位俄国历史学家的  相似文献   

15.
在哈代的小说中,上帝的存在是缺席的在场。哈代对进化论的推崇,对异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上帝的讽刺和怀疑似乎都证明威塞克斯是一个上帝缺席的世界,但小说中到处可见的十字架却成了上帝来过又离去的证据。哈代笔下的十字架,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作家依然以神性为中心的终极价值依据。虽然上帝已经隐退,但哈代仍然保留了他的席位。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哲学家在解释上帝的全在性时,曾经提出过许多迥然不同的观点。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将他们的解释归纳为两种基本倾向:一种是从上帝的知识入手来解释他的全在性,另一种则是从上帝的能力入手来解释他的全在性。在我们看来,这两种不同倾向主要是源于两位最重要的经院哲学家——安瑟伦和阿奎那的思想分际。  相似文献   

17.
单纯是灵魂中一种正直无私的品质。与真诚比起来,单纯显得高尚,更纯洁。许多人真挚诚恳,但却不单纯。他们怕遭人误解,唯恐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他们时时关注自己,反躬自省,处处斟辞酌句、谨慎小心。待人接物他们总担心过头,又怕有所不足。这些人真心诚恳,却不单纯。他们难以同人坦然相处,别人对他们也小心拘谨。他们的弱点在于不坦率、不随意、不自然,而我们则更宁愿同那些谈不上多么正直多么完美,但却没有虚情矫饰的人结交相处。这几乎已成为世人的一条原则,上帝似乎也以此为标准对人作出判断。上帝不希望我们如对镜整容一般,用太多的心思来审视自身。  相似文献   

18.
关于《老子》天道观的研究,学术界一直动荡不定,一时倾向于唯心说,一时倾向于唯物说,许多重要的哲学史论著持唯心说,持唯物说者或又改持唯心说,近来又有人主张唯物说。《老子》天道观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值得就一些实质性问题进行探讨。所谓天道观,也就是人类的宇宙观、自然观。古代唯心论者认为,天是有意识、能喜怒的人格化上帝,天地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书·汤诰》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他们的所谓天道,也就是由上帝和鬼神来决定人类凶吉祸福的规律。而当时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读了许凯同志的《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截然不同’吗?》一文(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感到文章所论,对于深入理解黑格尔的“上帝”观念和黑格尔哲学的实质都是很有意义的。但在一些问题上,我和许凯同志又有不同的看法,愿提出来向许凯同志请教。 一 许凯同志虽然在文章中声称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但他基本观点则认为黑格尔的“上帝”与“基督教的‘上帝’的涵义基本上一致”,并从四个方面论证“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都知道,“上帝”这一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上帝”这一概念所赋予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史上不少的哲学家都曾把自己哲学的核心概念推崇到“上帝”的地位,象斯宾诺莎就明确说过他的“实体就是上帝”。爱尔维修也把他的哲学体系推崇到“唯一宗教”即“世界宗教”的地位。可是,我们却不因为他们讲“上帝”,讲“宗教”,就说他们是上帝论者,基督教徒。与此同理,要考查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涵义,首先就要考察黑格尔本人究竟是不是传统的基督教论者。如果黑格尔终身都  相似文献   

20.
在我10岁的时候,父母抛上我加入了邪教。他们说,必须在我和上帝之间作出选择。结果,“上帝”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