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形成与转变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转型期三大阶段。TPP折射出日本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上的新思考。尽管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对TPP造成重大打击,但日本依然希望借助TPP主导构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体系,并将"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日本理念融入新体系的构建进程。受其影响,未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相关规则及制度设计会更多反映日本因素的存在,这也将加剧中美日三方围绕构建亚太经济合作新体系的主导权竞争。  相似文献   

2.
TPP的兴起,源于美日两国贸易政策的合流。美日对TPP的解读,强调了其制衡中国的战略价值和适应供应链贸易、推动增长的经济价值。这样的论点有助于在政治精英中形成共识,却难以说服普通民众,导致TPP在首相官邸主导的日本政治中获胜,却在地方政治主导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受挫。TPP没能弥合全球化在国际和国内层面造成的裂痕,反而增加了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碎片化的风险,这是美日贸易政策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特朗普的当选不仅使TPP前途黯淡,还可能引发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而日本的贸易政策是否会继续以美国为中心展开也存在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3.
孙丽 《日本学刊》2020,(4):59-84
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安倍政府对外经贸战略的最高目标。为此,一方面,安倍政府实施了以TPP/CPTPP为龙头,以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与RCEP、中日韩FTA等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为抓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使日本“成为在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创造规则的国家”;另一方面,安倍政府高度重视峰会外交的“规则设定与建章立制”功能,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充分利用主场外交的优势,通过巧妙设立峰会议题,创立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大阪轨道”、以“协调人”的角色力推WTO改革,使日本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日本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安倍政府对外经贸战略的最高目标。为此,一方面,安倍政府实施了以TPP/CPTPP为龙头,以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与RCEP、中日韩FTA等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为抓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使日本"成为在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创造规则的国家";另一方面,安倍政府高度重视峰会外交的"规则设定与建章立制"功能,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充分利用主场外交的优势,通过巧妙设立峰会议题,创立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大阪轨道"、以"协调人"的角色力推WTO改革,使日本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日本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先后推行积极的亚太经济战略和东亚区域经济战略。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加强了对东亚的投入,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进取性的对外经济战略,日本把加入TPP作为在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取得主动性、引领性地位的重要战略。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和实行"美国第一"的保守主义政策,让日本的"一箭双雕"设计受到损害。面对新的形势,日本如何定位自己的新区域经济战略,有没有"积极的区域经济战略",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经历了有限支持、局外搅局和局内控制等几个次大的调整,而加入TPP是美国深度介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大转轨。这一战略大转轨的目的就是诱使相关国家牢牢地捆绑在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的战车之上,迟滞东亚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势头,巩固和扩大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日本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之一,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曾提出自身的一体化战略。但是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其战略主要是与美国相符合的。美国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大转轨给我国的和平崛起带来了严峻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积极地应对。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欧盟决定发起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日本与欧盟酝酿自由贸易协定是日本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带动下、在各自实施对外贸易战略指引下,各自发展自身经济需要的产物。日本和欧盟互为对方重要的经贸伙伴,但近几年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日本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有所下降。为了提升双方的经贸关系,日本与欧盟希望借助自由贸易协定解决双方之间的经贸障碍,这对双方的经贸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提升日本实施FTA战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吴太行  周永生 《日本学刊》2012,(4):50-63,158
围绕日本参加TPP谈判这一问题,日本社会各界分化为推进派和反对派,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野田佳彦首相做出政治决断,表明日本要参加TPP谈判,日本媒体称之为野田"泥鳅本领的再发挥"。野田内阁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在经济上配合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在政治上制衡中国,分享亚太主导权,获得最大收益。日本参加TPP谈判的进程还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国际的制约因素,前途难料。日本加入TPP,会给中日美三边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虽然日本政坛更迭频繁,但是,无论是曾长期执政的日本自民党,还是新上台的日本民主党都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并根据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进行不断地调整.本文在考察日本东亚合作战略的调整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日本东亚合作战略调整对中日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美国自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以来,在南太平洋、南中国海和东海地区编织制衡中国的网络.日本政府积极响应、配合美国的新亚太战略: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加强与越南、印尼、菲律宾和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关系;公开介入南海争端.日本在未来既为美国所倚重,但也可能丧失地缘优势地位.基于此,日本意欲推出既不违背美国意志、又能彰显自我的“太平洋宪章”.借助日美同盟,达到成为世界政治甚至军事大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孙承 《日本学刊》2012,(5):95-108,159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外经济战略几经波折,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搁置,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因为国内存在不同意见而进展缓慢,目前又启动了日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这反映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进行战略选择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其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东亚政治、经济现实,使日本搁置了东亚共同体构想,但其加强东亚经济合作的思想并未改变。日本对美国"重返亚洲"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向。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推进对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参与,将是日本今后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加速构建。该战略的发展,从冷战后到世界开启大变局(1991—2017年前后),在单极体系即美国霸权下,经历了经济中心、政经合流、政略优先等不同导向和路径的三个演进阶段,并在范畴、内容、路径、取向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架构和走向的三个主要宏观因素为日美同盟状态、中国崛起进程和日本身份认同。进一步对这些因素进行操作化,可以发现,在典型单极体系下,直接影响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制定的主要自变量是日美同盟状态、中日国力差距(能力对比程度),而并非是中美关系。这两个变量的组合与互动产生出四个因变量,其中三个便是以上三阶段的差异化路径,第四个是根据三阶段路径推导出的因果关系的如下拓展分析:进入2018年后,国际变局加剧,日美同盟状态与中日实力差距的两个自变量发生"谐振",加上之前被视为先验条件的单极体系自变量与美国霸权渐行剥离、亚洲融合及一体化进程显现新态势,导致日本区域主义战略发生明显的策略性调整,朝着多向对冲、政经并重、回归亚洲、深耕地区的趋向位移。此调整为某种战略动向的端口和序曲,将在曲折反复中持续较长时期,总体上有望为亚洲区域合作与融合、深化共同体建设提供相对利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TPP与东北亚     
本文的主题是分析TTP(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与东北亚一体化的关系与进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TPP的发展演变及谈判课题做概要性介绍;二是从美国国内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其加入TPP的背景及目的;三是分析日本对TPP的应对;四是分析日、中、韩三国FTA谈判中各个国家的意图及可能采取的行为。笔者认为,TPP和FTA谈判,不仅仅是确保经济利益,而是通过形成相互间的生产、消费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依赖关系,向经济一体化、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提高相互信任,实现和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新的背景下迅速调整对日政策。小布什政府在政治上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在军事上,利用日本的军事力量和战略地位,弥补美国力量的不足以实现其全球战略重点向亚洲转移的目标。在经济上,美国加深美日在自由贸易、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由于受到集体自卫权和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的限制,美日军事同盟的合作也会受到约束。美日实际不对等的关系以及日本对基地迁移问题上的不满等问题会影响到美日关系。美国对日政策明显具有制衡和遏制中国对付北朝鲜的意图。中国面临着摆脱美日联手对付中国的冷战残余思维的困境。美国对日政策给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美日互有战略需求,美日同盟还会长时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短期内,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对于美国而言,只是其释放"重返亚洲"信号的工具之一,很难成为帮助美国进入东亚的有效手段。从中长期来看,基于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美国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将继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而且其参与度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美国将继续以APEC或者类似于TPP的倡议为手段,积极倡导并推动跨区域的亚太区域合作,借以获得合法身份以维持其在东亚地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参加TPP谈判的动因、制约因素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参加TPP谈判、一些APEC成员对TPP持积极态度以及TPP谈判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日本出于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考虑,也有意参加TPP谈判。参加TPP有利于日本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会对日本农业造成严重的打击。日本的农户、农业团体和一些地方政府反对日本参加TPP谈判,以自民党为首的在野党批评和抵制民主党的政策,日本政府和民主党内部以及经济学界也有不少人主张采取谨慎态度甚至反对参加TPP谈判。日本政府虽然至今仍难下决断,但已以落实《关于全面经济联合的基本方针》为中心,从增强危机意识、推进高水平经济伙伴关系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国内环境,为参加TPP谈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贺平 《日本学刊》2012,(4):34-49,157,158
2011年11月11日日本宣布参加TPP谈判。日本政府和相关团体的政策宣言、意见评估、研究报告等文献以及主流学者和意见领袖的言论表明,围绕参加TPP谈判日本国内存在"利益之争"、"方向之争"和"路径之争"。"利益之争"和"方向之争"涉及三大焦点问题,即如何权衡巩固日美同盟、构筑亚太伙伴关系网络与开展东亚外交的关系,在顺应深度一体化的地区主义发展趋势、参与制定地区治理规则中是否有可能面临被动参与的巨大制度成本,以及加入TPP对于突破农业等领域的国内改革瓶颈、迈出"平成开国"的实质性步伐的利弊得失。"路径之争"贯穿于"方向之争"和"利益之争"的始终,核心在于争论本身如何才能获得最广大社会群体的支持和认同,实现国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将取决于中日两国这个主体合作的快慢与成败.经济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没有消除现实合作中的政治障碍,因为地区一体化本身,与其说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政治合作的过程.日本方面虽意见存在分歧,但鉴于对华的不信任、警戒或威胁感,加之一贯重视美国的因素,其对东亚合作的快速推进和高度一体化持消极态度.面对地区合作的进程,中日两国需要明确认识、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责任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构建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而在现实的合作领域、途径及条件上,双方皆应切实从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又趋增大,布什上台仅半年,日美经济的局部摩擦迅速发展为“全方位”摩擦。日本的经济攻势对美已构成巨大威胁。美决定对日采取新的贸易战略和制裁措施,日严阵以待,日美关系又趋紧张。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日本的加入,美国推动的TPP谈判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自由贸易谈判之一。且由于TPP谈判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联系密切,日益成为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日本加入TPP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对相关经济体现有的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日本加入TPP后,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