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法教育作为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质,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法制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的综合观察和思考,认为当前要把对公民进行“依法护身”教育提到突出的位置。其理由是: 一、对公民进行“依法护身”教育,是唤醒公民法律意识最有效的途径。普法教育只有提高公民学习法律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普及法律常识,让每一个公民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地用法律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对当前我国四化建设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许多学校、机关、工矿企业和街道里弄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普法教育,受益很广。那么,公安人员是否也是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3.
刘雪欢 《兰州学刊》2004,(2):115-116
法律职业化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法律意识属于法律上层建筑 ,具有相对独立性。培养公众法律意识是成就中国法律职业化的内源性基础条件 ,其中包括对公民的普法教育和对机关干部人员的普法教育 ,二者不可偏废。塑造职业群体法律意识对成就中国法律职业化具有提升性净化作用 ,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要实施依法治国当前要抓好三件事:健全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加强监督,确保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5.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在现代社会,法治不能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和规范公民行为的制度体系,还应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信仰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明晰法治信仰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功能,正视公民在法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吸收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健全普法教育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权利意识等方面促成公民对法律价值的强烈认同,是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普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在法律关系视野中,通过对普法教育主体、客体、内容的反思,我们能够深化对普法的理论认知,进而从理念上促进普法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法治建设被学者们公认为政府推进型的法治模式。政府从1986年开始进行普法教育,可是在 农村的真实成效很难令人满意。要提高对农民普法教育的实效必须分析其制约因素。影响农村普法教育实效的制 约因素可概括为:政府的双重角色、负面影响;政府所宣传的“正式规则”同农民传统习惯的差距;宣传方式的工具主 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25个年头的普法教育,对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作用巨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法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高速的发展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产生了新的变化与新的问题。文章试析之。  相似文献   

9.
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桂祥 《齐鲁学刊》2005,36(2):140-144
法律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物质条件,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条件,二者对于法治国家而 言,乃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当前,在我国的法治化过程中,立法成绩突出,而执法效果不理想,究其 原因主要是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法律信仰的培植。要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 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控权,强化政府信用等措施,促进法 律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社会的法制是否成熟完备,不仅表现在其是否有完备的立法机关、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有力的执法机构,而且还应表现在所有的社会公众是否都能知法、枉法、守法.故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和国家在加强立法与执法的同时,大力在全民中开展普法教育。在顺利完成“一五”、“二五”两轮普法教育基础上,目前正在启动第三轮普法教育.纵观已往普法教育实践,成绩是显著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普法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在全民…  相似文献   

11.
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不懈地做到“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坚决反对和努力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要紧紧抓住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观念这个根本问题;要把培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基础工作来抓;要把遵纪守法的企业家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榜样来抓;要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全国人大做出<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以来,"普法"教育已进入"四五"时期,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得到了广泛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向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初步实现了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有关领导部门在总结时认为,我国的普法教育无论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中外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13.
西方形式主义司法有其独特的文化成因,根源于实证主义法学,判例法、法典化及司法的困难促进了司法的形式主义。中外形式主义司法在解决纠纷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西方的形式主义对我国司法的改造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师队伍法律意识的高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普法教育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有效手段。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是法律法规知识的传播者和守法用法的带头者。当前教师队伍中出现师德水平下滑 ,法律意识淡薄的普遍现象 ,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杨帆 《学术界》2003,(3):210-216
本文力图揭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所具有的逻辑内涵和哲学思想 ,并尝试论证陌生化形式包蕴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从而由此实现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新的理解 ,即以陌生化理论为内核的俄国形式主义 ,其“形式主义”观念实际与一般传统的形式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从思想深度还是从审美价值的视角出发进行比较 ,前者都远远地超越了后者 ,可以说是一种深刻的、充实的、辩证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形式主义表现,名目繁多,形形色色。形式主义既害人害己,又误党误国。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克服形式主义,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主观上,要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端正思想路线,牢记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客观上,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法规条例,建立科学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干部考察选拔任用机制,铲除形式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任强 《学术研究》2005,(12):58-63
形式主义是早期罗马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形式主义反映了罗马法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相互限制与融合,它标志着早期罗马法的行为主义模式。在市民社会中,法律形式主义的作用在于约束当事人的行为。但是,当僵化、封闭的法律形式对日益活跃的法律内容的发展构成障碍时,形式主义的弊端就日趋明显。因而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减轻形式主义的束缚就成为必然,并且随着国家公权的强大及其对私人纠纷干预的加强,罗马法律形式主义的衰退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统治者管理工具的管理主义行政诉讼制度对公民权利保护相当不足,但其注重自身品质培养的经验值得汲取.形式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依附于立法权,只能保障公民的"法律权利",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功能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了保护公民权利的范围,甚至成为各种利益的博弈场,但却遭遇自身能力限制等难题.对此,注重培养自身品质,转变功能定位是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赵永刚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84-86,108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是当今语言学的两大派系,因而对音系学的分析可以从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方面来着手。音系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功能主义,尤其是功能主义优选论的产生,给形式主义抹上了浓重的功能主义的色彩;功能主义的解释也在优选论的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中,得到了形式主义的表述,从而更加促进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在音系学理论框架内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党中央的部署下,自1985年以来.我国在全体公民中广泛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五年的普法实践把我国法制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学法用法活动,广大干部和群众不仅学到了法律常识,而且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四化建设.教育战线也同其它战线一样,由于开展了普法教育,从而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法治校使学校教育从困惑中走了出来,出现了新的转机.本文拟从普法与育人的关系上,进一步探索普法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