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加快了克里奥尔化食物的形成以及饮食消费的克里奥尔化。以文化人类学的功能论和诠释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同的理解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文化应对策略:尊重不同民族饮食文化传统,积极保护饮食文化多元性;大力开发克里奥尔化食物,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加勒比地区是地球上种族、文化最繁杂的社会之一,其殖民和移民的历史造就了加勒比文化身份的模糊性。形成今天加勒比文化的文化源头主要有三方面:欧洲的殖民文化、非洲黑奴的文化传统、土著印地安人的文化遗产。非洲、欧洲、美洲等多种文化在加勒比文化大熔炉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新的克里奥尔文化。克里奥尔化是加勒比特殊的文化构造过程,这种技巧在语言、艺术、宗教等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尽管还有其他的文化群体,但克里奥尔文化是加勒比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碎片到精神迷离--谈《百年孤独》中孤独的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年孤独>反映了克里奥尔人的孤独,孤独的最终根源在于其文化形态紊乱.克里奥尔文化由三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组成,缺乏整合,在封闭了三百年之后,面对欧洲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不能正确地接受和较好地融合,而出现了更大的文化危机.小说中人物性格乖张,行为怪异,正如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魔幻特征,这是不稳定的文化的产物.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奥雷良诺上校执拗地抗争孤独,但由于缺乏文化上的界定,抗争的结果是在孤独的泥淖中越陷越深.马贡多镇的最终消失,寓义殖民文化的消亡.  相似文献   

4.
《觉醒》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凯特&#183;肖邦的代表作。肖邦在描写女主人公埃德娜追求精神独立及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这两种文化的冲突在埃德娜的身上得以体现。但她逐渐接受了克里奥尔文化.并受到了这种自由的鼓舞,性意识完全觉醒,但最终走向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5.
拉美反美主义经历了从独立运动期间克里奥尔精英对美国的失望和警觉,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反美主义,再到20世纪初出现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土著主义、桑地诺主义、民众主义和共产主义.1959年后拉美的反美主义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特征.90年代至今拉美的反美主义是和反新自由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经典重写是当代英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文章聚焦《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性别化种族身份,解读作者吉恩·里斯如何在这部《简·爱》前传中通过多声部叙事结构重构安托瓦内特的性别化种族身份.文章通过解析安托瓦内特经历的认同障碍及其与其他作品人物,如简·爱及罗切斯特的身份比较,还原这个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克里奥尔白人姑娘演变为疯女人伯莎的过程,揭示安托瓦内特的身份实质及其身份重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美民族主义经历了从殖民地时期克里奥尔人的本土意识,到独立战争的英雄们的美洲主义思想,再到19世纪末知识精英的文化民族主义和反美主义,以及二战后作为推动发展与变革力量的经济民族主义。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拉美民族主义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民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多元化的形式对拉美内政和外交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延续了作家一贯以来对食物书写的深刻关注,通过刻画未来社会里食物丰腴与匮乏的不同场景,凸显了食物营造政治力场这一创作主旨。具体而言,小说将进食、喂食、同类相食等行为转化为文学隐喻,着力描述了食物与个人身体、家庭权力和社会生态之间的深层关联,食物不仅是权力阶层规训民众身体的媒介,还隐秘地参与到家庭和社会权力场的斗争中,折射出人性的欲望和西方文化如弱肉强食、过度消费与进食等内在痼疾,从而揭示了饮食与身体、象征性的进食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食物权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权是<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他一些国际人权法中规定的人权.有人认为食物权难以定义,并因而反对食物权.为了进一步明确食物权的内容,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第12号一般性意见分析了食物权的规范内容.根据国际人权法以及第12号一般性意见,我们可以得知,食物权是一项可以定义的权利.该权利的主体是每个人,其内容包括免于饥饿权、适度营养权、食物安全权和食物文化权.该权利对国家施加了尊重的义务,保护的义务以及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消费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消费化双层涵义。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力,在当今社会不断扩延的消费文化体系中,由于消费因素的介入,使人们的审美趣味具有功利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和感性化等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粮食文化观,即:“民以食为天”之粮食政治文化观;“农业乃百业之基,粮食乃农业之基”之粮食经济文化观;“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之粮食行政文化观;“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之粮食企业文化观;“技术创新为粮食保驾护航”之粮食科技文化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粮食消费文化观;“食以安为先”之粮食安全文化观;“节粮光荣,浪费可耻”之粮食道德文化观;“色、香、味、意、形、养”之粮食审美文化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粮食哲学文化观。论述了粮油期刊和粮食文化的关系以及粮油期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国家粮食战略中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出现的不协调现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对中原经济区食品产业发展状况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分析着手,从社会公众、食品企业、政府管理、对立思维等4个方面研究了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结出食品安全与食品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机理: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发展的生命线,食品产业发展是食品安全的推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是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越来越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国家的管理水平和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但是食品安全监督存在部门重叠、权责不清、监督标准严重滞后、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不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经费足额到位、流通领域监管不力、缺乏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快完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从而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国家必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环境,逐步完善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科学披露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信息,政府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农村食品安全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学者们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问题、成因、对策三个方面。农村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包括食源污染、生产不规范、流通环节隐患三个方面;影响农村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民购买力较低且缺乏食品安全意识、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驱动、政府监管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主要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如何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等来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将是学界研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宏观的国家(地区)层面和微观的个体层面分析了发展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国家层面上,粮食供给的波动和粮食需求的变动是导致粮食不安全的原因;粮食价格、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的不稳定又影响粮食供给的波动;粮食需求的变化受到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粮食市场的发育状况等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上,个体的粮食获取能力(包括自身生产能力、购买力、以及获取粮食援助的能力等)以及粮食的可得性是影响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绿色食品消费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消费者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绿色食品认知程度、绿色食品营销组合因素、绿色食品购买频率以及绿色食品标志、类型与价格对不同地区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加大绿色食品研究、开发与营销的力度,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志的认证和管理工作,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低质量食品供应商先后定价与同时定价的不同时序定价情况,利用优化模型分别分析了低质量食品供应商优先定价、高质量食品供应商优先定价与高低质量食品供应商同时定价三种不同情况下,高质量供应商与低质量供应商的价格及其利润比较。同时在高质量食品供应商实施内部质量监督的条件下,对上述不同情况的供应商定价及其利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质量食品供应商优先定价时更易实现供给高质量食品具有利润优势的条件;在高质量食品供应商实施内部质量监督的条件下,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关注度与对价格敏感度的高低比较,对供给高质量食品获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食物权是人人享有的获得适足食物的权利。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在内的食物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其内容涉及到食物生产和流通、食品安全、食物在文化上的可接受性、自然灾害的食物保障以及社会弱者的食物权保障。尽管这些法律对中国食物权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将食物权明确规定为宪法权利,制定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制订营养立法,并在灾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家的食物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9.
孔子食品安全伦理思想超越个体对食品的物质诉求,从精神层面、社会发展、国家兴盛的高度来分析和解读食品,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食品生产中以足食正道为要旨,食品交换中以诚信互惠为旨趣,食品分配中以富民博施为指向,食品消费中体现了尚俭去奢的伦理意蕴。孔子食品安全伦理思想对于构建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食品供应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呈现出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等特点,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食品安全监管必须着眼于整个食品供给链的监管。但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恰恰割断了供应链体系的完整性。文章主要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出发,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思考,认为食品安全风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应由传统的直接监管逐渐转向直接监管、安全信息交流与管制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的信息传递机制。由于可追溯体系能有效解决食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协调食品供应链成员间利益与风险,进而从整个食品供给链来管理食品安全,实现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应该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