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于光远同志的《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一书第一次就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和M进行了全面、深入、广泛地科学探索,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境域。但是,正如作者自己指出的那样,书中某些观点尚待进一步研究。现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不同看法,以就正于作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何伟、韩志国二同志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发表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探讨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开放问题。读后很受启发,在大多数问题上也有同感。但对《试论》中关于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具有商品的性质”,“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的观点与分析,我有不同看法。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否消失的问题。《试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所以劳动力仍然是个人所有,劳动者仍然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集体又占有和支配着生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产,从生产物的现象形态上划分,基本是两种:一种是产品生产,一种是商品生产。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究竟是产品生产还是商品生产?我认为从本质上看仍是商品生产,它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更要生产价值、生产利润;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了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使用价值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郝仁平(1·3)马克思论剩余价值生产的形式和劳动 从属于资本 ——学习《资本论》札记 刘承思(1·10)价值决定新论证 张维迎(1·16)社会再生产类型的划分 周验昭(1·23)于光远谈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 略 侯廷娴整理(2·11)改革计划体制必须实现的十个重要转 变 刘世锦(2·14)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 一的粗浅理解 陈扬(2·19)试论中国古代的反抑商思想 钟祥财(2·23)出泽东同志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杭仲亚(2·28)“知识价值论”能否定劳动价值论 吗? 薛进军(2·31)怎样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分工的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6.
馬克思在《資本论》中关于商品的定义,明确指出商品具有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換价值。这个定义既适用于研究資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也适用于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总是把使用价值轉化为价值,具体劳动轉化为抽象劳动,作为商品和商品生产的特征。我  相似文献   

7.
卓炯同志为了论证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唯一的全部的原因,曾在《对〈商品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再探讨〉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四期)一文中,这样写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五页中,就已经讲到的社会分工主要是指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这种社会分工当然只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也就是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的条件和原因。马克思在同书第三九三页进一步指出,社会分工包括了两种不同的含义,即:第一,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的媒介;第二,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媒介。从而把一个生产单位的内部分工排斥在外了,包括古印度  相似文献   

8.
王学文同志最近以《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几个问题》为题,对武汉经济学界作了两次学术讲演。摘要如下:一、关于商品和商品生产王学文同志首先对经济学界有人提出的几种商品定义,提出了商榷意见。这几种商品定义是:(一)商品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二)凡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产品都是商品。(三)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通过等价原则在不同生产者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9.
读了马羽同志《试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必然性》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试论》),现提出几点商榷意见。其一、恩格斯是否认为可以在手工劳动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化?《试论》说:“恩格斯在提出变小农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时,也并没有束缚革命者的手足,没有把大机器生产作为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先决条件。”似乎恩格斯早就认为可以在手工劳动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化。众所周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生产企业为什么要有流通观念?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还是属于商品生产,不能只注意生产使用价值,还必须注意价值。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其资金也是运动着的价值,其运动的轨迹仍然是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购买生产资料——产品的生产——商品的售卖。这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供产销及其衔接。同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企业资金也具有三种形态,即货币资金、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定义,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孙成汉同志《试论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定义》(《学术论坛》1981年第5期)一文,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文中关于“相对之下,第二个定义比第一个定义完备”的说法,我认为值得商榷。众所周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决定的实体,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我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于光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公式是从列宁的公式演变而来的,但两者有所不同。该公式不应在商品生产之前冠以“社会主义”,项目排列次序也应作变动;于光远同志关于社会所有制的提法是正确的,把社会主义所有制概括为公有制是不科学的,不能表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征;我国目前已存在低级形式的社会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但是,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为什么说“就总体说”是这样?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其中有没有矛盾?本文试从理论与实际统一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不当之处,请识者教正。为了说明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自给生产?商品生产是指不是为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力个人所有,是指那种形态的劳动力?有同志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指出,就是潜在于人身之中的劳动力,即:“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了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恩全集》23卷190页)如果是这种劳动力,我认为即便承认是个人所有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只是潜藏在人身的力气,是生产的一种可能因素,还不是构成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所以还不属于所有制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告诉我们,从价值形式上归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由 C、V、M三部分组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公式是:C+V+M=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虽然所有制形式变为公有,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剩余部分已非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而是主人翁的剩余劳动,分配形式也以按劳分配为原则,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商品经济下,商品是用来出售的劳动产品,因而商品必须完成从商品体到货币体的跳跃。这是商品的惊险跳跃。如果跳跃不成功,商品就失去商品性,商品生产者就会破产。社会主义商品也是为社会生产的,因而它也要完成惊险的跳跃。为了使社会主义商品完成这个惊险的跳跃,实现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服务,就要十分重视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它可以是只对生产者自己有用的东西。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它要成为不是对生产者自己而是对别人有用的东西。马克思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资本论》第1卷第54页)  相似文献   

17.
陈越、林菲同志在《论技术贸易》一文中提出:技术知识是一种无形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种特殊商品使用价值,“可以创造价值”,且可以创造出高于技术知识自身价值的价值。而(见《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陈文)魏杰同志对后一种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并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说明只有劳动创造价值,技术知识不能创造价值。(见魏杰《技术知识也是价值的源泉吗?》一文,《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4期。以下简称魏文。)我同意这一看法。但是,魏文有一点同陈文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承认技术知识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他说:不赞同技术知识创造价值,“不是认为研究技术知识的价值及使用价值这个问题不重要。恰恰相反,搞清楚技术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估计技术知识的价值,以便使技术知识作为商品能顺利地经过技术市场,尽快地进入生产领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我认为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技术知识本身不是商品,也无法成为商品。  相似文献   

18.
奚兆永同志在《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上发表了《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唯一条件》一文。我支持奚兆永同志的观点。但奚文并没有深入分析:一、社会分工与商品生产的关系是怎样的?二、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三、社会分工为什么必然引起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拙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云晋在山西《经济问题》1983年第1期《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拜物教》一文中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由于劳动产  相似文献   

20.
讲求经济效果,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核心问题。任何一种物质资料的生产,都要消耗和占用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种劳动占用、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就是经济效果。马克思说:“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81页)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历史。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经济效果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满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