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创作要有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和支撑,美学是指导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而古代儒家的美学思想、道家的美学观点和佛教禅宗的美学感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的源头活水.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建立适应新时期艺术创作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美学本体论的核心范畴是道,道具有天人合一、情理同一的性质.中国古典美学认为美是道的体现,从而形成了非认识论的情感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确定了审美的主体间性,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由于对道的规定不同,因此各家的美学观念也不同,形成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美学(儒家)和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然美学(道家、禅宗等).后期封建社会中国美学本体论分化,个体情感冲破了集体理性规范,形成了个性化的美学趋势.  相似文献   

3.
杨景春 《文史哲》2008,(2):113-120
"味"是中国古典诗论的核心范畴,在林林总总的比喻中,唯有以味论诗最为亲切、自然而持久,"味"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理论,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沃土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鲜明个性。从美学角度对中国古代诗味理论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古人"以味说诗"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诗美的极致,以味喻诗这一千古妙喻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历代古文论家经过不断努力为我们确立的以味说诗的文学观念即使在西方文论大量涌入的今天,也依然有她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美学的接受与中国新时期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宣国 《学术月刊》2012,(2):95-105
中国新时期美学理论的建构,受到现象学美学的深刻影响。现象学美学的诸多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存在许多可以融合沟通的地方,有助于破除传统的美学观念,转变中国当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叶朗建构"美在意象"的理论,强调审美活动是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张世英以"显隐说"而不是"典型说"的思维方式看待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突出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叶秀山将美和艺术看成是人与世界的基本交往形式,认为审美活动的意义首先在于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新实践美学"以存在论在补充实践论,将美看成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突出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都与现象学美学重视人与世界的本源关系,强调美就存在于现象中的思想密切相关。这一接受事实说明,现象学美学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和思维方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概念在文学史范围中的运用。"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中心概念,它有三个层次:期待系统、视野的变化、视野的重构。"期待系统"指的是读者所具有的对于文学体裁、形式、主题及语言的理解之综合。"文学演变"概念的涵义是:从单部作品进向文学系列,后继的作品解决前面的作品留下的形式的和道德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总的来说,姚斯理论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姚斯在理论及其论述上,也还存在着许多显见的缺陷:缺少一种社会性的、整体性的视野,未能说明美学接受的内在机制,忽视了审美的多元性及多线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范畴系统化问题并不新奇,美学发展的每一时期都有其各自的体系,形成不同美学范畴系统。但作为一种自觉的理论意识还是近几年的事。我国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自1982年哲学家张岱年在《哲学研究》第1期上发表了《开展对中国哲学固有的概念范畴的研究》和方立克在同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开展哲学史范畴的研究》两文后,哲学界形成了一股对中国哲学史范畴研究的热潮。这股热潮直接影响着美学家们对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整理和研究的兴趣。但当时美学家们还仅仅是限于对单个中国古代美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美学蕴涵着深厚的生命意蕴。中国古典美学的六大思潮———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周易美学、玄学美学、禅宗美学和明清人性论美学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生命即美。透过艳丽之极的现象之美,中国古典美学渗透着深刻的人性内容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富有一种深邃的生命意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偶然这个范畴有着突出的位置与重要的理论价值。从中国美学角度来看,偶然指艺术创造主体赖以激发审美情感、创_作冲动,并在不经意间形成审美意象的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方式,是以客观外物的变化触失主体情感为前提条件的。对于偶然性创作契机的发生机制,中国古代美学是从审美主客体的触遍感发的思路来阐释的,这就是审美感兴论的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偶然”范畴基本上是处于感性样态的,不具备西方哲学那种范畴的逻辑意义,但却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深受老庄道家哲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推崇形而上的思想传统。形而上的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审美创作、审美观照、意象说、意境论等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把握住形而上的美学旨趣,也就读懂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它把读者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法变革的产物。接受美学目前正处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十分广泛。接受美学认为:(一)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全部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二)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并推动文学创作,是促进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三)文学接受的全过程,包括接受与影响两个方面,因此,接受美学往往又被称为接受——影响美学。(四)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区可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五)任何一个人都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艺术素养、个人气质来感受、体验。解释和理解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开掘和弘扬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成为历史赋予当代美学的重要使命,成为当代美学研究深化、发展的显著标志。然而这里所说的“现代意义”似应理解为在现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古典美学的参照意义,或者说用现代意识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参照所得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及的咏史诗,不仅包括通常所谓“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那一类作品,而且包括“经古人之成败咏之”的览古作品,这是因为二者同是以历史作为情感的寄托。结构是诗歌的重要艺术问题。有不同层次的结构:“开阖照应,倒插顿挫”,“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是诗的外在形式结构。诗是从内部联结的。本文旨在探讨诗人灵感思维中的内在关系结构,它包括:创作诸心理因素的关系,主体和对象的审美关系,意境的时空关系等等。正是从这些关系的变化中我们能够把握住诗歌美学性格的发展。咏史诗及其美学结构并非凝固不变而是逐渐演进的。我们注意到在其发展中出现过三种不同的结构,但前一种并未因后一种的出现而绝迹,正如同古体诗并未因近体诗的出现而绝迹一样。所以新结构及其背景是我们探讨的主要对象。我们也注意到古代批评家对此的理论敏感,因之,本文是将古代诗歌作品和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打算先将祝允明、王夫之以前论述艺术创造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重要思想作些梳理分析,然后分别钩探祝允明、王夫之关于艺术创造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思想,最后作一总体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广告语言翻译与接受美学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选择品牌及宣传语的翻译作为考察对象,从译者和译文读者角度出发,探讨了接受美学理论对广告语言翻译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主张广告翻译过程中应视读者为主体,把握其能动性和接受性,使广告语言翻译保持其固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述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美学由先秦的物感说而偏重于主观情性的表现,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以贯之的意境论。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对艺术美的特有认识,其内涵要素概而言之有三,其一,意境作为艺术美是两种相异要素和谐统一的产物;其二,这两种相异要素具体指对象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可知:先秦儒家以表现"互倚型自我"之"仁"德为美,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秦汉至唐宋时期,以"无我"为美的思想蕴含了以"自我表现"为美的思想;明末清初走向以"独立型自我"的自我表现为美。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未来若能多一点独立型的自我意识,则更添光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唐德胜众所周知,作为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读者接受的美学理论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该大学5位年轻的教授一反他们前辈大师考察文学艺术的出发点,以他们对读者参与的重视、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效果的强调、对这种效果如...  相似文献   

19.
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欧洲、东方和西方的美学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我们把两者比较地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人类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而且能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美学思想的独特性。这对于建立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美学,由于都产生在奴隶制和封建制这个共同的社会基础上,由于都受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其思想性质大体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的范围。但因为中国和西方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0.
95年中国古典美学研讨会综述杨存昌金秋十月,由山东大学美学研究所等七单位联合主办的95年中国古典美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关和出版部门的50余位老、中、青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围绕"世纪之交如何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