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雪龙 《金陵瞭望》2008,(18):16-16
当前,溧水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面对区域之间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面对“好”与“快”的双重压力,面对5年目标4年完成的艰臣任务,唯有以更大力度推进思想解放,打破制约溧水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发展模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标杆、发展理念和自身状态,以思想的大解放,增强发展新动力、谋求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但“三农”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积极性上。主要从制度的视角剖析了“三农”问题解决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家电下乡看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自十五大以来连续出台的惠农政策,认为这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基于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实际经济形势,一方面顺应了农民消费能力和需求升级的趋势,取得了一些成绩;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农村公共政策实施中,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实施和制度初衷相违背等弊端;试图以“家电下乡”为例,探寻农村公共政策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实现机制,并对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从推进农村社会良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资本下乡对“三农”发展的影响机制,资本下乡存在政策推力、农村拉力和内生动力三重生成机制。政府层面对工商资本的角色期待是促进农村发展,但研究发现遭遇资本下乡的村庄却出现阶层再造、农业质变、村庄虚化以及“三农”发展“内卷化”的意外后果。资本下乡的实践运作逻辑背离政策文本愿景的根本原因在于工商资本作为一种外来的组织方式侵入村庄,排斥了结构松散的农民,消解了村庄内生力量,因此要摆脱“三农”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必须建立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工商资本纳入农村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突出的问题以及美术教育改革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农村实际,论述了美术教育如何服务三农,并初步提出具有农村特色、符合农村实际的中国农村美术教育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政府的高官要员,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高度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并在担任各种要职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利益,加之抗日战争的影响,其"三农"思想与政策未能得以全部贯彻与实施,最终也未能拯救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8.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三农”问题的真实写照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农村。民族地区的农村不仅被农村普遍面临的"三农"问题所困扰,而且由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成为"三农"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防止民族分裂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财政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支持和投入,能够直接反映出政府关于"三农"的政策态度。财政"三农"投入是个大的范畴。本文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辽宁省财政的"三农"投入进行分析,从投入的定量分析和产生的效果角度寻找辽宁省财政"三农"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辽宁省财政"三农"投入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农”问题,分析了其面临的四大挑战和认识上存在的四大误区,认为中国农业要走现代化之路,首先要解决三大前提,即有步骤地解决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大力推进城市化,逐步解决反补农业问题;其次要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依法护农,体制兴农,科技强农,基础稳农。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海外留学生的经济学学术成就普遍未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认可,而事实上,这一时期的海外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运用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中国的大量的经济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以"三农"为视角剖析了张培刚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重点研究了张培刚从静态与动态视野下对农业与工业化关系的论述,以此管窥民国时期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对于"三农"问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领域包括:界定"三农"概念,分析形成"三农"问题的制度、体制、结构、人口、权利等因素,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显现出的不足,一是缺少农民自身的参与,二是逻辑思路尚须理清,观点尚须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全国205个村庄所获得的2953份问卷作为研究基础,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现状与绩效予以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整体反响良好,总体评价较高,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消费拉动效果不理想、财政补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在政策调整方向上,未来应以实现“家电下乡”的社会效益为基本出发点,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同时进一步提高财政补贴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破解"三农"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历史性难题,对我国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有特殊的难度,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但新农村建设中还有诸如农民增收、户籍改革、经费投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等难点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三农”图书市场出现“卖不火”的现象,通过对陕西关中西部5县乡(镇)新华书店及农技推广部门、农资销售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三农”图书种类品种较多,但选题重复也多,潜在销售市场大。实际销售市场较少,销售基本无效益;(2)农民基本依靠购买种子、农用物资时获免费科技资料。掌握初步使用技术;(3)由于关中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较低.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中青年农民流向城市打工等原因,从事家庭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基本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和妇女。对每册4-7元的“三农”图书无购买需求。鉴于此。提出对“三农”图书出版国家应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政府各部门应协调配合支持解决,出版社在选题上、制作上要贴近“三农”发行、销售上实行互动营销,以解决“三农”图书出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发展 ,没有农村的繁荣就没有国家的繁荣 ,没有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平同志始终把农业的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 ,并提出了科技兴国、科技兴农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小平同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农"政策执行中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三农”政策执行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执行“三农”政策不力;农民表现被动;所需物质基础不够牢固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基层政府有其内在局限性,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政策执行所需资源不足,政策执行机制存在弊端等。为此,必须选择克服这些障碍的合适路径:精简机构,提高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提高农民素质,提升“三农”政策执行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农业投入,改革金融体制,拓展资金渠道;强化“三农”政策执行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切实之图”,他把农业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毕生都在积极探索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系统的科技兴农思想。尽管他的科技兴农思想中有不合理的因素,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无法贯彻实施,但他的科技兴农思想对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分析福建省“三农”的基本状况,揭示农民收入显著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不足等问题,得出福建“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农业从业人口素质低下,解决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乡镇公共财政,最后就解决福建“三农”问题的具体思路━━构建乡镇公共财政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