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不仅是黑人文化复兴的一名骁将,而且还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黑人民间歌舞、黑人民间故事、黑人宗教仪式等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一方面使作品成为展示黑人民俗文化的窗口,大力弘扬黑人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使小说体现出黑人特有的文化素质和种族语境,从而展现出作者挖掘黑人特质文化、争取黑人话语权力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下,托尼.莫里森以为黑人女性写作为己任,其作品揭示了黑人女性双重"他者"的处境,谱写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与发展的成长之歌。同时,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积极探讨如何实现黑人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推动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重心从黑人女性向整个黑人民族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国社会。莫里森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探讨,对黑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对黑人未来发展的思索,使她的小说更具有深刻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揭露了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及其对黑人家庭、黑人社区造成的危害,力图展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唤醒包括黑人男性在内的黑人民族意识,实现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平等,这也正是妇女主义批评理论所倡导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的新锐,特瑞·麦克米兰致力于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生活.通过分析麦克米兰的小说《力不从心》,从挣扎于家庭亲情中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黑人女性、处在种族关系改善中的黑人女性和卸去"强大的黑人女性"形象负担的黑人女性等四个方面,看作者如何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改变,特别是她们生活上的改善,并由此透视作者对黑人女性气质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英里森得奖的理由是她的作品试图回归黑人的文化与传统.黑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护和促进黑人的民族尊严.本文通过分析《宠儿》中的黑人社区、黑人口头传统及黑人神话,发掘了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政府并没有给予黑人真正的"新政",也没有为促进黑人民权的发展采取重大举措。但是罗斯福政府在大萧条时期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以及联邦政府扩大对黑人知名人士的任命,使黑人看到了民主党统治下的联邦政府可以成为黑人争取民权的工具。罗斯福"新政"也因此改变了多数黑人在政治上的政党选择,对日后美国的政治生活和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蒿琨 《国际论坛》2011,(4):67-72,81
后民权时代,美国黑人内部出现了中产黑人和底层黑人的阶层分化。中产黑人秉承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逐步融入主流社会;而底层黑人排斥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向着更加边缘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产黑人和底层黑人出现了三方面的矛盾:脱离底层与底层固化的矛盾;融入主流与自我分离的矛盾;主流文化与贫困文化的矛盾。黑人的阶层分化和美国新移民的涌入使得黑人群体的特殊性在降低,新移民加剧了底层黑人与其他底层族裔的竞争。由于未来美国的族裔构成更趋多样性,美国的黑人问题只能放在多元族裔并存的大背景下去解决。  相似文献   

9.
同化与回归——浅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探讨了黑人精神解放的问题。黑人抛弃或割舍黑人的文化传统,对白人文化的盲目顺从,只会使他们遭受愚弄和欺骗。更重要的是,黑人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离异,其后果势必要导致黑人种族的主体意识的丧失,并危及到黑人种族自身的存在问题。黑人民族只有保持住自己的民族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达到真正的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妇女建立了许多俱乐部,这些黑人妇女俱乐部针对黑人社区的各种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活动.黑人妇女俱乐部对黑人社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黑人妇女俱乐部不但锻炼、培养和提高了黑人妇女的领导组织能力,而且又团结了广大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美国绝大部分黑人生活在南部的乡村地区,但经过两次黑人大迁徙,有近一半的黑人迁移到北部和西部城市地区。与此同时,南部城市黑人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黑人成为美国一个高度城市化的种族。但与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相比,黑人的郊区化水平却十分低下。同时,不仅在中心城市,而且在郊区内部,黑人的分布又存在着高度隔离化的现象。低度郊区化和高度隔离化是黑人分布的两个主要特征。这种分布模式给黑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进一步的贫困化、教育水平低下、就业困难、生活环境恶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柏油孩子》以黑人神话为原型参照,叙述了一对黑人青年的不同人生。莫瑞森借用沥青娃娃隐喻黑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告诫黑人不可背弃自己的黑人特性,要提防白人文明中的陷阱。由于神话原型的成功运用,该小说突出地体现了黑人文学的美学特征———隐喻性,从而使它具备了深刻的文化蕴函  相似文献   

13.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提出“妇女主义”这一概念,将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从白人女性主义话语、黑人男性传统话语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开启了黑人女性性别、阶级及种族三重身份建构的历程,突显了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国国内对艾丽斯·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影响研究日趋成熟,研究的视野更加广泛,影响也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5.
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美国后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得以实现的。这些作品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在寻求黑人文化及黑人女性传统的同时寻找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弘扬生命意义的同时批判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撞击和浸染。文学作品中彰显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中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接受其文学特征的影响,展开对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这对当代中国学界主流话语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在优美的叙事中浸透着浓浓的政治意识。她通过黑人的悲剧命运和黑人日常生活的书写,弘扬黑人的实用美学理念;通过黑人语言的优美与诗意、黑人音乐的激情与旋律,展现了黑人文化的美学内蕴,同时赋予作品温厚质朴、扑朔迷离之美感。因此,莫里森的作品给人以新奇而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城市黑人参政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的人口构成与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人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黑人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使黑人的思想意识与政治觉悟显著提高,为黑人跻身于美国政治生活奠定了实质性基础。民权运动与聚居区革命及约翰逊政府向贫困宣战进一步提高了黑人的参政意识。60年代以来,黑人为争得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并积极参与美国政治选举活动,在市政一级的选举中首次取得成功,以后黑人民选官员人数大规模增长。然而,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仍未消除,黑人仍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只要种族歧视仍在美国存在一天,黑人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莫里森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的巨作《宠儿》揭示了莫里森在解放黑人、恢复黑人主体文化意识方面所做的探索。她呼吁黑人勇敢地面对过去,寻求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找回自我,治愈创伤,融入黑人社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本文从非洲文化、哥特文学和黑人族群等三个方面分析非裔黑人寻求自由、重建民族文化意识之路的艰辛,同时也探讨了莫里森在这三个方面所运用的独特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存在的真正媒介,一切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形式都是语言共同体的形式.黑人的伦理构建应以语言共同体为核心,从黑人自身、黑人与黑人之间的互助及白人对黑人构建共同体的帮助与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黑人要成为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必须通过身体语言的建立来认识自身的个人价值;在争取解放的过程中,需建立语言共同体,将个人的价值标准与黑人社区的集体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即黑人之间需要互爱,相互帮助和支持;白人的语言统治刺激了黑人语言共同体的形成,白人的帮助与支持在黑人伦理构建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