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全息论的体系框架、理论基础、辩证特性、动力机制与实践启迪五个方面解读全息论内涵:(1)在全息论的体系构成上,可归结为全息相关、全息相似、全息对应、全息控制;(2)普遍联系是全息论的产生根源和理论基础,全息论通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反映着整体或他物的全部信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新渠道、新机制;(3)全息论蕴含着深刻的辩证特性,全息性和非全息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全息论是全息与非全息的辩证统一;(4)复杂性是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特性最活跃的因素,驱动了全息性的动态发展,形成了全息的共性,全息性是复杂系统的普遍特性。  相似文献   

2.
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一大特色。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辩证思维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辩证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含有辩证的成分,批判性思维具有辩证的性质和特征。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分析了"个人崇拜",确立了真理标准;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正确阐明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辩证性,提出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五行》篇在整体上是一种体系性较强的儒家文本。它包括德行构成论、社会规范论与人生修养论三个层面,其中人生修养论是联系前两者的纽带,最终达到"集大成"、"达诸君子道"的人生理想境界,在社会功用上则是"邦家兴"的现实关注。这种对理论结构的探索有助于重新思考简本《五行》在先秦儒家思想流变中的地位、价值及其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4.
乌杰在《新视野》二○○三年第一期撰文 ,介绍了系统辩证论哲学的一般理论及其发展问题以及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系统辩证论的基本定律有整体优化律、结构质变律、层次转化律、差异协同律。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规律构成了系统辩证论理论体系的基础。系统辩证论作为一个系统的哲学理论 ,有着丰富的内容。系统辩证论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则是系统辩证论的组成部分。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 ,是我们面临的伟大实践。系统辩证论不仅为改革的实践从理论上提供了依据 ,作出了解释 ,而且对深化改革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系统辩证论:新世界观的…  相似文献   

5.
环境政策是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手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实现其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回顾8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政策的演进,可以看出环境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重要的影响。为建立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应该做到:(1)正确把握环境政策全息性的理论支撑;(2)采用战略、政策、法规三位一体化的双向调控模式;(3)遵循设计环境政策体系过程中的三大原则;(4)借助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作出理性、非理性以及综合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对"综合经济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论争进行了历史考察,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理论内涵和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肯定了它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指出了"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实践中的失败,探讨了"综合经济基础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理论上的嬗递与发展,揭示了从"综合经济基础论"到"单一经济基础论"再到"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过去对文气的种种理解,都有一定局限性,只有从整体观的角度入手,才有可能求得文气说的真解。中国古代气论中蕴含的整体现模式是文气说的哲学基础。天、地、人、文之间存在着全息同构的关系,文气说,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整体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创作发生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文本论和接受主体论,表现形式为各种因素的整体性显示。文气流贯、运行其中,将各部分连为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以孙奎贞同志对联系和矛盾的关系的观点为线索,就辩证矛盾的几个基本规定谈点看法,并乞教于孙奎贞同志和一切同人。 一、辩证矛盾的根据不是一般的共同点 联系就是矛盾吗? 孙奎贞同志对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给予了肯定性回答,认为“事物之间的每一种联系在实质上都是矛盾联系”。其根本思想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是由直接联系和从其中派生出的间接联系建立起来的。每一直接联系最终都能归结为一种相互作用的矛盾联系。因为在任何建立直接联系的两个事物身上,都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而这种共同点和差异,就是造就互相依存、互相斗争的矛盾根据(见《福建论坛》82年第3期《论事物之间矛盾联系的普遍性》一文)。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学基本范畴应是反映和概括公民教育学科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公民教育学内涵的客观性、唯物性与外延的发展性、辩证性,构成了公民教育学范畴研究的基本特点.民族与国家教育、权利与责任教育、道德与文明教育、民主与法治教育、平等与公正教育诸对基本范畴所具有的对立统一的辩证特性,决定了公民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具有对偶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世界观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即认知)、与现实世界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论述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1)反映现实论;(2)认知假说论;(3)语言决定论;(4)语言思维二元论.前三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单向论述的倾向,且这四种观点都没能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来.为此我们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多元论,认为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这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多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框架中提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的决定关系;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的影响关系.笔者近年来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重点论述了语言体验性,一方面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作了理论铺垫,另一方面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也为语言体验性提供了证实.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老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中蕴藏着十分丰富和深刻的整体系统观、信息网络全息观和辩证论治的复杂性思想.这些思想不仅体现在中国古老的医学文献中关于阴阳互补调节、五行生克制化、天人相应、辨证论治、经络穴位系统的学说与理论之中,而且还体现在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之法和"内病外治"的施治之法的相关实践之中.从古老中医学说中发展起来的当代生物全息律和生物全息胚理论同样闪烁着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其独特的智慧特征,它集中表现在从阴阳对立面的同一性、平衡性与和合性的维度,探讨了世界万物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凸显了辩证思维中的"和合性"原则以及"和实生物"的系统创生性原则。与西方哲学传统相比,它的独特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在统一的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史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文本"出发,着重考察了阴阳和合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普遍特性,评析了它独具特色的辩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其思想基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其思想核心,两点论与重点论则是其方法论依据,而普遍联系是邓小平发展现的重要理论根据。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邓小平适应时代的要求,联系中国的实际,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图到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寻求现成答案的教条主义做法不是在接近马克思,而是在背离马克思.机械套用主客体关系模式无助于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且易于导致价值问题的泛化."效用价值论"割裂了人与世界的普遍联系,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只考察单一物我关系,最终只能陷入形而上学.价值哲学基础研究应彻底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摈弃僵化的主客体关系模式,克服理论脱离社会主义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事实"的本质属性在于客观实在性,"社会事实"概念不仅是迪尔凯姆辩证整体主义社会观的基础,而且也是他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他的整个方法论体系都是对"社会事实"客观性的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6.
体大而虑周,是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就其文体论与创作论关系而言,正是在论列了各类文体的特性及其发展演变和大量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刘勰构筑了较完整的创作论体系,两部分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创作论中不少理论,也可在文体论中看到其理论萌芽或相关的阐发.基于上述特点,本文试图主要联系文体论,对刘勰“风骨”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涉及其基础理论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的学科性质、理论内容、结构体系和基本关系及其相关的方法论原则等几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学科性质上,当代中国伦理学应是一门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这是坚持价值与事实相统一观点和方法的必然结论;在理论内容上,应从人的"双重生命本性"及其"双重生命价值"上来理解和看待目的价值追求与履行责任义务等方面在人的道德伦理生活中的地位和关系,由此而言,目的论和义务论等矛盾的融合统一,就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构体系上,应抓住道德和伦理关系这一根本问题,并汲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合理观点与思想范式,立足"道德是人之为人之道与人之生成的终极关怀价值"和"伦理是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的社会价值规范"之立场和关联,采思考当代中国伦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基本关系上,当代中国伦理学要转变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确立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坚持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新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的辩证性存在,自然的这种辩证性存在不同于自然的生态存在,其不仅表明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还表明它是一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相互否定的存在.自然的生态存在要求人们生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的辩证性存在则要求人们辩证地对待自然界.自然的辩证性存在作为自然万物存在的普遍法则同样不可小觑.现代自然科学蔑视了自然的辩证性存在,结果导致了自然科学走向不科学的危机,并造成了自然、人和社会存在的巨大风险.现代哲学抛弃了自然辩证法,同样也陷入存在的危机,成为没有科学和知识身份证的非法游民.将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从危机中拯救出来,承认自然的辩证性并尊重自然的辩证性,应当是当代人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继英国物理学家伽伯于20世纪中叶发现光学全息现象之后,全息学开始为世人所研究。20世纪80年代,经典物理学中的“全息(holography)”概念被引入人体科学,宇宙全息统一论等新兴的交叉学科相继诞生。“按照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论》中的说法,‘全息’的含义是:部分(即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部分,称作全息元或全息集。”①在全息理论中,信息指事物的特征与模式。全息理论的前提是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物质的每一个局部都带有全…  相似文献   

20.
个体与整体是具有关系性的二元存在,二者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学史上,对个体与整体关系进行阐释的方法论主要呈现为"实体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这一思维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因实体性思维方式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局限性,面临着阐释的难题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探究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性运用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