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倾力为世人呈现了一出始于上海成于香港的乱世恋情。细读文本中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情感历程,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张爱玲不仅描述了没落社会女性婚恋的悲剧,还写出了在挣扎与无奈的自私恋情中赢得一丝真爱的欢喜。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描写了两个城市:上海和香港,并倾力呈现了一段始于上海成于香港的乱世恋情。细读文本中范柳原和白流苏的感情历程,我们会发现,尽管作者在小说中为男女主人公设计了很多的恋爱机巧,试图夸大两个人的精刮与自私,却也掩盖不了范白之间确实有爱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奇"小说和"流言"散文成为上海沦陷区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坛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通俗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说到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她的小说虽然继承了古代传奇志怪小说的写作方式,然而她的作品又不是一般的传奇,特别是从主人公、调子及恋情三方面来感受"传奇中的反传奇"。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似乎全神贯注于世俗范围内的男婚女恋,人物们要么从既定的婚姻现实出发,要么向预设的婚姻幻觉靠拢,呈现为一幕幕琐细而冗长的灵魂跋涉,充斥其间的是带有生命苦质倾向的恋情与世俗物欲的冲突,是衍生于人类文明的人性自身的种种错位。从起初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到后来的格·戒)和(五四遗事),张爱玲平静而不无调侃地描述着这种见俗而艰难的人性内部的对抗。透过这种对抗,人们不只是看到了依附物质财富的欲望怎样在同寻求灵魂充实的抗衡过程中取得了优势,不只是看到了依附物质财富的欲望怎样异化为以男性为内容的婚姻与…  相似文献   

5.
在几次升腾且愈演愈烈的“张爱玲热”中,张爱玲作为文化偶像和性别偶像逐渐被确立起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经由传媒引导和文化市场的介入,逐渐演化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文化符号。张爱玲成为一种经典,一种时尚。这一文化符号被有效利用,实现了文化和商业的双重价值。张爱玲的原型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描绘的日常生活图景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它获得了一种本体论上的含义。张爱玲标举她独特的以俗人为本的哲学,描绘了各式俗人在乱世中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境遇而进行的漫长奋斗。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文学被升华为哲学,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张爱玲的文本所摄取的社会图景无疑比以往任何作家都要宽广得多,它是一幅斑驳宏阔的社会生活全景图,张爱玲的感性分析,为她的都市书写增加了表达的深刻性与穿透性。原本芜杂的都市生态,经过张爱玲的整合与分析,显得愈加清晰和透彻,使得都市文化内核特征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7.
晓波 《今日南国》2006,(1):46-48
近年来,办公室恋情这一潮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美国管理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坦认曾发生过办公室恋情。为此,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专家柯梦达·卡尔博士解释说:“爱情到处都可以发生。如今女性更重视事业,在工作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工作场所自然成为女性遭遇情投意合异性的理想之地。”许多强烈反对员工之间谈恋爱的雇主们也屈服于办公室恋情的潮流,承认它无法避免。其实,办公室恋情未必有百害而无一利,许多工作上的伙伴转成恋人,工作效率也会大幅提升,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夫人希拉里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证。而办公室恋情的关键在于,如何拿捏得当而不致将自己陷入死胡同,不至于将事业毁于一旦。以下柯梦达博士所提出的办公室恋情十诫,全面地告诉了你作为一位现代女性该如何面对办公室恋情。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主体性在郁达夫、林语堂的眼里是"个性"或"性灵",而在张爱玲的散文世界里则是与伦常日用密切关联的"俗"身。在散文中,她对日常生活审美性的把握,对冷暖人生的特别体悟,透出一股结结实实的生活气息。张爱玲的散文是关于生活真实和灵魂真实的记载,展示了多重文化角色冲突、挤兑中的张爱玲的复杂性。被"言说"的角色,反倒被生活的真实角色所消解——这是张爱玲散文创作给我们留下的复杂感喟。张爱玲在她的散文中宣泄其反叛情绪,而这种反叛锋芒莫不在现代和传统的对立中被耗散。接连不断的"思想出轨"和最终却还是回归到传统的悖性,构成了张爱玲悲剧的独特性。这也是张爱玲散文在与其小说对读中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心理世界中的“恐惧”情结是连接其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重要桥梁 ,也是人们进入神秘的张爱玲世界的一把钥匙。张爱玲“恐惧”情结的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 ,这种“恐惧”情结使得其艺术世界中充满了孤独、焦虑、残缺和破碎 ,也给其现实人生涂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 ;它既造就了张爱玲独特的艺术世界 ,又给现实世界中的张爱玲造成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张爱玲热”,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的通常情形,成为了一场较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以张爱玲为品牌为文化符号的消费活动。创作名家变成了文化明星,文学名作变成了市场精品,欣赏张爱玲变成了消费张爱玲。过渡“消费”张爱玲的结果,是张爱玲被平面化、庸俗化。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她用锐利的笔锋道出了一类类丑恶的父子关系。文章从父爱谈起,就张爱玲小说中父亲与子女间扭曲的亲情关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概括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张爱玲最新"遗作"《爱憎表》手稿整理结束,并在台湾和内地相继刊出,这一自传性散文的发表为考察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提供了重要资料。张爱玲在早年散文集《流言》和晚年散文《爱憎表》中对相同事件有着不同的表述,通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可以探析晚年张爱玲人生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她对死亡的重新思考和对回归家庭之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尽管张爱玲曾在上海一夜成名,其作品也多为在大陆时所作,但国内对张爱玲的研究在几十年的现代文学研究中一直是一片空白.直到近些年,特别是张女士在洛杉矶去世后,国内才重新掀起了"张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奥秘,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本文试试从张爱玲小说生命意象的荒凉来阐述张爱玲小说的成就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作为一位创造了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其人格及作品风格中都具有一种传奇的、荒凉的美感,是一种女性的细腻的感叹。在张爱玲的独特中有一点是极突出的,即鲜明的物质属性,具体体现在她的生存环境——上海、张爱玲的人格特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物质指归和细密的细节描写四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让读者有一种特别的听觉感受。这是因为张爱玲从小接受了专业的音乐培养,再加上她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天分。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张爱玲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受到了音乐思维的影响。音乐艺术在其小说中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表现:显性方面,张爱玲直接套用音乐术语、音乐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氛围;隐性层面,她将音乐织体结构嫁接到小说的形式中,丰富了小说的表达技巧。另外,其小说语言还具有别样的音乐美。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的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16.
父亲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她用锐利的笔锋道出了一类类丑恶的父子关系。文章从父爱谈起,就张爱玲小说中父亲与子女间扭曲的亲情关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概括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体现了作者对安放身体的空间的独特领会.对空间的看重不只是因为张爱玲对具体的生存空间的体悟,也深植于张爱玲对时间的想象.在一个对时间逻辑充满着热切想望的时代,张爱玲对生命困境的解决不是在时间中完成,而是选择了在空间中探问.正因如此,张爱玲的作品显现出了独具的风采与意味.  相似文献   

18.
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张爱玲居留香港的时间虽然总共不过六、七年,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阻隔,张爱玲在香港生活的岁月不太为内地朋友所知,有关张爱玲的一些传记亦是语焉不详。特整理在撰写《香港小说史》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材料,以供业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张爱玲居留香港的时间虽然总共不过六、七年,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阻隔,张爱玲在香港生活的岁月不太为内地朋友所知,有关张爱玲的一些传记亦是语焉不详。特整理在撰写《香港小说史》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材料,以供业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女主角们直率坦诚的传情方式和她们在爱情生活中的优患意识成为这类诗中最为耀眼的两个亮点。表现在荚学范畴中,这两处又体现为两种美的形态——直丰美和悲剧美,二者交织互补共同构成了这类诗中一捧亮丽的美学风景——壮美。而壮美这种美的形态在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得以广泛展示,是有其深厚的生成背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