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这部武侠小说,以“康乾盛世”鼎盛期的乾隆中前期作为时代背景而展开故事情节。小说刻画了乾隆的矛盾性格,作者对乾隆的态度则受到了乾隆矛盾性格的影响,任何作家,他的个人情感与创作理性难免有不一致之处。小说在陈家洛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是虚虚实实,以虚为主,那么在帮会的描述上则虚虚实实,以实为主。  相似文献   

2.
二月河 《社区》2009,(26):17-17
纪晓岚在我心目中属于中性性格.但在社会形象中他倒是开放型的人物。他的风雅、多才、善谑、诙谐确是第一流的。这大大帮了他的忙,使得他更加可爱。 我最早接触到纪晓岚的材料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上,说他陪乾隆木兰秋弥,乾隆不小心从马上摔下坠进泥淖,陪驾的纪晓岚也就从马上一头顺势滚进泥中,比乾隆更其“不幸”,更其狼狈,更其观瞻不雅!  相似文献   

3.
一 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清乾隆五十七年,生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中。祖敬身,乾隆己丑进士,官至云南迤南兵备道。父丽正,嘉庆丙辰进士,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他的母亲是乾隆时期著名的朴学家段玉裁的女儿,具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因此在童年,其母即授以吴梅村诗。①十二岁,他的外祖父段玉裁,就又教给他以许氏说文部目。十六岁读四库提要。由于他幼年经常生活在外祖父家  相似文献   

4.
万祥寺     
万祥寺是凌源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喇嘛庙。坐落在宋  杖子乡康官营村北山南坡上。这一带山岭连绵,蜿蜒起  伏,昔时草木丰茂,人迹罕至,是修身养性的佳境。万祥寺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去盛京(今沈阳)祭祖,途经凌源驻跸于此,并赐名万祥寺。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乾隆为太子时,随父去盛京,驻在凌源行宫暂歇,他乔装百姓模样到宋杖子山里打猎,正当一只金钱豹向他扑来之时,一位姓康的姑娘一箭射中豹身,乾隆脱险,两人遂产生爱慕之情。时隔数年,乾隆当皇帝后再经此地,触景生情,忆起往事,打听后方知痴情女已落发出家当了…  相似文献   

5.
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冬,由清政府最高统治者授意,在扬州设局删改古今杂剧传奇。这是扬州文化史上颇值注意的事件。一设局的时间《扬州画舫录》卷五:“乾隆丁酉,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于扬州设局修改曲剧,历经图思阿并伊公两任,凡四年事竣。总校黄文旸、李经,分校凌廷堪、程枚……。”据此,设局是在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历时达四年。身为总校的黄文肠在他手编的《曲海总目》前的序中却说:“乾隆辛丑问,奉旨修  相似文献   

6.
正乾隆皇帝到扬州,巨商程明然找来当地最好的厨师,烹制名菜。可乾隆吃了后,并没有召见赏赐他。程明然觉得问题出在厨师身上,于是几年后,乾隆再临扬州,他便下血本,请了当地十大名厨,每人精制了两道拿手菜。进献前他亲自品尝,满意后才交给太监,可结果还是一样。愤愤不平的他买通了一个传菜的太监打听缘由。太监悄声说:你还担心菜不好吃?我们都担心皇上爱吃这菜,回到宫里还想吃,那可怎么办?所以每道菜端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清代乾隆朝重臣傅恒崛起的原因,傅恒一生的政绩,他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及其对乾隆朝由盛转衰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较充分的探析。作者认为,傅恒一生的作为,对清代国家一统大业的最终完成、乾隆盛世的形成,均功不可没;但同时他又对清朝由盛转衰局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仿佛从没有过那样一个女孩在花季为他远走他乡,仿佛从没有过那样一个女孩坚持清白地用劳动换钱供他上学,仿佛这世界上从没有过一个叫枝子的女孩在花委凋零。  相似文献   

9.
二百年前,天才诗人黄仲则,年仅三十五岁就客死黄河东岸的运城,离开了人世.他短暂的一生,有如划破长空的流星,在诗坛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齐民四术》)他给我们留下了近二千首诗篇.清代经过康熙、雍正到乾隆朝,正是统治巩固的繁荣时期.在文学上当然不会有“楚臣去境,汉妾辞宫”的悲郁之音,也不会有“塞客衣单,孀闺泪尽”的凄怨之作.就  相似文献   

10.
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生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卒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通政使司副使,提督湖南学政。他为人清廉刚正,不畏权贵,为海内钦仰,且擅书画,工诗文,为清代云南一大家。但是,他在生前对自己的著述,不甚存稿,仅手订过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钱南园是清代中叶出生于云南昆明的一位名人。他工诗能文 ,擅长画马 ,是一位卓有成就而影响巨大的书法家。他为官清谦自守 ,不畏权贵 ,劾奸查贪 ,在清代乾隆时期的政坛上 ,起过重要的作用。因之 ,他首先又是一位政治家。  相似文献   

12.
贺伟 《老友》2008,(1):11-12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来庐山。在70多年前的1937年,周恩来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先后三次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周总理在三上庐山期间,他的崇高品行,在庐山人民中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动人的故事许许多多,每个故事都像五老峰的朝霞那样明丽,像仙人洞的清泉那样晶莹,像含鄱口的松涛那样蕴藉。这里介绍的仅是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1930年代的文坛上,施蛰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像京派那样在自然生命中寻找生存的价值,也不像海派那样沉迷于物质世界,同时也拒绝革命文学对未来的展望。他在乡村与都市文化的时间差中确定自己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4.
钱沣,号南园,是清代云南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为官清正,声誉卓著,影响很大。乾隆五十九年,钱沣任湖广监察御史,负言谏弹举之责,上疏参奏军机大臣,疏中对权臣和珅颇有微词。乾隆对此奏疏很表赞同,特命钱沣直军机处,司稽察之任。乾隆六十年秋,扈驾滦阳返京,九月十八日卒。 钱南园死时年仅五十六岁,虽不能说是夭亡,但也未至暮年,何以猝然而逝?因他是与权倾一时的和珅相斗争的突出人物,所以对于他的死不免出现种种猜测之说。本文拟就这一疑案,做一扼要考证,以辨明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纵观乾隆一朝 ,法律之于回族颇严。虽有“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但在执行上往往走样。仅从《清实录》涉及回民案件的处断看 ,其处罚不仅比《大清律》正文明显加重 ,而且与他族同类案件相比较 ,对回族尤为严苛。充分体现了乾隆君臣“重法治回”的思想 ,暴露了统治者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6.
清代乾隆年间,开国已历百年,政治渐趋稳定,经济日益繁荣,统治者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知识分子大多潜心典籍,学术文化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诗坛上人才辈出,流派纷呈.袁枚首创性灵说,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们共同主盟乾、嘉诗坛,并在各自擅长的文艺、历史、文学批评领域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蒋士铨的诗词古文素负时誉,他的声名远播海外;他所创作的戏曲,乾隆时期即已“流播艺苑,家艳其书”.他是以诗人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像三趾树懒那样安宁、那样对我具有吸引力,英国博物学家和自然科学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卫·艾登堡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它们用自己大大的弯爪牢牢地吊在树枝上——甚至在打盹时也是如此。艾登堡甚至声称,如果有来世的话,他愿意投胎成为一只树懒。  相似文献   

18.
镇安府任上的赵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 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 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陬”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其《论诗绝句》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相似文献   

19.
鲁良 《源流》2006,(12)
在历史长河中,康熙、雍正、乾隆是时间接续的三个朝代,康熙朝61年,雍正朝13年,乾隆60年,但人们常道“康乾盛世”,似乎夹在康乾之间的雍正就无甚可言一样。其实,纵观中国历代皇帝,极少能像雍正这样勤理政事的。他“振数百年颓风”,革除旧弊,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动者。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杰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的审美理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时期的诗学大家沈德潜 ,一向被视为“格调说”的倡导者 ,但他实际上在继承了严羽和明七子“格高调逸”理论的同时 ,又吸取了明清以来主性情、重创新的思想 ;他推崇杜甫“鲸鱼碧海”的风格 ,而又赏识清远宛然的诗境 ,主张壮美与优美的结合、格调与神韵的统一。他的审美理想 ,更能体现乾隆盛世的审美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