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一种结构类型.<说文>明确标释的亦声字212个并不是<说文>小篆体系中亦声字的全部.前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对<说文>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已有认识,但未能予以全面揭示.亦声字是"层累"的结果,它基本上是以示源性构件加注表意形符构成的复合汉字.<说文>的内部系联及其与古文字的比较考察表明,<说文>标释的848个会意字中有亦声字175个.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适用标准和普遍原则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唐宋以后,评论历史的史著逐渐增多,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范祖禹<唐鉴>、胡寅的<读史管见>,明代张溥的<历代史论>,清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重要的<左传>注疏之作,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深受中国清代考据学的影响.该著不但在书籍征引方面大量汲纳顾炎武等人的<左传>注疏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而且在注疏内容和方法上广泛接受清代考据学家的观点,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濡染他们重训诂、崇实学、尚校勘等学术风气.竹添氏<左氏会笺>所受清人之影响,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汉学界在清代学风影响下考证之风的盛行,对认识清代学术与日本汉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讲述封建家族兴衰史为主旨,着意描绘了清代社会政治、文化、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从法律视角品读<红楼梦>,从小说情节中挖掘法律因素,结合清朝法律法规,分别从宗族制度、选官制度和司法制度三个角度考察小说章节,<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所反映的清代法制.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学刊>杂志社承办,浙江传媒学院、温州医学院协办的"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5年4月24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江海学刊>、<学术界>、<文史哲>、<天津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期刊社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俞吾金、邓正来、杨国荣三位著名学者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万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秦毅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与会代表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个案研究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陈确著有<大学辨>,并与同门张履祥就<大学>真伪论辩多年.探析他们论辩的具体过程及其学术趋向与观点差异,可以看出二人在清初学术转型之中,出于对师说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学术分歧.陈确趋向于陆王心学而其<大学辨>以考证方法解决义理问题,体现了清初学术由理学到朴学的转型;张履祥趋向于程朱理学而以躬行践履著称,其尊朱黜王思想对康熙朝理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的文集散佚已久,主要以辑本相流传.本次对王应麟文集的整理,可谓建国以来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吸收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所收<王尚书遗稿>、明郑真辑<四明文献集>、清陈朝辅辑<深宁先生文钞摭余编>的成果,并补入<全宋文>及笔者的辑佚成果,底本选张寿镛<四明丛书>本,以清初钞本、四库本参校,多数篇章更寻其辑佚之源而以元、明方志等参校,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求全求确.在命名上,则依四库馆臣之例仍日<四明文献集>.  相似文献   

8.
清代科举在以经义为中心的总体框架下为诗赋考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这为<文选>在清代的接受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康熙十八年以诗赋为考试内容的博学鸿词科产生了巨大的"右文"效应,在这个历史机遇中.<文选>重新为举业群体所重视;到康熙中期,已经出现了"天下向风"、"家弦户诵"的火暴局面.乾隆二十二年开始的在各级考试中加试试帖诗的改革标志着文学考试的内容由制科走进常科;在此推动下,<文选>成为试帖诗考试的题库和人所争趋的举业宝典,<文选>的接受由此进入极盛期,历嘉庆而不衰.<文选>在清代刊刻和流行的基本情况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首先是一位怀着浓浓乡愁的作家,著有<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谪仙记>、<孽子>等作品.旅美学者夏志清教授曾评价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关于<春秋>经传的研究,无论是对<春秋>之义考释,还是对<春秋>三传的论证,以及对杜<注>的补正,均集中地反映了他求实征验的治学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他的<春秋>经传考证的学术方法,则开启了乾嘉考据学.他的以<春秋>经传考证为代表的经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新经学.他的治学主张、方法及成就,共同形成一代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