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感性选择和理性选择是经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两种选择行为方式。感性选择在中国社会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久远的历史根源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理性选择行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但是 ,理性选择必须通过感性选择才能发挥实际作用 ,应当探索两者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机制 ,实现理性选择的感性化和感性选择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2.
理性选择理论的形式缺失与感性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杰 《学术论坛》2006,(3):123-128
人的选择行为不仅可以由理性思维支配,而且也可以由感性意识支配,并且后者有更基础的支配作用。韦伯强调了从意识形式上评价选择行为的合理性;西蒙在韦伯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选择的条件限制问题,并建立了有限的过程理性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从意识形式研究理性选择的必要性与意义。但是韦伯和西蒙都忽视了选择行为中的感性意识形式,因而他们对选择行为的分析都具有片面性。凡勃伦和波兰尼等人论述了经济行为中的感性意识及其重要作用,为研究感性意识支配的感性选择行为做出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迪尔凯姆明确地批判了斯宾塞和经济学的利己主义原则与个体理性选择理论,强调利他主义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基础,主张以道德观念整合人们的社会行为。在这个基本立场上,他高度重视集体意识或道德观念对社会生活的整合,并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制度的科学。迪尔凯姆论述的集体意识是集体表象,就其意识形式而言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就其内容而言乃是由道德、伦理、宗教、风俗、习惯和惯例等构成的感性制度,认为这些感性意识或感性制度广泛地制约着个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论中,感性、理性是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工具。感性、理性与神性在认识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神性处于人们认识结构的核心。神性的本质是人们对前后一贯性的信念,它为感性和理性所形成的认识提供合法性的支持,并使所获合法性的知识回归感性。  相似文献   

5.
陈智慧 《云梦学刊》2005,26(2):84-86
是“莎菲”“震惊了文坛”奠定了丁玲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莎菲”的魅力源自其作为主体的女人而包蕴的自我意识的独立张扬,性别意识的幽微精妙和作为自主的人对本能意识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同;是女性主体性意识的确立决定了莎菲形象的独立,卓异,而这特立、卓异的形象开启了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个性化、复杂化、性别化的性格塑造,为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提供了一种开拓性的借鉴,引导女性文学走向了更丰富多样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论乐感     
乐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理性理解、认识、想象、情感激情,诸种感觉、感性活动、运用乐音美与节奏美的能力、民族个性、个性性格即气质和风格等等主体本质力量的多种规定性内涵统一的独特的本质力量.它是历史的产物,即是人的自然力对自然界的劳动对象化活动方式中生成的人化的——社会化、民族化和理性化的独特的实践感觉或实践意识之一.它的独特本质,在于:它是乐音美与节奏美统一的实践感觉;它对音乐思维创作来说,它是音乐家以音乐艺术方式感受把握自然环境样态和人们情感活动形式的类比感受把握方式;对音乐表现实践来说,它是在理性理解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的实践感觉和实践的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感性选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根基的国度里,中国的社会转型必不可少的会经历一个感性选择的环节,尽管在中国社会转型研究领域中理性选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广泛发生的感性选择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特点,也应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8.
一 语言中的词的意义,从其功用上看,可以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用来指称或表明某种事物现象.动作行为,语法意义用以表示或反映某种关系、语气;从其在词义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看,又可分别为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理性意义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感性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本质之外的某些性质特点,表达色彩即属于感性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理性意义——感性意义,是两两相对的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给词义所作的分类。有的学者笼而统之地提出“词  相似文献   

9.
近代理性的疯狂使它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转向了独断、迷信、极权相连的异化道路。而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反对近代理性僭越的同时,又以非理性的变形形式重新巩固了理性的地位。立足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存世界深刻的感性根基出发,创造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合理的理性形式,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10.
近代理性的疯狂使它失去了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 ,转向了与独断、迷信、极权相连的异化道路。而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反对近代理性僭越的同时又以非理性的变形形式重新巩固了理性的地位。立于西方现代哲学起始处的马克思从现存世界深刻的感性根基出发 ,创生了“感性意识”这一科学合理的理性形式 ,实现了对近代“异化理性”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