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部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斗争生活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创造形成的,折射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是构成民族文化心态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一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一西部民族传统节日的产生与民族的经济生活尤其是生产劳动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传统节日习俗的最初形成往往与生产劳动中的祭扫活动有关,或者直接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各民族当时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萍 《齐鲁学刊》2006,(1):18-22
社会信任建设可以构成社会资本并制约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由众多民族构成,民族传统精神可以为社会信任建设提供思想资源,而且民族间的信任精神本身又可以丰富今日中国社会信任建设。要发挥民族传统精神的作用,还需着力解决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焕发民族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精神力量,是抗击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现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民族精神的时代反思,弘扬和培养21世纪的民族精神三方面加以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曙光 《学术论坛》2007,4(1):126-130
民族精神不应被看作是一种静止的、僵死的东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历史感,更要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民族精神都是当代精神”,或者说“一切民族精神都是时代精神”。当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自觉来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来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唐代民族混血作了深入挖掘,论证了唐代无论社会上层与下层民族混血是一种普遍现象。民族混血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民族成员的两性结合,促进了人口的增殖,改变了某一民族体态特征、素质和构成,使不同民族在根上得到融合。另一方面,不同民族民员的结合又使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互相交融,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复合文化,对改变社会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曾骊 《江淮论坛》2011,(3):127-13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产生崇高的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民族和事业前行。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协调一致的关系,构成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示范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职能补位”、“爱心归位”、“责任定位”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的发生根植于民族生活的沃土之中,受制于民族文化发生的精神现象学机制。中华民族与自然—社会—历史三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发展的现实基础。古代中国整体多样的地理环境、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轴心时代的元典创制,滋生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并成为此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民族是一个发展变动的实体 ,在变动中孕育形成了新的特征。现在正是民族发展历史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时期 ,这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民族多样化与文明多元化的关系。正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个文明系统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民族 ,但一个民族依然可以构成一个局部完整的文明社会 ,不同文明民族的社会存在的简单相加却并不等于人类社会 ,因为构成人类社会的多元文明体系是有机的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 ,民族多样化的产生和发展与文明多元化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共性的又是个性的 ,第一 ,在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以前 ,民族的发展都表现为世界文明总量的增加 ;第二 ,在当代 ,民族多元化正在超出所属文明体系的限制 ,走向更广泛意义上的文明多元化。然而 ,在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 ,文明多元化与民族多样化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 ,而只有民族多样化才能有文明的多元化 ,只有文明的多元化才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9.
论世纪之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将是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崛起和腾飞这一近现代历史主题的新世纪,是决定中国历史之命运的极为关键的又一百年。在这新世纪到来之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它就是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  相似文献   

10.
德国学者、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初为世人瞩目,是他在本世纪初发表的那本在西方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书中,韦伯从方法论的角度,即从民族精神文化气质(Ethos)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触及到一个发人深省的命题: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又有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每一项大的社会改造工程,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支撑,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时代特点,目前我国已有600多所城市,虽然它们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却共同地具有多民族构成的鲜明特征.与此相适应,城市民族问题不但客观存在,在事实上也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直面的挑战之一.以多维视角总结、归纳当前我国城市民族问题在七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城市民族问题的存在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其各个历时性的命运反映出了共时性的诸多问题,这类问题从形式到内容、从产生到结果,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也产生了若干不可以忽略的社会影响,有必要用客观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有效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已绵延了四千多年。舜文化中的一些精神仍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它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积淀为一种民族心理。构成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同时,也为今天我们当代文化的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有机体中,科技素质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活性因子。但它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本质意义的了解不断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逐步加大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植入现代科技的基因后所产生的活力,不仅足以使一个民族的总体素质发生革命性的跃变,而且也能使民族精神的风采为之焕然一新。 衡量一个民族的科技素质高低,首要的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强烈的科技意识,是否具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是否乐于接受和善于接受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其次看其是否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健全、专业基本功扎实、敢于参加国际交流和国际竞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认为民族精神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的一般原则,也是推动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原则。黑格尔从民族精神与世界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宗教、民族国家的相互关系等不同角度,对民族精神进行了比较系统与全面的阐释,为我们从国家与宗教等角度探讨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建构问题,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是其核心内容。信仰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都需要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量去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使人们既有身心的自由却又不使行为失范,也就是协同尽量多的人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是由无数中华民族成员个体梦想汇聚而成的国族梦,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与价值追求。国家是政治实体的最高形式、民族精神的政治外壳、民族意志和命运的物质体现。国家认同观照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与民族愿景,是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归旨。依据民族共同社会特征承认中国梦这一族群梦,进而获得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是个体民族成员与生俱来的基本认知与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梦认同的特定场域与国家认同的现实依托,构成中国梦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结合的实践载体,也是中国梦认同到国家认同价值演进的具体场景。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高度互补,则为中国梦认同归旨于国家认同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是一门以传承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为使命 ,并以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关怀人类社会进步为取向的人文学科。因而 ,其学科精神也与之相适应。历史学精神主要包括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探究社会治乱规律的理性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品评历史人物的褒贬精神、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尚智精神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和转型的枢纽,奠定了今天以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民族精神的基础。民族精神既是贯穿于民族发展中的一种带持久性、长期性的精神,有较稳固的内容和结构;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形态。空前规模、空前惨烈、空前胜利的抗日战争,必然呼唤、孕育和提升着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创造性转化的枢纽;而空前复苏和觉醒的民族精神,又成为抗日战争中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文章分两部分:一、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历史契机和枢纽;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民族精神的论述,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理论基础,构成了今天党对中华民族精神概括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突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人。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明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任何民族都需要有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会失去民族的自主性,失去民族独立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一个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当今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之一。我们主要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其作用角度,对中华大家庭的确立进行一番历史透视。 何谓民族凝聚力?笔者认为,它是在共同地域、血缘亲情、共同经济与政治生活基础上形成的以民族精神为支柱、以民族情感为纽带的民族心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聚力、亲和力、吸引力、向心力。它本身是一种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起作用的巨大精神力量,是社会的有机构成要素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