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二战结束后,太宰治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相继发表了《维庸之妻》、《斜阳》、《人间失格》等一系列重要代表作.太宰治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命的感悟等融入作品中,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虚无感、罪意识和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说《斜阳》巧妙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樱桃园》的主题与创作方法 ,用以反映本国社会现实 ,塑造了母亲、和子这两个颇具日本特色的妇女形象。以母亲之死来表现贵族主义的终结 ,以和子的所谓“道德革命”预示新时代即将开始。通过对母亲和和子两位女性形象的描写 ,表现了太宰治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初期文坛的知名作家之一,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核心人物。其叙事艺术表现力强,叙事策略精妙,叙事手法多样,而反讽叙事手法是其文学叙事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维荣之妻》便是其代表性作品。在《维荣之妻》中,无论是叙事情节和叙事话语,还是叙事人物和叙事母题,均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背离,表层与内在的错位,从而蕴含着否定、嘲讽的委婉叙事,渗透着对战后日本传统的抗争和对当时社会秩序的批判,增添了反讽叙事的色彩,拓展了反讽叙事的张力,将太宰治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内涵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日本无赖派文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重要文学派别,而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派别中的最为著名作家之一。太宰治文学思想意识是在其生活阅历和文学创作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思想意识主要有"颓废堕落"意识,"自杀"意识,"罪"意识,"孤独"意识,"基督"意识等,被日本学界称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表达个人式反抗与最后的呼救。  相似文献   

7.
一跃成为战后日本文坛宠儿的太宰治是无赖派或新戏作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战后混乱的状态下,太宰大显身手,很快就成为一个风云作家。但是,他到不惑之年突然死于非命。他在自己四十个岁月的生涯中,曾多次试图自杀,这似乎是个谜。对于他的死,日本的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论,争议纷纷。有人认  相似文献   

8.
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文孝经孔传》当是汉魏以后长期流传的《孝经》注本之一 ,未必是孔安国所作 ,其书在梁末亡逸。隋朝开皇十四年以后 ,经刘炫之手又出现了所谓的《孔传》本 ,对于其真伪问题当时即有争议。此本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 ,而五代以后在中国却已佚失。《古文孝经》在日本的传授源流是清楚的 ,祖本当是隋唐旧本 ,非日本人伪造。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太宰纯校刻的《古文孝经孔氏传》正是以日本足利学所藏刘炫《孝经直解》本为底本 ,参校众本 ,旁及他书所引 ,更加音注而成。此书回传中国 ,在清朝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也引起不少争议。  相似文献   

9.
太宰治的《维庸之妻》虽然不是典型的成长小说,但存在鲜明的成长主题。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出发,解读妻子成长与自我觉醒的契机、逐渐成长的过程、成长的阻力、顿悟与最后的蜕变这一成长主线,并探究妻子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宰春台作为日本近世儒学界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有很多直接阐释六经奥义的著述.两部涉及诗学批评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非常关注,要求其符合中国的古代的孔子之道,从而反对吸收了佛老思想的朱子学.太宰春台忠诚地实践着这些上古经典的教义,以此感召世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中化用了不少古人的成句,或者原句引进,或者稍加变化。在各种毛泽东诗词的注释中有的已经注出,却还有不少未注出处。这里聊为补充,供注家、读者参考。 一、《萨菩蛮·大柏地》“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系化用温庭筠《菩萨蛮》词“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温原词为:“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见《花间集》)  相似文献   

12.
汪孝杰 《中华魂》2014,(16):54-57
上世纪90年代,原中国驻日本大使符浩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进行考证、点评、标点、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习仲勋在2001年为此书亲笔题词:“古镜今鉴”;  相似文献   

13.
从戴震治《诗》的三种著述及其治《诗》的单篇文章两个方面,从不盲目信古、不设立门户、不囿于己见三个角度来对其治《诗》思想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实事求是的治学思想,就其治《诗》而论,洵非过誉之辞。  相似文献   

14.
德永直,这个曾对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作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家,在今天的日本,提起他的人似乎不多了;但我们处在这风云变幻的现在,重读他的主要小说《没有太阳的街》,并面对今日的日本,仍感到它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29年6月起,《战旗》分五期刊登了这部小说,这期间,同时还刊登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伟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老铁的话》和村山知义的《暴力团记》等,一时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风行国内外,深受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向来治文字学者必治《说文》,而治《说文》者,则离不开对《段注》的研究。《段注》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后人对它的研究几与《说文》分庭抗礼。而其中对《段注》一书进行总的述论是其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对《段注》研究的一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向来治文字学者必治《说文》,而治《说文》者,则离不开对《段注》的研究。《段注》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后人对它的研究几与《说文》分庭抗礼。而其中对《段注》一书进行总的述论是其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对《段注》研究的一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吉登斯提出的"极盛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其特征是建构了一种制度的反身性。当下,现代制度的全球趋势对人的个体行为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采用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分析《斜阳》,旨在揭示当代社会中个体的自我认同与主体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这一首和上一首有两点共同:一、是写秋天的, 二、是写乡愁的。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  相似文献   

19.
《声类表》、《方言疏证》、《声韵考》、《转语二十章》是戴震的经典韵书,其文献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此重点讨论这几部韵书中涉及到的治音方法,再结合戴氏的部分训诂文献,如《尔雅文字考》、《孟子字义疏证》、《诗经补注》、《尚书今文古文考》等,对其治音方法的类别进行了归总,认为戴氏治音主要有五种方法:比较互勘法、离析归纳法、演绎推论法、历史比较法、结构分解法。  相似文献   

20.
论所谓“倭面土国”之存在与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晔《后汉书》记汉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遣使奉献,而日本太宰府天满宫所藏张楚金《翰苑》抄本和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北宋版杜佑《通典》则分别记师(帅)升等为“倭面上国王”或“倭面土国王”。本文考证“倭面土国”为“倭面上国”之误,而“倭面上国”则指“倭面之上国”;“上国”即“上邦”,意为大国。但是,“倭面”(指倭人)一词是出于对《汉书·地理志》如淳注的误解。因此,所谓“倭面上国”或“倭面土国”在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汉安帝永初元年遣使奉献的是“倭国王”,不是“倭面上国王”或“倭面土国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