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历史向度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并身体力行;现实维度上,大学生对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缺失。其原因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等。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关注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学校领导、管理者与学生的交往;团委、学工处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之间校园文化活动交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渗透,可让大学生在交往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认同,并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信仰的内在关系,运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90后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人生信仰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无帮助、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无积极影响及大学生性别、信仰等变量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受欢迎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阅读思想政治理论著作等变量是影响信仰状况的主要因素。对此,应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营造健康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位一体的信仰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崇高的人生信仰。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的信仰只有被广大大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影响,真正成为社会的信仰。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方面。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国际社会的影响,原有的大学生信仰教育机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构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机制是确保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发挥其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而这就需要从大学生信仰教育机制的原则、机制运行的模式、方法、途径和保障等方面进行革新,以实现大学生信仰教育机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人生目标的选择.然而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却存在着信仰迷失频现、信仰波动性较强、对信仰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马克思主义信仰趋于边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教育主体对信仰教育没有迫切的需求、高校信仰教育工作相对不足、当今世界格局对信仰教育影响较大、当代社会价值观趋于多样性.提高对大学生群体信仰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大学生群体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荣辱观淡漠、道德水平低下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高校应切实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不懈创新教育的方法,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拓展实践的形式,加强对社会实践的引导,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干学生日常行为的严格管理之中。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的首选,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从风险社会的视角来看,现代风险社会的个体化叙事方式、技术理性逻辑以及不确定特征是造成当下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功利化和虚无化的根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以应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培育其法律信仰,提升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理性审视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现状,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因素等方面探究原因。并从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营造良好法治宣传环境、开创活跃的高校法治氛围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法律信仰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刍论大学生信仰庸俗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科学的,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信仰的多元化、非科学化、非理性化和世俗化等诸多信仰庸俗化趋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又有高校德育机制等因素。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受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结构出现了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之社会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与挑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多样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背景下,探索文化的信仰教育功能,研究文化认同策略,是改进信仰教育工作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呈现出大学生入党现状令人担忧;信仰的多元化、低俗化、非理性化等危机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危害;西方多元思想文化思潮的侵蚀;现实社会生活的消极性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错觉造成的。重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素养,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化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信仰趋于多元化。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制约,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复杂多样性。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炳兰 《南都学坛》2010,30(5):98-100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信教是释放爱的需要、寻求归属、缓解压力、满足好奇的需要和从众心理的驱使。针对这些心理原因,高校要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已经严重冲击到大学校园,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现实际遇出发,对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进行梳理和反思,从道德信仰教育理念转变的视角,探讨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必须从规范到信仰、从虚无到超越,找回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与逻辑进路,才能提高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的教育、树立理想和实现理想关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外社会环境,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化面临诸多挑战。对9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是90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化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是90后大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化的时代要求;知行合一是90后大学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现实的和践行的信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其方法路径而言,应通过促进大学生知、信、情、意、行的相互转化,逐步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与国家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绝对主力军。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主观意识差强人意,但客观现状却令人堪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主渠道"、"主阵地"都出现"失语"状态。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导教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内容、重视教育方法。总之,促进90后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信是一项意义极为深远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哲学教育是一种使人智慧但往往落后于生活的反思性教育,科学教育是一种使人充实但往往沉迷于世界的事实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一种基于哲学又超出哲学、源于科学又超越科学的指向理想的意义体验教育;作为"信仰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政治选择、圣化道德素养、塑造高尚人格;作为"信仰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任务,就是着力培育大学生的信仰感情、信仰态度、信仰行为,从而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用马克思主义规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在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上,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结构调整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人际交往、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后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给高校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握大学生发展大方向;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营造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判断能力;坚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方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