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58
文章以常州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简介的英文翻译为例,从英文选词、句子结构处理、文化信息处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历史文化对外宣传资料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希望对历史文化对外宣传资料英译工作有所帮助,进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2.
伊莉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8):67-71
互惠行为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文化现象,而蒙古族的寿辰礼仪是较具有代表性的互惠形式之一,其受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形态的转变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及社会背景条件下,所体现的形式与意义也有所不同。祝寿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蒙古人视礼物为交流感情的纽带,认为言语无法表达足够的诚意,而礼物是真心的象征,但在世界大潮多维文化相融的影响下,人们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传统民俗与禁忌淡化,寿礼正在失去其祝福意义,实用价值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孙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基于对宁夏西海固腹地一个普通回族村庄的实地研究发现,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一套伊斯兰教与民间信仰共生共存的体系。伊斯兰教在当地回族社会处于正统地位,同时被正统所强烈排斥的民间信仰也备受追捧。原则上矛盾的两种信仰被当地人融合于现实的宗教实践中,共同满足人们今后两世的不同需求。回族民间的这种信仰实践现象实际上是宗教的工具属性遭遇人的实践理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宗教神圣性和世俗性的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6.
段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38
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本沿袭资料汇编、文学研究和技艺考察等几个思路进行,至20世纪后半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引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更趋多元化、综合化。这一重要转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同其现实意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挖掘了它们在当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择业心理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以大学生自愿性失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茂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113-116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能力以及受教育的人数上看,似乎不会存在当代大学生失业问题,但实际情况是不仅存在而且还有很大比例的自愿性失业者群体,我们应该从文化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地域文化中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苏南地区吴文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
地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苏南地区吴文化为例,从吴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入手,深入探讨如何发挥地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汝绪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2):39-45
实现均衡阶层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就政治文化而言,古代宗法礼治秩序与儒家伦理纲常的残存、当代马克思主义主体政治文化的信仰危机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缺位,无疑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失衡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中国,在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首先,电子产品以其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消费市场所构成的特别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基本态势,商品作为某种特定的符号意义进行生产消费。其次,传媒和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时尚在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也造成国人消费观念的畸形发展。再次,传媒在影响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变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媒体对消费个体单向度的信息灌输变成了有消费者参与的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在信息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于奎战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52-58
王朝佑的《我之日本观》,是民国期间研究日本的诸多著作中明确提出"国民性"的概念,并从国民性的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日本的一部力作。该书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日本的武士道、风俗、贫民之性情、民众娱乐、模仿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我们研究日本的国民性和近代中日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6):33-37
本文梳理了中国民族博物馆发展的脉络,回顾了民族博物馆的历史发展,分析其现状,指出民族博物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期望能对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秦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1):80-85
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研究的两大传统。在这两大传统背后,都有一个与"心"相关的维度。人类学在原始心理、民族心理、国民性、人观和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都市化迅猛推进的背景下,对处于都市适应过程中的特定人群的心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借鉴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感知"概念所提出的"都市感知"这一分析性概念,不仅对于都市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而且有益于拓展其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殷林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126-133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改变生产关系的力量,让资本主义内部产生了诸多变化,如: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重构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缩小人与人关系异化的差距.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促使诸多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和生长,逐步体现着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让人类在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更近一大步.从现实上看,互联网产生的巨大推力使我们已经可以瞭望到共产主义,并使这个过程看起来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5.
杨燕锋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112-116
时体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热点,情状体假设是该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有关情状体假设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大部分结果支持情状体假设,但是也有与情状体假设的预测相悖的情况。国内对情状体假设的研究较之国外还比较缺乏,有待我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张之洞的政治人格,可以发现张之洞具有典型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人格,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调适性人格特征.张之洞的政治人格也表现出强势的主体性,将传统政治文化塑造的群体主体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却没能完成以张扬个体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近代政治人格的升华.虽然如此,张之洞能审时度势,调适其中,对中国的近代发展有丰功伟绩,亦可誉为"圣之时者也".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团队的建设面临着缺少人才、经费不足、缺乏制度与文化的支持等难题。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看,打造科研团队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或学院应依据系统思考的原则,整合力量,搭建最初的平台;团队领导者应负责铸造团队的共同愿景,组织团队的共同研究与学习;团队成员应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积极投入团队的研究工作之中,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与团队工作不相适应的思考方式,努力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小生产与大生产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演变有过深入的探讨。他们把二者放在一定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突破了西方经济学单纯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狭隘,论述了这二种农业生产方式并存的历史合理性。本文通过回顾政治经济学对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来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土地制度的关系,并思考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认为梯度农业发展是一条可行的思路,即在现有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根据区位优势、地理环境,有步骤的发展现代农业,同时保留小农经济,做好工商资本下乡的引导和规范工作,保留多种生产方式,进一步推进城市对农村、工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反哺。 相似文献
19.
张春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3):121-125
位于中国最西部的喀什具有悠久的城市历史、伊斯兰历史、多宗教交流史、多文化融通史,这就使得喀什文化成为民族特色鲜明同时兼容多种他者文化元素的典范.与此同时,在喀什城市发展史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改造、创新的变动过程.这些决定了对喀什城市的研究必须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充分语境化的意识,要对现今有关研究存在的诸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丁三青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43-48
“中国史境”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根据“中国史境”提供的方法论,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特点表现出不断突破自身局限性、不断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或曰呈一“形变之链”即由渐进到急进、由枝节到根本、由被动到主动、由下层到上层、由移植到中和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