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文化失范是指在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处于一种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缺失及文化秩序的混乱无序状态。以马克思评价历史现象的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为评价标准,期望能进一步提高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深度,从理论上回答当代中国人思想中存在的困惑和矛盾,为有关方面着手解决文化失范所造成的各种负面效应,推动社会顺利实现转型和文化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的思想是西方社会功能结构学派现代化理论的经典思想。社会转型概念在我国理论学术界被相当普遍地使用 ,已成为描述和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之一 ,也成为理论界研究中国社会的热点及重点问题的表达方式。但由于各自研究的领域、范围及对象的差异 ,使“社会转型”这一概念仍然存有争议。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 ,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特征、动力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摩擦和冲突 ,提出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也就是提出中国社会转型的哲学理论 ,为中国社会顺利转型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理论工程 ,需要研究再研究。本文仅从哲学的视角就社会转型概念的界定 ,社会转型的内涵、主体、特征、动力及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 ,谈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秦朝社会控制失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昆生 《重庆社会科学》2005,(10):75-78,102
秦朝短祚与其社会控制指导思想的失误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以法家为主的文化共融失效;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与实践的亏缺;不成熟社会转型重建中的内敛机制与大一统社会整合中的秩序失范。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失范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范的机制是指在社会转型中有利于失范的制度因素、规范因素、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稳定的活动模式。社会转型中大量非法职业产生导致了社会失范主体力量的增长,转型中的社会结构缺陷导致社会失范机制的形成,而第二种规则的生长使失范机制稳定化。规范贴现、相对剥夺感、坏榜样效应均对失范机制的形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失范现象比以往更加 突出。其特征是:失范范围广、方式多、社会危害大,影响了高校的声誉,产生了不良的社会辐射效应,限制了高校功能的正常发挥。以 往对从政道德的研究着重于问题和对策的列举,缺乏系统归纳和分析框架,不便于把握失范形态和治理思路,为此,本文从从政道德 的结构出发,归纳其失范形态,从建立机制的角度寻求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默顿的"失范理论"作为社会学中对社会失范问题解释的经典理论之一,它继承发展了涂尔干的社会失范学说.基于该理论,文章认为当前社会对经济成功目标的过度强调与达成该目标的制度化手段间的失衡,是导致现阶段社会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失范问题,提出了通过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社会控制等建议,以期减少社会失范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把中国的社会稳定问题放在包括“赶超型”现代化与社会转型这样一个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渐进式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社会心理与社会失范中与保障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几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问题学生"行为失范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立足客观实际,开辟新视角,将社会角色理论引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对"问题学生"和"行为失范"进行了重新界定,从角色转换、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失败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问题学生"行为失范产生的缘由,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严重的富人逃税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富人逃税有着复杂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富人逃税过程中的几种社会心理动因,主要有:互惠不明显导致的懈怠心理;成本与收益反差过大导致的赢利心理;社会不公正导致的“相对剥夺”心理;越轨成本低导致的侥幸心理;社会失范导致的吃亏心理;逃税群体环境导致的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社会道德滑坡主要表现为传统道德的迷失,社会道德的失范,个体道德价值观的模糊不清。本文从社会道德的伦理结构和社会现象结构分析入手,研究了爱国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的理论价值、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分别是真、善和美,并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践引导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阎志刚1978年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在优化社会结构、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实现社...  相似文献   

12.
苏州大学心理学系田晓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苏南地区失业人员心理问题研究”之最终成果《失业心理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值得向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同志推荐。其创新之处在于:1.失业心理研究:迈向转型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不仅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社会,也使我们遭遇严峻的挑战。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问题的理论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问题的理论界定朱力(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210093)中国社会转型以来,改革触及到了原有体制中的各种弊端,社会矛盾磨擦加剧,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增多。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问题的理论加强研究。一、什么是社会问题英文中“Socialproblems”译...  相似文献   

14.
当前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始于苏联解体前夕 ,它以经济转轨为起点 ,而经济转轨迅速引致社会的整体变迁。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已经历了社会的过度控制、社会加速分化这两个阶段 ,并正在经历着在新的社会整合机制下的理性发展阶段。叶利钦时期是俄罗斯社会处于加速分化时期 ,社会秩序严重失范 ;普京时代 ,俄罗斯社会转型进入新的整合期 ,俄罗斯开始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失范”既是社会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又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它具有特定的内涵。顾名思义,所谓失范是指失去社会规范的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广泛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社会失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而且对于现实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从社会发展的过程看,在社会发展的常态时期或称稳定发展的时期,尽管也存在失范现象,但表现不明显。在社会发展的非常态时期即社会革命或社会变革(也可叫社会转轨或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理论的再构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杜会转型”理论是一个关涉社会发展范式层面的理论,今天它已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理论支点。但由于这种范式是对“早发”国家现代化历程所概括出的发展范式,故显得已容纳不下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了,也就是说现有的“二分范式转型论”的“单层转型”的模式——“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理论,已不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化变迁理论的支点。因此,我们必须赋于“社会转型”概念以新的内涵,即用“三分范式”的“社会双重转型论”来代替现有的“社会转型”理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分析框架才能够为我国现实中业已存在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三元结构的共时态发展和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成为真正社会转型理论的支点。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已成严重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四个主要原因:社会分化与相对剥夺心理加剧、社会失范与价值多元心理迷惘困境、社会变革与冷漠无助心理现象凸现、传统社会支持弱化与心理疏通渠道瓦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建立以情绪宣泄机制、心理支持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机制。最后文章分析了心理疏导机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完善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省Z市1998年~2008年的违法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外来人口是违法的主要主体.外来人口违法呈现年轻化、低学历化和地域化等特征.外来人口违法现象是由社会转型中的失范所造成,可通过社会功能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口违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已成严重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四个主要原因:社会分化与相对剥夺心理加剧、社会失范与价值多元心理迷惘困境、社会变革与冷漠无助心理现象凸现、传统社会支持弱化与心理疏通渠道瓦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建立以情绪宣泄机制、心理支持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机制.最后文章分析了心理疏导机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完善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一种总体转换,必然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引发社会一些失范现象。中国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物化”现象,人单向度地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的认同,是基于实证思维和工具理性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断裂,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的正确方向受到影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中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必然造成与本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冲突。加强转型时期的文化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社会中的失范现象,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