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8):127-131
个体拥有社会网络的大小,对个体意见表达有直接作用。传播网络是在个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表达和流通网络,其功能受媒介情境和社会历史传统影响,在自媒体时代表现出复杂性特征。考虑到既有研究未能分析结构性网络组成,因而阻滞了微博正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微博传播网络进行分析,以此考察集合行为的新转向。研究认为,微博作为传播环境,与社会事件协同促成了社会网络,信息因此在其虚拟社会网络中传递,推动了信息传播网形成,从而提高了集体行动能力,造成集合行为的巨大动能。  相似文献   

2.
2010年,微博在整合网络意见、形成社会舆论过程申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其信息传播的特点是主客体统一、即时便捷和个人化.微博平台上意见的整合难度加大,原因在于:"态度变化"难左右,"客观判断"难改变,"深思概率"难提高.展望整合的未来,文化的碎片化趋势加剧,意见领袖的作用凸显,传统媒体的介入势在必行,提高网络意见的整合能力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主体的普遍性和个性化、信息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生活与学习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个性的培养,但其信息传播内容的随意性、碎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自媒体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流意识形态等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软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既体现在大学生意识、行为的层面,也体现在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层面.以自媒体为导向开展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为其教育的有效性实施拓宽了路径,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不足的问题.对此,立足于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的重要性,从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两个维度,分析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实现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1):173-175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公众舆论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当高校出现突发事件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会产生独具特色的舆论现象作用,只有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控制,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与技巧,才能消除公众质疑、维持社会秩序。针对微时代高职院校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应注重舆论引导与调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谢伟 《探求》2015,(1):71-75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传播实效强、言论尺度大、传受互动快,参与意见表达的主体扩大且呈多元性,舆论传播产生网络异化。从自媒体民意与政法工作的价值共性与冲突看,政法工作媒体时代面临诸如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自媒体建设滞缓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做好"品牌营销",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和政法干部媒介素养,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及时消弭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传媒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形象生动、双向交流、传播个性化等优势,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大影响力而成为"第四媒体".随着我国网络媒介的蓬勃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网络传媒公信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新闻传播的失实、传播有害信息、犯罪现象难以杜绝、网络纠纷问题大量存在.其成因在于:忽视媒体公信力的培养,个人传播者的潜在危险影响,缺乏政策法规的规范和监管.鉴于此,提升网络传媒公信力应采取的举措为:完善法律法规,以此为提升网络传媒公信力的保障;加强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其维护网上新闻传播秩序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90后"班主任和"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主体,自媒体不断壮大,高校思政工作的环境已然变成校园、社会、自媒体网络空间"三位一体"的新工作环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单一的"辅导员—大学生"模式真正转变为"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的"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因此高校班主任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卫中 《社科纵横》2012,27(12):123-125
“政务微博”已经日益成为推进官民网络互动的新型重要渠道和平台.从语言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政务徼博的传播效果与以下四个方面密切相关: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权威性、诚信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内容的被关注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中使用的“徼”语言:政务微博的语言信息与传播语境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0.
李钟隽 《学术交流》2012,(12):215-2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客为媒介、以多种移动媒体为终端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传播"应运而生。社会舆论通过"微传播"以病毒式传播方式蔓延,有可能迅速产生"蝴蝶效应",它从产生、扩散到成熟,历经个人意见、优势意见、公众意见三个阶段。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核心要素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微传播"这一平台上得到了全方位的获能和满足。关注微博信息源及诚信度,关注"微传播"流量,率先建立"微传播"专门通道,是促进社会舆论良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大疫情之下,社会大众对网络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不文明甚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网络行为需得到规制与引导。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不当行为可以分为网络违法、网络犯罪与网络失范三种类型。其成因与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行为易受不良媒体影响,以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密切相关。高校可从教育维度、法律维度、制度维度入手,规制大学生网络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小说戏剧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即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传播者,改编为不同的体裁,传播给不同的受众。这就是小说戏剧传播中的改编传播,也可称之为原型的历时性传播。因为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手段均发生了变化,只有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孔维永 《学术交流》2006,(3):182-185
网络媒体框架下的广告传播与大众媒体框架下的广告传播存在着重要差异。在网络媒体的范式之下,由于它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的社会特性,在传播中,公众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力,公众的个性化特征得到大大提升,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属性之下的广告传播,必须以尊重公众的自主权利和个性自由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陈康  赵唯阳 《学术交流》2012,(5):198-201
微新闻是微博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对当今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媒介形态。相对于传统新闻而言,微新闻是建立在微博平台上的新闻活动,微博平台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服务形式,而云传播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传播模式,微新闻的传播模式也是云传播的模式,因而微新闻的传播有其独到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建立在云传播模式和微博本身的特性之上的,包括时效性强、速度快、参与者众、碎片化、易失真以及可控性差等。微新闻对当今社会的舆论构建影响极大,因而有必要对其传播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复杂网络鲁棒性的理论为我们控制微新闻传播网络提供了参考,而信息过滤技术可以在技术上屏蔽不必要的谣言。  相似文献   

15.
郑龙云 《学术交流》2003,(12):145-148
"知沟"是指社会大众由于获取信息量不均等而产生的知识鸿沟。它的存在,造成社会大众在文化、经济、政治上的差异,是需要社会有效机制调控的社会问题。编辑作为职业传播者,本身就对社会教化、文化传播与增值、社会平衡、社会机体的完善负有天赋职责。编辑传播为现代信息社会、为"知沟"的调控注入了更多的智能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类社会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使人们认识这一生活环境而又能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则是影响力巨大而又深远的传播文化.传播文化发展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文化三个阶段.从人类"语文"时候开始,"传播文化"就已萌发,源远流长,对社会影响巨大.使人们在心理上更甚于在地理上的接近.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方法和内容瞬息万变.电影、广播、通讯、广告、电视等媒体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是继电视媒介后网络应运而生,新媒体的诞生及多元化是新一场传播革命,并将传播文化推向颠峰,使传播文化特性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7.
传播失灵:一种基于信息传播非理想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祥辉 《浙江学刊》2012,(2):194-200
传播失灵描述了一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扭曲与畸变现象.它既可以表现为组织内部的沟通不畅,也可以表现为大众媒体层面的失真与异化.通过传播失灵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政治组织的内部沟通与政府、媒体及公众之间的外部沟通统一起来考察.信息不对称反映与呈现的是信息静态分布的不均,传播失灵则指信息进入沟通序列后出现的扭曲.由于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且干扰与噪音无法消除,传播失灵也只能克服而无法消灭.传播完全是理想的,传播失灵才是常态.通过传播失灵这个描述信息传播非理想状态的概念,我们可以去观照、比较和研判现实世界中的传播与治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撑和动力。自2011年以来,慈善文化在微博平台上得以广泛传播,启蒙了公众的慈善意识,并成功培育了众多微博慈善项目,如"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爱心衣橱"、"顺风车"、"暖流计划"等。尽管当下有不少人质疑微博活跃度下降,认为微信将很快取代微博。但事实上,微博公共、开放以及核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媒体属性较之微信更加鲜明。微信由于其圈内好友的私密分享和传播的相对封闭性,在重要议题的扩散性传播方面明显不如微博。微博作为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及舆论阵地的核心地位并未改变。当下,中国慈善事业的基础还很薄弱,全民慈善意识还需启蒙,现代慈善理念、技术、方法等均需要普及,而微博仍是目前慈善  相似文献   

19.
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其传播速度快、信源及信宿分布广泛,具有私密性、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舆论平台之一。鉴于舆论传播主体定位难、把关人缺失和政策法规滞后这些制约手机媒体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因素的存在,应采用手机短信、手机报、微博等多种有效的控制形式,以及分众传播、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等多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对手机媒体舆论进行良性引导,并逐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手机媒体舆论传播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全新的微博时代在我们不经意间已经悄悄走来。微博从其产生开始就具备即时性、广泛性、不可控性、碎片性、再次中心化等传播特征。这些特征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加之利益驱动,如何加强对微博的监管尤其值得关注。鉴于此,为保护微博健康发展,应以公众参与为突破口,以他律为主,自律为辅,使虚假信息得到有效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