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传报告文学"是新时期涌现的报告文学流派之一.它不仅导致了报告文学的深刻革命,而且向传统中国文论提出了有力挑战.它的发展,大致经过了1980年代的发展期、1990年代的兴盛期和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期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报告文学观念的重要变革.它逐步将报告文学传统的旧"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发展成了新"五性"--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与文史兼容的复合性.本文试结合史传报告文学的发展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新五性"与报告文学之"文学"观念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性"问题是报告文学理论建构中的关键,它长期影响着报告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发展.实际上,"文学性"在内涵上不断发展和深化,在外延上不断向"非文学"开放与扩张,从而使报告文学在取得辉煌成就时也逐渐形成新的审美特色,并导致其本体的传统"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发展成了现代新"五性"--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文史兼容的复合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传统的狭义"文学性"积极影响报告文学取得了与小说等虚构文学并驾齐驱的"文学"成就;另一方面,它在哲学、历史等"文化"的挑衅与侵袭下发生深刻变革,并在新旧蜕变、交汇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文学"观念--渗透于"新五性"之中的广义"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报告文学继续在题材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其中最集中、突出的是农民与土地问题或"三农"问题.这一题材创作,不仅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热点或一大景观,甚至还构成了整个文学界或整个社会的一股思潮.其中影响最大或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何建明的<根本利益>,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胡平的<战争状态>,赵瑜、胡世全的<革命百里洲>和朱凌的<灰村纪事>与魏荣汉、董江爱的<昂贵的选票>等.它们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再度繁荣,而且对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的两次精神断裂———报告文学作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迷失———低俗化和审美———低俗化和体制。  相似文献   

5.
宏大叙事产生了报告文学的复兴和繁荣的错觉。这缘于报告文学作家怀有的"史诗"情结,力图以史家博大深远的眼光对某一重大题材进行全景式的、纵深式的把握,以及对轰动效应的追求,这也导致报告文学作家"自我"的失落。而他们与杂志主编的合谋,各种奖项对长篇报告文学的推崇与厚爱也与此不无干系。虽然报告文学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报告文学的复兴在明天,这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6.
龚举善 《学术论坛》2004,(3):111-115
现代传媒的发展与报告文学的转型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从报刊、广播、影视直至今天网络媒介的转轨,报告文学也由最初的口传形式相继转进为纸质报告文学、广播报告文学、影视报告文学和网络报告文学.这或许表明,借助于现代传媒的不断革新,将来时态的报告文学完全可能获得更为博大、灵活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在我国20世纪的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重要的社会传播作用。但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报告文学在社会文学生活中的价值愈来愈低。不仅报告文学不再有80年代和20世纪其他年代里的那种辉煌,甚至到了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愤愤,也有人激辩。事实上,报告文学所以会在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出现生存尴尬,主要是由于其“文体”上“不三不四”的“出身”造成的。由于这种既文学又非文学,既新闻又非新闻的本性特征,客观上造成了社会接受的价值障碍。现在,报告文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我们有必要将它交还给历史。  相似文献   

8.
面对 2 1世纪 ,报告文学肩负着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的双重使命。但是 ,长期以来报告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却是 :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报告文学文体学著作。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相比 ,报告文学理论的系统化研究明显地落伍了。因此 ,如何直面于当代报告文学的对象难题、方法难题 ,建构起一个独具学理品格的报告文学文体理论体系 ,就成了当代报告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刘雪梅的专著《报告文学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 1 2月版 )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部37万字的专著对报告文学的文体理论作了全方…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并不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文体",它是发端于欧洲的国际性写作方式。"非虚构"本源于美国的"非虚构小说",以"非虚构"置换报告文学,缺少内在关联的基本逻辑。非虚构与报告文学之争,反映了文学界对文体基本认知的某种缺失。称名纠缠,一方面造成写实类文学写作、评论等的混乱,但另一方面非虚构也为报告文学文体的优化提供了反思的可能和必要。报告文学需要走出过度的新闻性、过度的意识形态化,通过故事性和个人性的强化,在回到非虚构叙事中建构写实之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报告文学的“文学”成分大大加强,这是应该的,也是报告文学的发展势头.但是“文学”成分的加强并不意味着“报告”削弱,相应的两种成分都应该在报告文学的发展中不断待以充实、强化.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学术年会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召开,年会针对报告文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对影响报告文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年会主题表明,新的启程既是对自身发展的呼唤,也是在寻求自身发展突破创新;年会对报告文学的发展现状、观念范畴、理论研究等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讨.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徐刚就自觉超越自我,由新生代诗人转为生态报告文学作家,专注于生态环境的现实观察和思考.徐刚的生态报告文学题材重大,诸如森林锐减、河流污染、土地沙漠化等,敲响了生态预警的警世钟.徐刚的言说事关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了全球的绿色潮流,及时地揭示了20世纪末中华大地的生态危机,发出了我国生态危机的最初呐喊.在生态灾害频发的今天,解读徐刚的生态报告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报告文学秉持改革基调,不拒多元发展,在历史反思、现实追踪、科技引领、道德审视、生态关怀等方面取得明显实绩.改革基调下报告文学的有序增长,主要受到激情时代的推荡、非虚构审美趣味的召唤和新型媒体的拉动等因素的制约.就转型期报告文学的增长趋势来看,写作理念生态化、文本容量扩大化、文体效益综合化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强势表征.这种强势表征启示我们--思想解放是报告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报告文学葆有文体个性的基本保证,国计民生理应成为报告文学表现的重点,快捷流畅的传播渠道是实现报告文体功能最大化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还应有效创新报告文学的写作机制和切实构建自足自律的报告文学话语体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未来报告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这种介于“报告”与“文学”之间的独特的文学样式,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它能堂而皇之、毫无愧色地登上文学的殿堂,还是近十年来的事。特别是最近几年,报告文学作家多注意于某一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应该为报告文学创作的这种发展态势唱赞歌。本文却想提出几个问题,似供报告文学作家和读者思索。  相似文献   

15.
李春雷的报告文学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宏大叙事的特点。纵观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创作,经济改革就像一条核心线索,贯穿其创作的始终,最终聚合为鲜明的叙事主题"改革"。在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李春雷的叙述不拘泥于个别事件的即时报告,而是以事件为酵母,展开对社会、历史和文化全方位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李春雷致力于报告文学文体新品格锻造的努力,使其创作呈现出跨文体写作的特征。李春雷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望岳 《云梦学刊》2000,21(2):69-72
报告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型文体,它萌芽于“五四”时期,30年代开始了报告文学的自觉创作,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报告文学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成为报告文学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文艺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打倒“四人帮”后,报告文学这朵鲜花开得更加鲜艳,绚丽多姿。本文着重谈谈报告文学的特征问题。报告文学有那些特征呢?报告文学的特征就是报告与文学的有机结合,所谓“报告”,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走过了百年历程,而今正面临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节点.毋庸讳言,无论是报告文学的创作还是理论批评,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混乱和认识误区.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和规律.本文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内容的客观性、思想的批判性、文本的透明性为核心要素的趋同性;二是由反映对象的丰富性、创作主体的差异性、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协同而成的异质性.厘清二者的内涵、特点、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认识并创作报告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兆昆 《齐鲁学刊》2005,(3):106-107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诚地反映社会现实是报告文学的精髓。扫描20 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报告文学的发展与时代同步的足迹。遵循写真求实之道,忠诚于社会现实问题,追求真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仍为当今报告文学创作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文体的存在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即是来源于历代文学对真实性价值标准的不断追求。在现时代,虽然"深度报道"等新闻文体的飞速发展对报告文学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报告文学和新闻报道对文体追求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报告文学无法被新闻文体所代替。就现时代报告文学存在的语境来说,报告文学文体的存在是必然的,它还将继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