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 ,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的角度 ,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 ,不能脱离少数民族传统教育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利益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个民族成为不同的利益群体 ,这是一种客观存在 ,既不能回避 ,亦不能否定。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项经济、社会改革而引发的心理与行为冲突 ,也势所难免。从根本上说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神圣的发展权 ,少数民族人民关注自己民族发展的心情无可指责。重视少数民族利益问题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增强少数民族自信心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以及边境安宁、国防稳固。广义而言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利益与各个少数民族的群体利益是相统一的 ,在这样一种基础上 ,不妨碍各个少数民族的利益群体努力争取各自民族的不同利益。但这种努力 ,往往会反映到民族关系上来。党和政府负有保障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职责 ,维持社会公平要依赖体现国家意志的强制性手段。各个民族在争取各自合法利益的同时 ,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进行反思:女性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的弱势地位;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文化中"人文"与"科技"的博弈;宗教观念对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影响至深;"工具理性"价值取向在当前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表现突出;和谐之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必然选择。希望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知识经验.文章指出:应摒弃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社会多样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及其实践能力的人;要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制保障既取得重大成就,又存在一定问题。在历史性的文化变迁大潮中,如何用法律的手段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一些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因此,要正确把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制保障的重点,确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制保障的内容及其规范体系,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武汉市民族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指出:武汉市制定规范民族法规政策,保证了少数民族在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居住的散居化趋势明显,扩大了民族间的交流;少数民族从事职业多元化,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层次;民族通婚率的提高,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成为武汉市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为民族利益问题,而民族利益问题又集中体现在民族经济利益问题上。调控好民族经济利益的发展,可以带动民族政治、文化、宗教等所有利益关系的调适。针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重点做好摒弃传统保守观念、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工作,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跨越式腾飞,促进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已开始了社会、文化转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巨大中击.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兴旺发达之路.没有现代化、就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但是,一旦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该民族文化的消亡.如何帮助这些少数民族稳定地进行社会、文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在转型期注意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西苗族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 ,由于受民族传统教育、地域文化习俗的影响 ,其民族个性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从远古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商、周、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都与苗族服装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通过了解苗族服饰的原始内涵、内涵的转化与妇女在服饰美术的创作理念 ,了解这一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发展与这一群体个性倾向的关系 ,对现代教育的借鉴 ,对促进民族民间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互相沟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部分正经历着经济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少数民族社会,呈现出迟滞与非协调发展的态势,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国家在指导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在引入现代文化与发展措施时,没有有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化的传播与借取产生主动的对接,从而未能实现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的主动调适,以至于少数民族社会在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非协调、迟滞发展的现状。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之际,深感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与变迁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有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是实现少数民族社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教育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教育在历史上对各民族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对现代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如何进行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兢兢业业地领导了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工作。他和毛泽东等人一起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他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倡导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繁荣,尽力扶助少数民族经济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他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注重培养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赞同和支持各民族团结友爱、交流融合,共同迈向现代化。总之,周恩来为新中国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于民族问题的杰出思想以及他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采取的各项措施,至今对搞好我国的民族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以武汉市的调研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社会交往、生活服务、就业与创业及民族工作等四个部分组成.我们要从发展城市民族经济,发展城市文化,培育和发展族群关系网络,建立新型城市民族关系和理顺城市民族工作体系等五个方面来建构其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的智慧结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知识体系、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皆离不开具体的传人来进行薪火相传。它既离不开大众,更离不开一个民间文化精英阶层,他们是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现代教育体制中对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体系传承的漠视,导致民间知识精英阶层的衰落,而民间知识精英阶层的衰落,又加速了本土知识传承的中断。以纳西族东巴教祭司东巴为例,深入论述少数民族文化传人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印度政府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教育、就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政策和相应的帮扶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印度的做法对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在政治上提升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制定并实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促进少数民族就业的政策和帮扶措施;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利益保护与补偿机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并努力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厚重底蕴;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是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文化主体的塑造,即民族群众现代化理念的唤起和民族文化自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形势变化和争取民族解放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遵从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动员和团结了各族群众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思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