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摩奴法论》、《唐律疏议》对比研究,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婚姻家庭地位等方面,可以看到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要比同时期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高得多,这也正说明了作为中华法系下的唐代法制文明在那个时代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张弛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3(11):99-104
尼雅遗址出土佉卢文简牍中,有大量反映公元3-4世纪鄯善境内诉讼制度的内容,涉及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内容,体现出独特的"三级法官体制"以及誓证、举证制度.判决书采用"封检题署"形制,以"断绳"仪式作为判决书生效的重要手续.由此可见,古代鄯善的诉讼体制已较为完备并受到汉晋律令制度以及印度《摩奴法典》的影响,体现出丝绸之路绿洲商业文化的法律精神及相关特质.  相似文献   

3.
(一)民事诉讼法自古就有。远在奴隶社会时代巴比仑的《汉穆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后期制定的《国法大全》等法典中,已经有了民事诉讼的内容。在我国西周时期的典籍中也有关于民事诉讼的记载。但当时的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是不加区分的,对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同样采取极其残酷野蛮的刑罚。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各国法律中关于民事诉讼的条款都有所增加,内容也充实多了,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相分别的因素。这表明:封建社会的民事诉讼较之奴隶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刑法体系非常发达完善,无论是《吕刑》还是《法经》或《唐律疏议》、《宋刑统》等,都可以说是刑法典。而在汗牛充栋的法典中,却找不到一部民法典或具有民事性质的法典。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法典,如果有,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如果没有,那调整民事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是什么,其性质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部秘藏的《阿勒坦汗法典》被国外学者发现并已公布于世。这对于古代蒙古社会制度史尤其对古代蒙古法制史以及蒙古习惯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自从《阿勒坦汗法典》被发现和公布以来,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内容,因而对于这部法典的研究工作还没能真正开展起来。本文试从《阿勒坦汗法典》发现和整理的经过、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一梗概评介,以引起大家对《阿勒坦汗法典》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五世达赖时期制定的《十三法典》,是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它是古代西藏成文法的集大成者。《十三法典》立法严谨、内容丰富,为清代西藏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会典》是一部“卓尔不群”的宏篇巨典,中国古代独特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赋予了它举世无双的特性。它以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行政管理活动的法规为基本内容,属于清代的行政法典;而做为行政法典,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起着根本大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清会典》是一部合行政法与根本法于一体的特殊的法典,堪称中华法系之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不存在经济法陈界融,徐永宁一"经济法"这个概念,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正1755年出版的帕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进入20世纪。德国学者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在我国,1979年始有述及。什么叫经济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的...  相似文献   

9.
《罗斯法典》是俄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成文大法。古斯拉夫人的习惯法与留里克家族最初几位王公的立法尝试,为该法典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封建关系的成长及伴随而来的此伏彼起的阶级斗争,则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雅罗斯拉夫及其子孙后代苦心经营,为该法典的最后确立做出了重大贡献。《罗斯法典》由简至繁,臻于完备,其间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从中可以窥见古代罗斯历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戴建国 《河北学刊》2012,32(4):61-66
日本元禄十二年(1699年)翻刻本《事林广记》所收元《至元杂令》不是完整地录自当时法典中的《杂令》篇目,而是杂抄元至元前期在行的各种法令、制度而成。因此不能将其视作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法典。其编撰刊行时间,当在前元至元十二年至十四年(1275—1277)之间,是书商商业运作的产物。《至元杂令》明显地烙有金朝法律的印迹,它的编撰刊行,反映了元朝法律由使用借鉴金朝法律向元朝制定法过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视《宋刑统》为《唐律》之“翻版”的认识在法史学界广为流行,实际却失之偏颇。《宋刑统》之体例渊源并非《唐律》,而是唐中后期《大中刑律统类》,而直接的摹本则是相去仅五年的后周《显德刑统》。并且,《宋刑统》与《唐律》相比,内容已出现了体现时代特征的诸多变化。当然,从立法角度看,《宋刑统》又带有“急就章”的特色。此外,《宋刑统》作为第一部刻版印刷的古代法典,对作为封建法典“楷模”之《唐律》及部分唐及五代时期敕、令、格、式的传存与订正,均有弥足珍贵的法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印度逻辑论式的演变及其与西方推论式略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逻辑论式是印度逻辑的核心部分,印度逻辑论式的演变是印度逻辑史的缩影。本文将对印度逻辑论式的演变作一纵的动态比较,并适当与西方推论式作横的静态比较分析。 一、五支论式的提出和确立 印度逻辑论式最初是五支论式,它由公元前六世纪人梅达底提·乔答摩(Medhatithi Gautamao)  相似文献   

13.
南诏世系十分繁乱,而阁罗凤世系又是混乱的焦点所在。它不仅牵涉上起细奴逻,下止阁罗凤几代南诏王谱系,还涉及关于南诏父子连名制的几种不同说法。弄清阁罗凤的世系,对南诏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旧唐书》、《通鉴》、《云南志略》对阁罗凤世系的记载基本相同:细奴逻(《云南志略》作“细奴罗”)——逻盛(《云南志略》作“罗晟”)———盛逻皮(《云南志略》作“晟罗皮”)——皮逻阁(《云南志略》作“皮罗阁”)———阎罗凤。阎罗凤世系争论的出现,主要因为上述史籍与《蛮书》、《新唐书》的记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挚萍 《学术研究》2006,(12):69-74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瑞典催生了《环境法典》。瑞典的《环境法典》是20世纪末环境立法的一个代表作,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本国特色,其法律原则、内容构造、立法技术、法条设计对我国环境立法的现代化有借鉴意义。瑞典环境法法典化道路的选择和促成法典的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蒲鲜万奴,女真人。金章宗、宣宗时期,以副将尚厩局使,后擢咸平招讨使(或谓咸平宣抚使),这样地位并不高,权势也不重,而能在元太祖、太宗拓地万里当之辄靡的力量悬绝形势下,在东北一隅,建立东夏国(《高丽史》、《蒙兀儿史记》谓之东真国,日本箭内亘也从此说),历时十几年。对此应认为是金、元历史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但是,《金史》、《元史》均未为蒲鲜万奴立传,对其事迹的记载也很零散,就是蒲鲜万奴的姓名也歧出不一,这就更须探索个究竟。按《金史·宣宗本纪》记载,贞祐三年,辽东蒲鲜万奴僭号,改元天泰。《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十年冬,金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十一年冬,蒲鲜万奴降,以其子帖哥入侍,既而复叛,自称东夏王。均谓之为蒲鲜万奴。《大金国志》亦称之为蒲鲜万奴。惟《元史》木华黎之孙塔思传则谓:“癸已秋九月,从定宗于潜邸东征,擒金咸平宣抚完颜万奴于辽东。”虽只此一见,但晚出于此的史笈,如《通鉴续编》、《元史新编》则亦称完颜万奴,即如《多桑蒙古史》亦作完颜万奴。  相似文献   

16.
评《中国农业史》任怀国吴存浩先生的新著《中国农业史》,以200多万字的篇幅全面而系统地描绘了中国农业自原始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发展轨迹,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是一部“深刻总结和分析中国农业科技及经济发展历史的开山之作”(郑佩鑫《序》)。《农史》在...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下简称监狱法)是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典。在这部法律中,对罪犯(包括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分别作了专章规定,并把劳动改造纳入教育改造,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以法律形式将教育改造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8.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从《法经》到《大清律》历代成文法典的权衡比较来看,留存比较完备而又有代表意义的,主要有《唐律》、《宋刑统》、《大明律》和《大清律》。《宋刑统》主要是照抄《唐律》,《大清律》是照抄《大明律》,实际上只有《唐律》和《大明律》是真正独立的“典范”。人们一般都肯定《唐律》是我国封建法  相似文献   

19.
刘晓 《文史哲》2012,(1):64-78
元代先后颁布过两部具有法典性质的法律文献汇编——《大元通制》与《至正条格》。《至正条格》残卷在韩国的发现,填补了元代中后期法律文献的空白,使元代各类法律文献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为学界重新认识元代法典编纂体系提供了宝贵资料。透过这两部文献,可以窥知元代立法制度的沿革,亦可了解元代的法典编纂体系及其特色。而编纂时间介于《大元通制》和《至正条格》之间的《经典大典·宪典》既反映了元代的立法思想,亦代表了编纂者欧阳玄、揭傒斯们的一种理想化的法典编纂腏健  相似文献   

20.
儒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前者以《王制》为经典依据,推崇孔子,主张改制立法,是早期的经学;后者以《周礼》为经典依据,推崇周公,主张复古从周,是后世的史学。史学重在记录历史,保存国故,面向过去;经学则要指导现实,经世致用,面向未来。故周公之制已属于旧制度的陈迹,孔子之制则是正当其时之新法。本文通过文献断代的上推证明,《王制》在时代上更加靠近孔子,它很有可能是一部直接来自孔子的改制法典,而不仅仅是一部汉代儒生记录先王之事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