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有意真实歧义的语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建英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79-81
本文把英语歧义分为无意真实歧义和有意真实歧义 ,着重从语用角度探讨了作为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和独特言语技巧的有意真实歧义被运用于文学作品及日常交际中所产生的积极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峰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84
论文分析了汉英混用的成因:方便交流,更具权威性;形式简洁、通用性强;追求流行,标新立异。以及汉英混用的娱乐性、简洁性、委婉性、广泛性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歧义基本类型,指出歧义的积极作用带来的在修辞方面的语用效果及其消极作用的排除方法,同时论及怎样区分歧义与模糊。 相似文献
4.
歧义谬误的语用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语用中, 谬误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其中歧义谬误的存在最为普遍。从语用学视角出发, 我们把歧义谬误界定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 在言语交际中, 如果某歧义现象成为交际双方理解的障碍, 那么该歧义现象便造成了歧义谬误。歧义谬误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语言自身, 而在于语言使用者———交际主体。歧义谬误就是交际主体在对交际语言、交际语境和交际方式等因素的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据此我们把歧义谬误分为语言歧义谬误、语境歧义谬误和交际方式歧义谬误等。在交际过程中, 歧义谬误的责任人可能是言语表达者, 也可能是理解者。避免歧义谬误的有效措施就是针对谬误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唐秀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3):59-61
汉语里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常常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影响正确的表达,并引起误会。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歧义现象,并且能够进行分化,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对提高语言的表达及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7.
蒋丽萍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3):76-79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由来已久。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新视角,以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结合具体语境,着重探讨无意和有意两种话语歧义并提出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9.
英语中的结构歧义是一种常见的歧义现象。结构歧义的出现是因为句子的表层结构相同,但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深层结构。引起结构歧义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讨论因定语和状语修饰关系不明而引起的结构歧义,并提出了排除这些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世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3):49-52
借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定义歧义,进而分析了语言交际中产生歧义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消除歧义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歧义是人类认知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必然产物,在现代语言学发展史上,歧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往往作为拐点而催生新的语言学理论。本文通过对“花园路径现象”、施受不明、语境等的认知分析,我们设想,认知语言学理论可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汉语歧义现象的离析。 相似文献
12.
徐含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101-104
[摘 要]选取了汉语中常见的偏正和述宾两种能引起歧义的句型,以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因变量探讨在这两种句型中句子理解的策略。采用VB编程语言,对所选句子用移动视窗的方法进行呈现。实验结果表明:1在这两种句子中,被试的阅读时间和正确率均没有差异;2在这两种结构句子中,歧义词和解歧词反应时上均有显著差异;3在两种句型中两个歧义词之间的反应时差异非常显著; 4偏正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句子在不同位置上的解岐词的反应时差异显著;5 性别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并且和句型之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以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在阅读刚开始时就已经建立起句法结构,并且对句子的理解是整合的结果,但是对歧义部分的阅读却是即时的。 相似文献
13.
齐超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0-113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其次介绍了同形异义词的分类,并对各类同形异义词及其可能引起的歧义问题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歧义消解的两种方法:一种通过语境,另一种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为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义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34-37
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虽然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交际者往往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停顿、语言环境以及对歧义语言现象作出词语、句式上的增换、变换这样一些方法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16.
从语用平面探讨了“在”字句在语境中突现出来的语用价值和特点,并指出动作“在”字句和状态“在”字句在语用特点上的不同,以及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信息结构模式。动作“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状态“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新信息——新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法、认知、逻辑、语用等角度综合考察了汉语语序问题。考察发现 ,汉语语序在这几方面往往是一致的。认知、逻辑是语序形成的深层基础 ,而语序则是各种语用因素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结构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汉语量词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汉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60-63
丰富的量词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分类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也可分类为人称类量词和非人称类量词。汉语量词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析汉语量词的类别及语用特征,探讨汉语量词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在中国留学4个月的250名韩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追踪,采用口语语篇补全的测试方法考察目的语环境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在人际权势变量下对三种言语行为(请求、建议、提供)实施拒绝时的拒绝策略,并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发现:韩国学生“不拒绝”的数量减少,增加了拒绝策略的使用;韩国学生外部修饰语的使用频率有显著提高,内部修饰语的使用频率有显著提高;拒绝不同人际权势的人和不同言语行为时,修饰语的发展趋势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运用讲求精确性和模糊性并存,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考虑经济原则。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不能靠主观臆断,必须实事求是。歧义并非汉语运用应规避的问题,应正确理解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