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以后,世人对屈原作品有屈辞、屈赋、屈骚等异称,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与世人对于屈原作品的接受有关。这种接受又以屈原作品被编成集为界,分为结集之前的具体篇章接受,和结集之后对于屈原作品集的接受两个阶段。后世混淆了前人对屈原作品这两种不同接受状态下的文体认识。另一方面,后人对屈原作品的接受,受自身所处时代文体观念的影响,依当时的文体观念来认知屈原作品,而没有回归到屈原作品所处时代的文体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2.
楚辞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诗体,自战国末期形成以来,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楚辞独具特色的 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探讨和研读。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楚辞的用韵有了关注。经过对屈原作品转韵情 况的分析和情感表达的研读,不难发现,作为抒情性极强的诗作,屈原作品的转韵与其情感表达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这种 协调性客观上增强了楚辞一类作品的表达效果,增添了楚辞抑扬顿挫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屈原的实际存在成为争论的问题已经很久。廖季平的“否定论”(以下把怀疑屈原实际存在的观点称为否定论)经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介绍于世是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期间,围绕“否定论”一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争论。到了今天,对于《楚辞》所收的作品到底有哪一些是出自屈原笔下,屈原的具体形象究竟如何等问题,仍然意见分歧;但对屈原的存在本身持明确“否定论”的却已几乎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服装·故事     
正衣冠之初人类早期服饰究竟是什么样?它的真实面貌对于我们来说,至今仍没有定论。战国诗人屈原笔下曾有许多生动的形象。《九歌》之一的《山鬼》便有:"若有女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披石兰兮带杜蘅"的句子,生动的描绘出一幅以树叶蔓草遮体的早期服饰形象。  相似文献   

5.
彭咸是屈原作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意象,在前代古贤中,他可能是最触动屈子心灵的。楚辞研究界对彭咸意象的内涵争议很大,或认为他是屈原水死的象征,或认为他是屈原归隐的楷模,也有认为是屈原仙游的伙伴。从屈原作品的实际描写来看,彭咸应是屈原心目中非常理想和崇拜的人物,具有怀信好修、导君不舍、以死誓志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两汉魏晋以来,以屈原行事与作品为母题的“吊屈咏骚”之作成为文人士大夫借此表述内心情愫的重要方式。屈原行事与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为不同时代的文人士大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对屈原行事及其作品的评价也便表现出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与评介标准。屈原行事与作品已经不再作为一种历史的认同,而是迟渐走出历史的局限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之中。不同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对屈原行事与作品的不同阐释,恰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4):53-56
在河南南阳,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屈原的故事传说,反映了屈原文化对该地区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南阳屈原故事传说主要塑造了屈原忧国忧君、忠言直谏、同奸佞作坚决斗争的忠臣形象、爱民如子的官员形象、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民众的保护神形象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有些形象是历史上的屈原应该有和可能有的,有些形象则是民间理想化的形象,是民间根据自己的理想演绎出来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为楚人后裔和楚文化发祥地的南阳民间对屈原的敬仰与爱戴。  相似文献   

8.
陆侃如先生是20世纪较早用新的学术眼光和方法研究屈原和楚辞的学者之一,也是20世纪屈原和楚辞研究的大家之一。但由于他对屈原特别是宋玉的一些作品的真实性有过否定意见,因此当前的楚辞研究界对其多持批评态度。而对其从事楚辞研究的过程、成就,研究方法上的特点,以及疑古过甚的原因等,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兹就上述问题作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新闻作品既有逻辑思维,也有形象思维。一般说来,在导语中宜用抽象概括,而正文中可用形象概括。好的新闻作品应将抽象叙述与形象叙述结合起来。这种记叙特点。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学中已有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麻雯 《北京纪事》2014,(6):36-36
记者:《屈原》的舞美设计没有华丽的大制作,更为回归京剧艺术的本体,请您具体谈谈创作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从屈原作品的人物性格、“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原则,艺术构思境界描绘的虚幻性以及作品中所塑造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了他在中国古典悲剧中的鼻祖地位,及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探讨了其感伤发愤抒情的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苗族的招魂风俗与屈原的招魂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不少兄弟民族都保留了招魂的遗俗,而这些遗俗又与屈原的招魂作品多少有某些联系。但是,我们只要认真地研究一下有关史料、文物及苗语巫词的内容和形式,就可以看到,招魂是苗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屈原的招魂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苗族这种风俗的情况。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想继《屈原族别初探》和《再探屈原的族别》两文发表之后,再向专家和同志们汇报一下自己一些不很成熟的见解,以此求得大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3.
王勃前期受儒家传统诗教观影响,对屈原的认识有偏颇。个人的不幸遭遇,使王勃对屈原有了新的认识。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扩大了王勃作品情感表现的内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是屈原和王勃作品的共同特点。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王勃也受到了屈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山林 《南都学坛》2009,29(6):66-70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信仰、道义、真理、责任,这一切都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他生命的坚强支撑,是他的精神家园。屈原形象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把精神信仰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屈原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屈原引领了中华民族及至人类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潘雪江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7):30-31
走进位于小火瓦巷京剧脸谱艺术大师颜少奎的住所,除了随处可见的脸谱作品之外,也许可以用简陋两字来形容,很难与蛮声海内外的京剧脸谱艺术大师的居处所联系!也就在这里,颜少奎先生把京剧脸谱艺术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路遥在其有限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四个系列:城乡交叉地带有文化的农村青年系列、女性形象系列:中老年农民系列和党政干部系列。其中,有不少形象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当然,也有偏颇和缺憾。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是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楚辞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具有宏阔的视野与充满实在内容的历史分析.郭沫若对于屈原否定论的批驳,对于王国维南北学派差异的新的阐述,对于屈原思想的分析与心理的描述,都具有总结性.而对于屈原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他的文学成就的意义,又都作了超越前人的深化的论述.虽然从“五四”文学革命的角度来体认屈原,有一定的主观化、简单化的缺点,有一些论述根据也不足,同时屈原的形象又再一次被一种新的意识与现实需要所重新塑造,但较之以前的楚辞学研究,仍然让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  相似文献   

18.
两千多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屈原形象。两汉人心目中悲剧的屈原,宋代以后逐渐被塑造成为忠君爱国的圣贤,明清之际遗民学者笔下的屈原则是富有民族气节、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整合与融汇,传统的屈原形象发生深刻的裂变,屈原被分别描写为一个纵横家、巫官、有洁癖的殉情者、法家诗人,还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屈原形象的接受史既反映了接受者的个人心史,也折射出历史群体的政治及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田心铭 《中华魂》2010,(7):52-53
柯岩的作品:崇高灵魂与美丽形象的统一体 我喜欢柯岩老师的作品。读着它,就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倾心交谈,放声歌唱,总是那么气儿顺,那么阳光灿烂,神清气爽,精神振奋,有时甚至热血沸腾。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些作品呢?我问自己。经过苦苦思索,似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辞作家 ,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屈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精髓 ,已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屈原的作品在艺术上有极大的独创性 ,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 ,也有令人瞩目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 ,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