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界对“价”范畴属性的认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配价虽然与句法有密切的关系,但“价”既不属于句法范畴,也不属于句法-语义或语义-句法范畴。动词的价是语义范畴的概念,属于词汇意义平面。词汇意义最终在句法结构中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动词的价可以在句法结构中进行形式验证。  相似文献   

3.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汇的范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把人的认知和语言的关系纳入翻译研究的范围,对翻译研究具有科学的导向和启示。词是翻译中可以传输的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不仅仅是简单的语义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词的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间语义符号的转换,在本质上是语言间认知范畴的转移过程。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的视角,对英汉翻译中词汇的范畴转移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语义功能语法是重视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理论。20世纪末《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的发表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建立。汉语语法范畴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有其独特性,所以其建构也就与印欧语系语法范畴的建立不同。时量范畴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对无厘头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揭示该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机制,及其在语义、句法、语体、叙事结构诸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结构非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提出,语义范畴具有原型效应,应当以基本范畴词为核心,重视多义词各义项间的理据性联系,并通过语义聚合与切分、语义联想等手段,以原型词义为中心,在不同的认知范畴间建立起关联,帮助学习者探索出认知与语言的映合规律.  相似文献   

8.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汉模糊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的认知根源及原型范畴理论界定下的模糊,主要探讨在认知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英汉模糊语言存在的差异,即:范畴体系差异、范畴结构差异、原型内涵差异及范畴的缺失;以期探究语言模糊的实质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回文语言的独特性,绝妙的文字驾驭,是其它修辞所无法比拟的。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回文的语义范畴,认为回文语义存在一定非范畴化特征,即在语义上表现为范畴成员逆向对称重叠的并列组合关系;句法上,范畴成员位置移动,突破了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的常规限制,使得回文的后部分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语境上,在认知参照点的作用下,回文的前后部分语义关系可能相似而形成统一关系,也可能相反而产生对立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回文语义发生非范畴化变异,在语用功能上违背了常规语言关系的限制,从而实现回文前景化语言的震撼性修辞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义范畴不仅具备原型性、开放性、向心性的特征,还有离心特征,即语义范畴成员有不断挣脱并远离范畴的趋势。其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创新需求,意义的主观化是这一离心趋势的牵引力。向心性保证了语义范畴存在的完整性,而离心性为范畴的开放及范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语义范畴成员的离心运动结果引起语言创新,人们通过概念合成对创新语言进行识解。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范畴化与语言的结构和单位密切相关。在运用语言的范畴化理论对言语幽默的本质进行分析后,发现语言系统范畴化的过程中会生成言语幽默。通过词的语义范畴与语境意义匹配、关联不同范畴事物、语言的范畴化的内在机制以及语言的范畴化的特征四种技能与知识的训练和习得,交际主体的幽黙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升。同时,言语幽默的相关研究也会对揭示幽默主体语言的范畴加工过程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范畴原型性与语义典型性是原型语义学中的两个概念。范畴原型性表现为能最大限度地抽象概括某一范畴的语义特征和属性,是人们对范畴的抽象认知;语义典型性表现为除某一范畴典型成员之外其他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们对各种范畴意义的具体认知。在语义研究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意义分析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3.
从范畴化角度看,汉语复合词的语义功能是实现次范畴化,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为“范畴特征+范畴”。汉语复合词的从属成分具有分类性,凸显范畴特征,范畴特征可以分为对比特征、标记特征和突出特征三类。复合词的核心成分表示范畴,但表示不同层级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范畴特征语素与不同层级的范畴语素组合,实现汉语复合词不同层级的次范畴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介词是语义的形式标志,语义关系的清晰认识必须从语言成分范畴及次范畴上,以及从词语的选择性上加以说明.通过对时间格的研究,在100万汉语普通话语料的基础上,梳理出时间格后NPK的次范畴种类,统计出现代汉语中各时间格的介词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目的范畴内在隐含着因果性,同因果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的范畴主要表现为主观倾向性,含有预期性及能动性;而因果范畴表现为客观倾向性,不含有预期性及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畴,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首先,提出沿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语法结构的顺序建构致使范畴的研究思路;其次,探寻致使形成的认知根源—驱动图式和语义核心—致使力的传递,得出致使语义结构式;然后通过一套变量来控制语义结构向语法结构的映射,以期建构致使语法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7.
人体词语的语义能够跨越“人的肢体”语义范畴进入“抽象事物”、“思想感情”、“行为活动”、“空间方位”等语义范畴,源于存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跨界基础:客观上的人物同类和主观上的求新。人物同类,使人和动物、植物、非生物间的跨界能够得以实现;主观求新,使语义从一个范畴跨界到另一个认知主体所想要表达的范畴时所使用的新鲜隐喻(包括新鲜转喻)的形式能够得到接受,新鲜隐喻约定俗成后成为规约隐喻进入语言体系。这一研究对探究词语语义演变具有一定价值,结合语义学相关理论以及认知规律,于网络流行词语发展迅速的今天,可引导建构高质量网络语言和规范现有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大成果。在该理论框架之下,语义即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基本范畴层次是典型的原型范畴;在此基本等级上,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或向下区分为下属范畴。文章以该理论为切入点,从基本等级词汇构词、同一语义范畴内部及不同语义范畴之间语义场的形成、事件范畴中的语义搭配、下属范畴词汇的重要性及词性语法范畴方面探讨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分类的心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而范畴化的产物就是"认知范畴".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的、模糊的认知过程.世界上的任何范畴都是模糊范畴,语法范畴也不例外.认知范畴与语法范畴在典型与边缘、范畴与范畴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下位范畴词的词汇构成层面的对比研究 ,以及认知范畴的历史变迁性两个角度来说明基本层次范畴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