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玉器鉴定中,仿古玉的辨别最为困难。因为仿古玉起源早,历史长,到清代达到它的鼎盛期。介绍仿古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重点考察清代仿古玉制造采用的种种方法,并指出了鉴定仿古玉的一些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8,(21):122-124
礼物一、巧夺天工的仿古雕 仿古雕和云锦、剪纸被称为南京工艺三大宝。南京雕刻行业再全盛时.主要门类有牙雕、木雕、玉雕、雨花玛瑙雕刻、竹刻、刻字、木制工艺品、泥塑、瓷雕。仿古雕就包括仿古木雕和仿古牙雕。这样的仿古雕作为文物真品的复制品和仿制品一般都是用于出口,满足一部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外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中有着先行者与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图书报刊印刷、出版、发行以及电影、唱片、教育产业等诸多文化产业领域都创立了多个"第一",它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多元业态共生的局面,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总体格调,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形成。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视域看,它不但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先行者,而且还是现代文化产业"中国化"发展的推动者、见证者,它证明了现代文化产业只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才有发展前景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文化产业对当代社会具有文化性的功能,它是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经济利润的增长点,是一种有利于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同时,文化产业也有利于扩大城市就业,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位置日益凸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2位,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日本  相似文献   

6.
《淮海文汇》2005,(6):F0004-F0004
户部山久负盛名,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300多年的商业传承。它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史称南山。现在的户部山以古迹戏马台为中心.依山顺延,气势恢宏,突出了明清建筑风格.是一块较为完整的仿古建筑群。它既有古典建筑神韵,又渗透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是徐州的新八景之一.已成为古城徐州的又一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揭示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模型,截取2005—2007年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分析其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文化产业关联度较高,商贸业、教育业与文化产业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2022年出版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著作、蓝皮书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2022年文化产业研究聚焦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消费升级等热点主题,其中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化元宇宙研究成为学术爆点,反映了学术界对学术前沿、产业发展和产业新业态的广泛关注。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企业和园区、地域文化产业等传统议题上,学者们更加关注概念拓展、研究视角、统计分类、新业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文旅融合等问题。文化产业核心区学术期刊群基本形成,学术会议重视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2022年文化产业研究主要存在文化产业基础理论重视“文化属性”忽视“产业属性”、文化产业年度报告缺乏详实的统计数据和深度产业分析、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成果数量少、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缺乏案例总结研究、对文化产业政策关注度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应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开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研究、加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从湖北、湖南、河南三省文化产业横向比较来看,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既具有重要特点,又存在一定差距。湖北要加快文化产业强省建设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加速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加快实现文化产业预期指标,着力抓好五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身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和彰显者,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研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相比,需要抓住文化的特性,把一些适宜于产业发展的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本身又是一种观念形态,是文化创造者创意的感性显现,因此文化产业又可以称之为创意产业。在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时,我们必须把文化产业纳入社会发展进步的轨道上加以考察,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文化、文化化、审美化和休闲化。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对待,将成为未来若干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依据国家最新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结合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从实用性、可行性、前瞻性视角出发,全面探讨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未来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兼词“诸”本来就相当于“之于”,因此“诸”字后面不能再跟介词“于”。典范古文从未出现“诸”、“于”连用的句式,因而“公诸于世’之类的用法无疑属于谬误的仿古。这种谬误仿古未被语言学专家认可,在社会上也没产生较大影响,不具备约定俗成的条件。对语言使用上的不规范现象,不应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那些生命力强、流传面广的谬误仿古和一些本来不规范但已约定俗成的用语,应当予以认可;而对那些既不合文法、事理,又不通俗生动的错误用语,在它们还未形成气候之时,则应正本清源,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3.
就文化产业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来看,统筹城乡文化产业是贯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纽带。巴蜀文化内涵与行政区划不同,它将川渝连成一个无法分割的文化整体。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对于川渝两地有非常特殊的战略意义。有鉴于此,川渝两地文化产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远比全国其他区域性文化产业的合作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战略地位影响着国家软实力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文化产业历经不同阶段演进与波澜起伏,形成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科技创新三个维度的演变逻辑,表现出思想文化导向与文化经济建设的贡献特征,也衍生出文化产业均衡性、文化产品供给力与文化产业创新度等问题。探索并剖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变迁、逻辑主线与发展特征有利于梳理国家文化产业的创新脉络,把握文化产业的运行规律,厘清文化产业的要素与方向,并获得文化产业引导规划、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构建、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加强,文化产品商品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日益密切。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将文化生产力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平台。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以制度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有计划地形成若干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建成规范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下大气力抓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虽说古董家具在近年拍卖会上出尽风头,但实则与当代人在做的仿古家具相去甚远,存在着本质的价值区别。那么,是不是说仿古家具就上不了拍卖台面,就创造不了价值?当代家具如何登上拍卖市场?拍卖机构选择拍品的标准有哪些?福建家具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街道,如何在科学发展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养文化产业队伍,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极文化产业所在的产业领域前景十分广阔,并有可能形成世界级的中国文化产业项目。但它又是一个具有很高门槛的领域,需要具有较强的太极专业水平、现代化的运营理念,文章在阐述了太极拳文化产业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我国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深圳作为一个文化的后发城市,迅速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契机,使文化产业硕果累累。深圳要想成为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新对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