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悠悠兄弟情     
正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代。我家兄弟二人。我有一个比我年长8岁的哥哥。哥哥从小就关心我、心疼我。有了好吃的让我先吃,有了好玩具让我先玩儿。我则是以小卖小,当仁不让。我们兄弟二人相处得非常好。我从小就像哥哥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2.
一润 《百姓生活》2014,(1):40-41
在浙江宁波鄞州,普通女子方亚儿除了自己的3口之家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家庭:中风偏瘫的“爸爸”、患胰腺癌的“妈妈”、智障的“哥哥”、右手残疾的“嫂子”和两个“侄女”。20年来。方亚几无微不至地照顾亡友全家老小,使这个不幸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相似文献   

3.
宁子 《山西老年》2011,(12):30-30
他哥哥在一家私企上班,收入不高,嫂子下岗,有了孩子,哥哥一家三口索性就跟父母住在一起。用哥哥的话说,爹妈年纪大了,住在一起方便照顾,还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4.
罗伟  杨洪霞 《百姓生活》2014,(11):41-42
这是一个独特的家庭,家中目前仅有79岁的嫂子和64岁的小叔子两人。小叔子自幼身患脑瘫智障,嫂子自从嫁入这个家庭起,就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随着公公婆婆及丈夫的先后离世,嫂子更是成为了残疾小叔子的唯一依靠。随着岁月的流逝,嫂子步入了古稀晚年,成家了的儿女要接她去同住安享晚年,但她说:"我走了,你们的小叔咋办?"光阴荏苒,一晃60年过去了,至今这个如母长嫂还在无怨无悔地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她,就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的庹新梅老人。  相似文献   

5.
正"姑嫂姑嫂,烦恼不少",说的是家长里短,嫂子和小姑的关系常常是"难弄"的。而在龙湾,却有这么一个嫂子,照顾患病小姑整整已有39年个年头了。嫂子叫王爱月,今年61岁。小姑叫丁秀莲,今年59岁,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39年里,爱月不是没有抱怨过,有时也会被小姑气得上火,可是她仍然坚持将小姑带  相似文献   

6.
吴保善 《老友》2011,(6):24-24
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随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有时心情不愉快,我就会去我哥哥那里住些日子。哥哥同院有一个叫陈玉枝的姑娘,年龄和我差不多,我俩玩得很好。记得是1951年元月份,我又去哥哥家里。嫂子告诉我,陈玉枝参加了工作,在银行上班。我们说话的时候,陈玉枝下班回来了。一见到她,我就说:"祝贺你参加了革命工作!"陈马上说:"你怎么不参加呀?我是报考郑州行政干部学校后被分配到银行工作的。"接着她又讲:"郑州行政干校马上又要招生了,你去报考吧!"听后,我先是高兴,但马上又觉得灰心。因为我已弃学多年,肚子里空空的,拿什么去考?  相似文献   

7.
法律咨询     
编辑同志:去年,我哥哥在保险公司投了一份保险金额为10万元的人寿险,但没指定谁为受益人。今年2月,我哥携妻儿回老家过春节,途中不幸发生车祸,父子当场死亡,我嫂子受了轻伤,就我哥的遗产分割,其它部分我父母和嫂子没有异议,但对这笔保险金,双方分歧较大。请问,我父母能否继承这笔保险金?若能,可继承多少?  相似文献   

8.
张田 《北京纪事》2018,(4):23-27
2017年12月的某一天下午,我按约定时间来到北京儿童医院采访贾立群大夫.这一天阳光温暖和煦,湛蓝的天空上还挂着几朵白云.这次采访任务让我有些小小的激动,为什么呢?第一,30多年前我曾是这里的一位小患者,我对北京市儿童医院有着美好的记忆.6岁那年,我因患有过敏性紫癜住进了北京市儿童医院,我被分配在一个很大的儿童病房里,尽管住宿条件很好,但没有家人的陪伴我依然感到非常害怕.每天除了要吃许多不同种类的西药和中药外还要按时打针,强烈的回家愿望让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负责照顾我们的护士阿姨和大夫们看出了我的情绪不好,都对我关心备至,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没过多长时间我就适应了新的环境.我至今都还记得那个为我们偷偷播放《西游记》的医生哥哥,他为了照顾我们这些暂时远离父母的小患者,竟然违反了医院的规定,答应让我们看完《西游记》后再开始休息.就在我们津津有味地看孙大圣捉妖的时候,他则默默地站在办公室门口给我们"放哨",他的姓名和样子我早记不清了,但我敢肯定他一定是我见过"最帅"的大夫!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刘双苹,在海淀区金尚嘉园社区主管工青妇、文教、卫生工作。我讲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这故事没掺半点儿水分,是我亲身经历的。姐姐,来到世上就是重度残疾我有个姐姐叫刘密京,今年已经51岁了。与别人不同的是,她是个重度残疾人,患小儿麻痹症从小生活无法自理,自出生之日起就需要家人长期照顾。  相似文献   

10.
小波 《社区》2009,(32):27-27
我3岁那年,父母在一次沉船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12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哥哥也撇下了我。那时候,嫂子刚刚嫁到我家。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家中除父母外还有两个哥哥,当父母倾尽家底为两个哥哥成了家以后,家中已一贫如洗了,正上高二的我因为没钱不得不辍学回家。 此时,很多中国女孩纷纷嫁到国外,在我的一些同学中,就有几个人嫁到了国外。后来,她们经常回来探亲,连她们的父母也能借光去国外探亲、工作,很多人在国外干了两三年后回来就成了富翁,买房子、买车,让人羡慕不已。 我的两个嫂子积极鼓动我嫁个外国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也使我做起了异国新娘梦。后来,一个德国人主动提出为我物色一个条件好的对象,我家人立即东挪西凑,凑齐了三万…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1,(5):4-5
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这让我们一家人悲伤欲绝。时间这副疗伤药使我们受伤的心渐渐痊愈。哥哥虽然只比我年长八岁,可已经开始照看这个家并照顾我和母亲了。  相似文献   

13.
邓迭云 《社区》2014,(29):59-59
哥嫂初添了小天使,正上班的我只得请了半天的假,直奔医院而去。两小时后,我在医院的门口下了车,向前望去,喜形于色的哥哥早已在门口等我。尔后哥俩快步地走到了嫂子休息的房间。一进门,我便看到嫂子虚弱地倚靠在床上,带着一抿微笑专注地打量着旁边躺着的小天使。我忙不迭地走到小天使的身旁,嫂子也亲切地向我寒暄起来,尔后便聊起了小天使的出生和养育。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母亲为我哥哥带孩子做家务10多年了,本应换取儿子的一片孝心。可是当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时,我哥哥竟不愿尽做儿子的义务,经常不给母亲吃饱穿暖,更不愿给老人治病。每当母亲与他评理时,都遭到他的谩骂。尤其是母亲患重病期间,也不送去医治,却捎信要我这个身居几百里外的女儿来照顾。等我远道赶来时,老母亲已奄奄一息。经送医院抢救,母亲虽已脱离危险,但因长期挨饿受冻身体已变得十分虚弱,丧失了行动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在母亲已被我接到家里悉心照顾。对哥哥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我十分气愤。请问,我能代母亲到法院控告哥哥吗? …  相似文献   

15.
亲亲的嫂娘     
我的老家在赣南山区,嫂子嫁给我哥是在1968年,那时我还未出生。次年夏天,多病的母亲生下我后一病不起,溘然长逝。此时,嫂子也生下了侄子大强。母亲的离去,让嫂子  相似文献   

16.
嫂子退休后,做了专职的婆婆和奶奶,尤其是她当奶奶的那份热情,用时尚的话说叫"孙奴"。从她的小孙子呱呱坠地开始,嫂子就全力以赴,小孙子除了吃奶,都是嫂子在照顾,就连晚上都是她搂着小孙子睡的。问她累不累,她乐呵呵地说正在享受做奶奶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7.
感谢您,妈妈     
妈妈,有一句话珍藏在我心里很久了,可是,我一直难以开口,今天,我选用这种方式向您表达:“感谢您,妈妈!”感谢您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每您都会让我有均衡的饮食,米饭加适量的蔬菜、肉类、水果等等,让我从一个几斤重的婴儿,长到一个六十多斤重的女孩,真不容易啊!您让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让我尽情地享受母爱的温暖。有人说,母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我是那么幸福,那么快乐,您是我快乐的源泉。感谢您对我学习时时刻刻的关心,让我从不会说1、2、3到,到会做很难的奥数难题;从不会念a.o.e到会写许多漂亮的字,会写几百字的文章。每天晚上,您都…  相似文献   

18.
我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她处处关心我。不知什么原因,渐渐地,我感到妈妈的关心有点多余,有时甚至烦人。我做功课时,妈妈有时会突然喊道:“把头抬高些!”看电视时,她又会喊:“远点,别太近!”晚上睡觉时,她又会不厌其烦地说:“手伸进去,别打散被窝!”这些话天天听,我常常会不耐烦。我想我完全可以照顾自己,妈妈根本不必唠叨。  相似文献   

19.
我哥我嫂     
嫂子走的太突然,赶到家时她已入殓。虽称嫂子,但她年长我近20岁,真可谓"长嫂似母"。巷里帮忙的人都说嫂子前世修得好,活了70多岁没病没灾没连累任何人就走了。全家人都很悲痛,唯独我哥坐在椅子上紧蹙着眉,不知在想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一家     
我家有位亲戚,住在钟楼后面的娘娘庙里,我从小就常和母亲去那儿串亲戚。亲戚家有两个和我年岁差不多的小哥哥,经常带着我在娘娘庙里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