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电视置于全球化和网络新媒介环境中,通过介绍科技媒介新生态下变化了的电视时势和相关概念,中国网络视频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电视市场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了以广电总局政策为代表的政府规制行为及其所反映的技术发展、受众需求与媒体反应等,考察了中国电视在媒介制度制约和网络文化影响下,以新渠道和新方式开展的传播行为,认为中国视频传播面临诸多制度性困境,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年来,新信息传播渠道、平台的出现影响了传媒生态,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受到冲击.电视媒体在终端和经营两个层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未来电视机在视觉特性上会继续改进,同时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会更具网络特性;视频终端的多样化,多“屏”具有融合趋势;媒体机构方面则需要布局更广的电视产业链,以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去经营.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它为观众提供更精良的节目、完善传播效果的同时,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电视媒体如何转变传统模式寻求新的生存之道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文章将针对全媒体时代给电视带来严重冲击的情况,对其生存之道进行探析,希望能对电视早日摆脱困境做出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中"扮演"的存在是否合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话题.文章试图从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西方纪录片的理论探索及实践,人类在寻求真实的过程中对展现过去时空的内在需要等几个层面,说明"扮演"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统筹功能表现为“互联网+”和“+互联网”,前者强调互联网的主导作用,后者突出传统行业的主导作用。“互联网+”统筹功能的路径是作为技术形态和思维方式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互联网+”的方法论价值是“化”,通过行业间的跨界融合和组织创新,实现所有行业互联网化。  相似文献   

6.
伴随电视在20世纪90年代步入中国的千家万户,"看电视"作为一种主流生活方式的地位即在国人社会生活中逐步得到确认,并在此后经历多种变动、形成复杂影响。本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媒介实践为研究逻辑起点,着眼于国民"看电视"的历史视角,考察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文化的变迁,在自下而上的视点观照下把握中国电视何以历时性构造社会生活,进而据此在社会文化语境下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电视面临的转型问题,并基于"观看"和"观看者"两个关键概念商榷电视重返"日常性"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媒体网站的个性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各种媒体的“触网”大潮,个性化越来越成为网络媒体争夺点击率的一个重要资本。作为传统媒体中处于龙头老大地位的电视,想要在网络世界里保持不败,同样需要确立自身的个性。网络既为电视提供了多样化、多形式、综合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又提供了向其他媒体学习的机会。充分认识网络的传播规律,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才能使电视媒体网站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电视界,一直都存在着“主声论”和“主画论”两种争论,这种争论持续到今天仍然没有定论。电视这个传播媒体应该是以声音为基础,画面为手段,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每一种声音都影响着观众对所看见的东西的反应,每一个图像都决定着观众对所听到的声音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将女性主义研究介入到电视艺术学中,是电视艺术学跨学科性的必然.中国自己的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不应该只是对西方研究者的机械模仿,而应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电视文化,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电视研究,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去重新审视男权中心意识下的中国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因特网上的信息有六大特点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和交互.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利用,国际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工具.人们不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客选择性强、查阅资料便捷性高、交互性好的优势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传媒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但电视媒体涉及面广、技术含量少、成本相对低的优势也是网络所暂时不及的.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入手,对网络传播对电视业的巨大冲击、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及电视传播如何利用网络传播发展自己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笔者认为,互联网传播在给电视传播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给电视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视传播必须抓住机遇,依托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借船出海,借水行舟,努力发展自己,形成后发优势.如果策略、政策、引导、管理和经营得当,电视传媒完全可以借网络传播这个强大手段发展自己,挥洒自如地开创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因其各自的媒介符号特征的差异而表现出在类似线性(单一文字或声音)或场性(声音加图像)的传播样态的区别,线性传播必将带来线性思维,场性传播注定诱发场性思维,这样过于直接的推论稍显简单,忽略了受众在接收信息过程中主动处理信息的能动性,易流于"形式决定论"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以个体化的叙述视角、伦理化的叙事结构,在悲喜相间的艺术张力中,反思与再现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生活与人生命运,缅怀那无法忘却的在知青年代谱写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文化曾经辉煌过 ,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 ,由互联网营造的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已有的社会交往和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4.
"真实电视"之所以成为"真实电视",赤裸裸的展示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主要的收视兴奋点甚至来自人性的弱点、阴暗面的揭露)是其核心理念,而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价值观相去甚远,"真实"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抑或根本就是打着真实的幌子,给观众提供的仍然是一个通过剪辑、加工和选择的虚拟世界?要让观众在电视机前欣赏与分享别人人性中的丑恶,以看到别人受伤害为乐,这无疑是与讲求诚信、宽容、合作、和平共处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合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打着真实的幌子,攫取巨大的商业利益才是"真实电视"的真实面目."真实电视"要在中国生存和发展,怎样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一种文化的平衡,这是国内电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闫俊杰 《新天地》2011,(12):482-483
原本只应用于军事的网络,如今已涉足媒介传播的各个方面。面临网络媒体的强势登陆,电视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介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文通过对于网络与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在特征和属性层面的比较,为电视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建言建策。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其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信息符号,快速迅捷的传播时效,家庭式的接收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优势。电视传播也存在不足和局限,诸如:信息转瞬即逝;线性传播影响观众的自由选择;电视传播的基本符号画面,不善于表现复杂的观念性内容。另外,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电视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单向性。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与挑战,电视媒体应积极利用因特网弥补自身缺陷,增强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开拓电视节目反馈渠道,增添谈话节目色彩,大力推进电视节目网上直播,并实现信息双向、交互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持续热播,一种新的相亲形式——电视相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视相亲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迫于压力,不得不去相亲;摆脱心理不适,自愿相亲;电视相亲是手段之一等。根据电视相亲热的现状和原因,可以从调整心态,心理健康;拓宽交际,增加机会;理性看待,变更标准;对于现状,平常心看待等方面,理性地看待电视相亲热。  相似文献   

18.
唐义 《老友》2012,(4):45-45
如今网络新词频出,那天在报上我看到“拍客”一词,觉得既新鲜又好奇,于是上网查了查。原来,“拍客”不是什么天外来客.也不是对摄影技术高的人群的称呼,它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各类数码设备(如相机、手机或摄像机等)拍摄图像或视频,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后.上传网络并分享、传播影像的人群。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种思潮以及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因素的冲击,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遭遇质疑,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能否客观全面地对待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新形势下科学文化方针政策的制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等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大数据?”、“跟我有什么关系?”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大数据,心中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当我们知道了大数据的特性,也找到了相关性,接下来就是靠着它创造出价值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