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梅兰芳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也是把中国京剧推向世界的先驱之一。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把京剧艺术真正推向世界,为京剧艺术赢得国际声誉,给世界戏剧以积极影响,在各地掀起了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的热潮,为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意在沿着梅兰芳大师  相似文献   

3.
韩旭 《北京纪事》2015,(11):63-64
早在2015年年初,北京京剧院公布了年度品牌活动,其中就包括了为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展开的各种演出活动,以及特别推出一部新编现代戏《裘盛戎》。《裘盛戎》也成了继《梅兰芳》之后,第二部以京剧艺术讲述京剧艺术家的戏曲。裘先生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采薇 《社区》2014,(23):16-17
2014年是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是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也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现已成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象征,他在北京生活的半个世纪,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故事和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5.
韩旭 《北京纪事》2014,(1):35-42
这几年,要说北京京剧院是全国最忙碌的院团,恐怕没人会提出非议。从2011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跨年度的“唱响之旅”“每周一星”,到2012年为赵燕侠、赵葆秀、燕守平等名家举办专场,在“青京赛”斩获多个金奖,送别张学津、姜凤山等艺术前辈。再到2013年的“传承之旅”全球巡回演出、“每周一星——2013年北京京剧院送大戏下基层活动”、“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之双甲之约”,以及小剧场的演出……其演出质量之精、场次之密着实令人惊佩。  相似文献   

6.
从2011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跨年度的“唱响之旅”、“每周一星”;2012年为赵燕侠、赵葆秀、燕守平等名家举办专场,全年完成惊人的800场演出,在“青京赛”斩获多个金奖,送别张学津、姜凤山等艺术前辈;到2013年的“传承之旅”、“双甲之约”,以及为张建峰、张云、侯宇等青年演员举办专场--“唱响之旅”“传承之旅”“魅力春天”“每周一星”“双甲之约”等品牌及“九大头牌”“青年领军”“八十精锐”等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并有了市场号召力。再到2014年,“双甲之约”的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外巡演,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北京京剧院建院35周年新编剧目的展演活动,“梅花香韵”北京京剧院梅花奖获奖演员展演活动,小剧场京剧《惜·姣》《马前泼水》《浮生六记》等展演活动……四年来,北京京剧院无论在全年演出场次还是青年领军的塑造上都领跑全国京剧院团。那些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让海内外的戏迷、观众朋友大饱眼福;院里一批批新生代青年演员的出现,又让关注京剧的人们看到了这门艺术的未来与希望。而在一场场新戏、好戏上演的背后,在一位位实力新人脱颖而出的背后,是京剧院的体制改革--项目制发挥着它无形无限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其四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代表剧目,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排演的最后一出新戏,堪称梅(兰芳)派的艺术高峰,也是梅派剧目传承最为广泛的剧目之一.该剧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未,在梅兰芳大师亲任团长的梅兰芳京剧团为班底,创作演出了《穆桂英挂帅》,轰动一时.后梅兰芳京剧团并入北京京剧团,也在演出这个戏.80年代北京京剧院成立梅兰芳京剧团,梅兰芳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亲任团长,传承演出了该剧,并且将该剧传授给董圆圆、胡文阁等弟子传人,使这出梅派经典剧目在北京京剧院成为经典保留剧目.  相似文献   

8.
程砚秋先生(1904—1958)是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在一生的演艺生涯中,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程派艺术,并成为“四大名旦”之一。2003年12月上旬,京中举行“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因与会者谈论的主题都在京剧方面,所以主持人指定我专论程先生与昆曲的特殊关系。为此,我在12月6日下午发言的题目是《程砚秋先生的昆曲演唱和曲学成就》(已载于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程砚秋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9.
双城 《金陵瞭望》2008,(23):12-14
11月1日这一天,甘家大院的戏园里异乎寻常地热闹。甘氏家族后代80多口人从海内外赶来,举办了一场家庭盛会,以演唱京剧、昆曲的方式“纪念甘贡三诞辰120周年,甘南轩诞辰100周年,甘律之诞辰90周年”——  相似文献   

10.
正这几年,要说北京京剧院是全国最忙碌的院团,恐怕没人会提出非议。从2011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跨年度的"唱响之旅""每周一星",到2012年为赵燕侠、赵葆秀、燕守平等名家举办专场,在"青京赛"斩获多个金奖,送别张学津、姜凤山等艺术前辈。再到2013年的"传承之旅"全球巡回演出、"每周一星——2013年北京京剧院送大戏下基层活动"、"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之双甲之约",以及小剧场的演出……其演出质量之精、场次之密着实令人惊佩。  相似文献   

11.
观闻 《北京纪事》2015,(11):65-66
2014年底,新编京剧《裘盛戎》的创作便提上了北京京剧院的日程。2015年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一般剧院会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纪念。这一次,李恩杰院长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创排一出展现裘盛戎先生舞台经历的新编剧。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让剧团为之一振,尤其是裘派艺术的继承人,都希望通过新剧目的形式,更好地再现裘盛戎先生为戏痴狂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标志着中国现代京剧一个辉煌的高点。自年初纪念一代京剧名伶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开始,1995年11月天津又以宏大的气魄举办了首届中国京剧团,一时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声震海内外;其后,上海京剧院挟《曹操与杨修》等四大剧目进军北京大学区免费献艺,结果盛况空前,“朝野”震动。就在这一片紧锣密鼓声中,曾有“京剧都”之称的北京却于沉寂中显出些许尴尬。那么,在新的一年中,京剧剧坛究竟会出现怎样一个格局呢?京剧作为中国第一大戏曲又将如何发展呢?“京剧都”兴“京津沪”“京剧都”虽从未正式命名,…  相似文献   

13.
《北京纪事》2013,(12):112-112
由北京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主办,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长安大戏院协办的著名京剧教育家李文敏教学生活50年纪念演出于10月11、12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  相似文献   

14.
风雨兼程,北京京剧院已走过了32年的荣耀岁月。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流派艺术大师为北京京剧院艺术品牌的确立与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北京京剧院可谓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研究总结张先生对马派艺术的贡献,深入探讨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未来,积极推进张学津先生及马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于2017年12月15日举办了“纪念张学津先生暨京剧马派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张君秋艺术研究会、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北戏等京剧表演、教育及研究机构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艺术现象。他们毕生为京剧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他们经由艰苦生活历练和伟大艺术实践所积累起来的舞台经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极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福州籍著名画家郑乃珧先生诞辰100周年。近日,为纪念这位大师,“画坛巨擘百年辉煌”——郑乃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州画院开幕。  相似文献   

18.
92岁的谭门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原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工琴生先生深情地追忆1946至1958年与梅兰芳大师同台献艺的12年。他谙熟梅派艺术之美,从美的化身、美的创造和美的戏德三个方面畅谈了鲜为人知的舞台轶事和精辟独到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19.
《北京纪事》2013,(3):42-42
<正>众所周知,北京京剧院是由"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九位京剧艺术大师奠定的。2013年1月14日,九位大师的塑像在北京京剧院办公楼"相聚",由大师的家人、弟子传人完成了塑像揭幕仪式。其中,为马连良揭幕的是马先生的女儿马小曼和马派弟子穆雨。谈到这次塑像揭幕,马小曼动情地说:"今天很激动,感谢领导和北京京剧院的同事们,给我父亲落成这个塑像,说明他们没  相似文献   

20.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2):F0003-F0003
李国香先生是西北民族大学已故著名教授,在国内维吾尔语言文学领域是泰斗级大师。2011年是李围香教授诞辰90周年,为了纪念李国香先生,促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的“纪念李国香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即将在中国西北重镇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