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山岩画是我国古代游牧人文明历程的画卷,它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录了阴山地区历史时期游牧人牧业文明的历史作用。富于流动性的游牧民族善于传播文明,为古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而对于这些沉睡了数千年岩画的研究,其可行的方法之就是民族考古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丰富精美的艺术宝库中,人们熟知有壁画、石雕、装饰图案等等,但还有一种极为丰富的艺术作品——岩画,直至现在尚未被人所注意。阴山山脉是已经发现的岩画中最为丰富的地方,是欧亚大陆北半部丰富的岩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伟俏丽的阴山山脉,象一座青铜铸成的屏风安放在内蒙古的中部,我国历史上纵横于蒙古草原的民族,都先后在它的身旁生活过。同时,这里又是华夏族(汉代以后称汉族)与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频繁交往的场所。因此,绵亘的阴山山脉,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和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友爱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阴山岩画的美学审视班澜在审美的眼睛里,阴山岩画不啻是原始的美术杰作。岩画产生之始,先民们是没有艺术意识的,岩画制作乃是他们生产中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论断:"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岩画是全意象构成。以阴山岩画为例,具体说明岩画意象性构成的三个因素。首先是岩画携带着大量的生命信息,而且包括人的本能欲望与冲动,即无意识的与内感的成份,同时也是充满生命感官体验的非理性的表现。其次,从创作角度强调了岩画迷狂的创作情态带来的心理暴力,对岩画意象的表现形式发生的决定性影响,从而形成了真率质朴的意象表现形式,以及意象范式。最后,对岩画的组合方式略加探讨,提出在求活求美的原则下的具体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的岩画,主要是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他们的岩画大致可以分为狩猎类型岩画、畜牧类型岩画、生殖崇拜类型岩画、舞蹈类型和战争类型岩画,以及特殊符号和古文字类型岩画。不同的岩画类型表现了岩画主人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1981年10月,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西河子公社前河大队社员何凤生,在修整场面挖土时,距地表50公分深处,挖出金器五件,计金龙饰一件,金牛头鹿角饰二件,金马头鹿角饰二件,总重量为531克。出土时金龙缠着这四件头饰,卷裹成一团,正好托在一张锹板上被挖了出来。 1、金龙形体瘦长,一个身体、首尾均作龙头,屈曲伸展128厘米。龙头是用金片卷包镶嵌成的,眼珠、双眉、鼻孔或耳朵,点缀匀称,细巧精致;鼻羽两侧弧卷的龙须和倒向背部的龙角,刚劲有力,如疾驰飞腾时贴在鳃膀和后项上的姿式。龙身是用金丝编缀成的,环环相套,似细鳞片片相叠,盘曲自如。龙身上还有七件附加装饰,盾二、戟二、钺、梳二。因躯体可以自由缭绕,两个龙头也就可以对合在一起,一个龙嘴中衔环,另一个衔勾(金勾已失),勾环挂连,便是二龙戏珠。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南部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等地,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先秦两汉时期,一直是匈奴人活动的地方,他们留示给后人的主要文化珍品,一是敲凿在阴山西段狼山地区的匈奴岩画,一是在伊克昭盟匈奴墓中出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这两种历史遗物,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匈奴人精湛的艺术创造和无穷的智慧构思。 两种遗物中的动物纹,是匈奴人社会经济生活、所处自然环境以及重构其意识形态的生动写照,在全部匈奴遗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两种遗物的动物纹结合起来探讨对全面展开匈奴历史的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 在题材内容上,两种动物纹中,均属野牲和家畜,而以野牲占多数。这不仅是由于当时当地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多于家畜,也不仅由于野生动物行动敏捷,形象美丽,更重要的是因为动物纹是狩猎业基础上产生的艺术,而不是畜牧业的产物。不论是动物岩画还是鄂尔多斯青铜器动物形,以草食动物的鹿,肉食动物的虎、凌空飞翔的鸟为最常见。这大概由于这些动  相似文献   

8.
八二年十一月,兰州龙尾山脚下四北民族学院土建工地发现一座古墓,市文管部门对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一批文物。经考古鉴定,这是一批十分珍贵的汉代文物。 墓为竖穴土坑木椁葬,距自然地表深五米,呈长方形,座北朝南。墓圹长4.3米,宽2.4米,东北角土圹伸出一正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北方地区岩画分布很广,从新疆始经过青海、甘肃、宁夏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省,形成了延绵万里的北方岩画艺术长廊。北方岩画多以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生动的形象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料。 本文只想通过北方岩画与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来探索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性文化因素,达到对岩画艺术发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岩画及其原始信仰袁同凯据历史记载,塞种、大月氏、康居、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于从祁连山西部沿天山北麓、阿尔泰山向西,直至里海、伏尔加河;南及锡尔河、威海、伊塞克湖及阿姆河以北部分地区,北及伊施姆河、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的广大草原上。他们...  相似文献   

11.
《阴山岩画文化艺术论》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班澜、冯军胜。全书十二章 ,2 0余万字。该书在对阴山岩画图像作全面阐释的基础上 ,充分地论述了岩画与人类文化艺术的内在关系。该书无论对岩画研究还是对文化艺术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人类文化史、艺术史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岩画的发现是件大事 ,而对岩画的研究则更具重要意义。在人类的创造中 ,岩画 ,这古老的艺术 ,虽经历了几万年的风雨消磨 ,却依然与山岩同在。它们是原始人类在大地上凿绘的画册 ,记录着他们生命曾有过的忧伤与欢乐、希望与梦想、劫难与创造。它们是原始人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是我国岩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继阴山岩画的发现之后①,笔者于1980——1983年,化费了四年的时间,在阴山之北乌兰察布草原及其以西地区,又发现了另一个大的岩画宝库②.据初步调查,这个草原画廊,有四十多个地点,发现有岩画万幅以上,仅被我们拓描下的就有千幅之多.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6,(12)
2008年夏,史学界在辽西香炉山发现了距今约3000年历史的岩画,此画初定为屠何人所作。与国内外岩画相比,香炉山岩画具有首开先河的艺术价值,承载文明的史学价值,醒示后人的精神价值。它是远古新石器时期的稀世之宝,高度重视对香炉山岩画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文物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历史沿续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民族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研究呼伦贝尔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十年来,我们主要对盟内蒙古族(巴尔虎部和布里亚特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族文物从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艺术发生学等学科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初步认识。本文就呼伦贝尔民族文物研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饮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产状况、文化教养、心理素质、创造才能,都会从他们的饮食中反映出来。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称,饮食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云南古代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整理和研究云南古代民族的饮食文化,对于丰富整个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具有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特征.交通条件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以及交通管理的军事化特征等,都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在中国帝制时代,交通规划、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都体现出比较成熟的水准,然而经济民生能够予以利用的可能性是相对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木基元 《学术探索》2001,1(1):61-64
本文扼要地回顾了西南民族学实物资料的调查、征集与研究历程,指出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民族博物馆事业也是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章还讨论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民族博物馆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部秘藏的《阿勒坦汗法典》被国外学者发现并已公布于世。这对于古代蒙古社会制度史尤其对古代蒙古法制史以及蒙古习惯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自从《阿勒坦汗法典》被发现和公布以来,国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详细情况和具体内容,因而对于这部法典的研究工作还没能真正开展起来。本文试从《阿勒坦汗法典》发现和整理的经过、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一梗概评介,以引起大家对《阿勒坦汗法典》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龚世扬 《南方论刊》2010,(4):78-79,82
民族文物征集是民族类博物馆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基本业务工作,在实际的征集过程中,文博工作者需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民族文物进行科学的征集,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意文物信息的完整性,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更要树立“今天要为明天收集历史”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