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古代文史学家柳得恭所撰《渤海考》曾在渤海史研究的某些方面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似有偏颇,值得商榷。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地评价历史过程乃是渤海史研究中的首要准则。为此,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柳得恭其人,并在此基础上对他所撰辑的《渤海考》作以分析,以期同仁赐教。柳得恭,字惠风、惠甫,号冷斋、冷庵,堂号古芸斋(堂)。1749年,生于朝鲜儒州(文化),是时为我国清朝乾隆十四年,朝鲜李朝英祖二十五年。其父(王运),进士及第,使柳得恭自幼就有良好的家学濡染,人称其“博学工诗,娴子掌故”①,或“好古,工文词”②,终于也进士及第。柳得恭的老师,是赫赫有名的北学派大师朴趾源,他的实学思想主张,对柳得恭影响很深,使其也成为实学派重要人物。因此柳得恭被誉为“东国文风”,“汉文新派四大家”之一,他是李朝后期北学派的主要代表者。柳得恭具有较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也是实学家们的共同特点。著有《冷斋集》、《盎叶  相似文献   

2.
一五七○年,被誉为“朝鲜之朱子”、“东方百世之师”的理学大师退溪李混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旅程。李混既是位政治家,又是学问家。但他真正参政很少,且政绩寥寥。故终其一生,与其说李滉是治世有方的高官,不如说他是造诣精深的大儒。李滉一生中,在“从仕”与“治学”之间,一直多有矛盾。他不乐仕宦,却不得不多年任职为官;既同朝政有割不断的联系,又  相似文献   

3.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表明了《节要》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在朝鲜理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李退溪编纂《节要》的宗旨、原则及其所反映的朱子学内容的探讨,阐述李退溪对朱子学的理解以及在朝鲜  相似文献   

4.
黄绾,字宗贤,号久庵,又号石龙,浙江黄岩县人,是明中期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治学三变。早年初师谢铎,学宗程朱;中年转师王阴明,笃信心学;晚年背离王学而转向实学。《明道编》是他批评宋明理学的战斗檄文,也是他的实学思想的重要著作。黄绾晚年所以由心学转向实学,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和实学思潮影响的结果。黄绾所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转衰,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导致社会政治危机和程朱理学由独尊转向衰颓的时代。在对明代社会危机和宋明理学的反思过程中。他认识到:“今日海内虚耗,大小俱弊,实由学术不明,心术不正”(《明道编》卷四)所致。可以,他认为要拯救当时的社会危机,只有“明学术而已”,即只  相似文献   

5.
概况由19世纪欧洲市民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新学科——社会学,最早被介绍到朝鲜始于1906年。当时朝鲜的著名作家兼报人李人植在他的文章里首次使用“社会学”一词,并在《少年韩半岛》月刊1—5号上全面地介绍过西方社会学的各种概念。1909年,朝鲜学者张志渊在《万国事物纪元历史》一书上第一次将斯宾塞介绍给朝鲜学术界。不过朝  相似文献   

6.
心性学说作为研究人的本质、本性和自我价值及其如何实现的哲学理论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宋儒融儒、道、佛三家心性理论为一体,建立了以自我超越为特征的心性本体论,把儒家心性之学发展到了最高阶段。李栗谷作为16世纪朝鲜性理学的主要代表,他的学说也是以心性学说为核心的。李栗谷名珥,字叔献,号栗谷。生于中宗三十年(明嘉靖15年)即公元1536年,卒于公元1584年[1]。他与李退溪一起并称为朝鲜朱子学的双璧。他为学服膺朱子,毕生穷研性理,在继承和发展朱子学方面多所创获,建构了较完备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退溪是理学即新儒学在朝鲜时期的主要传播者和代表人物,他对朱熹的性情学说有详细阐发,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问题,特别是道德情感及其直觉体验问题。儒家创始人孔子首先注意到人的情感的重要性,他从人的情感经验出发,建立了古代人本主义的仁学。这种学说尽管受到家族伦理的历史限制,但它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人格的自我完善,其中包含着对人的真情实感的承认。只要人的情感是真实的,他的心灵就是“真”的、“善”的和“美”的。孟子进一步发展出心、性、情合一的心性学说,把人的心理情感,特别是“四端”(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说成是人性的心理基础,从而赋于情感以更大的意义。人人皆有“四端”之情,扩而充之则能发展出四种最基本的道德理性,即所谓善。因此,“四端”之情便是人的价值所在。他从“孩提之童”具有爱亲的自然情  相似文献   

8.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得主,著名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在去年11月应南朝鲜“韩国开发研究院”的邀请,参加在汉城举行的经济讨论会以后,接受南朝鲜《韩国经济新闻》社李秉国的访问,谈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的看法。在谈到美国的经济时,克莱因说:“布什基本上沿用了里根的经济政策。里根留下了非常大的一笔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看来布什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也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功。他以紧缩政府开支来代替提高税收,企图以此减少预算赤字,但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解决贸易赤字方面,只要他不从根本上改变政策,只能是悲观的结果。”克莱因认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的东林学派于明神宗万历中期在江南崛起,它针对当时谈空说玄、虚渺迷茫学风笼罩,以“济世”、“救民”的“实念”为主旨,“不贵空谈”而“贵实用”,倡导“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因而开晚明实学高潮之端绪,并由此把实学思潮推向明清之际的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0.
试论“满铁”在朝鲜的铁路经营及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丁英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1945)简称“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其“大陆政策”的主要工具,曾经被称为“日本侵华的大本营”,在中国大陆上持续存在近四十年之久。它以经营南“满铁”路和抚顺...  相似文献   

11.
李滉(1501—1570),号退溪,是十六世纪朝鲜理学大师,毕生穷研性理,集朱子学之大成,将朝鲜理学推向了发展的高峰。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在东方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东、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界对退溪学的研究有长足进展。1985年8月27日至29日,在日本筑波大学召开了第八届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到会的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位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三十多位学者应邀出席,并分别向会议提出了论文,反映出海峡两岸中国学者近年来对宋明理学和退溪学研究的新成果,受到与会各国学者的重视和好评。本刊这期特辟“退溪学研究”专栏,选登六篇中国学者的论文和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吴兴洲  赵吉惠 《唐都学刊》2004,20(2):128-132
张载关学指张载在陕西关中地区创立的理学。其理论核心是承认“气”为宇宙本体 ,万物之源 ;其学风坚持“经世致用”传统。张载关于“至虚为实” ,“太虚者 ,天之实也”以及批判佛家之“空”、道家之“无”的观点 ,奠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思想基础。明清实学是传统儒学在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既是宋明理学分化的思想结晶 ,又与其相区别。明清实学 ,坚持“经世致用”传统 ,发扬实体、实学、实用学风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丁英顺 《日本学刊》2005,5(4):133-145
1910年日本军国主义完全吞并朝鲜,并以“确保东洋的和平与日韩两国人民幸福”的欺骗口号之下,在朝鲜进行了36年的殖民统治。初期,日本将“大韩帝国”的国号改为朝鲜,设立了朝鲜总督府的统治体制。“三一”运动之后,其统治方式逐渐转为文化统治。文化统治是残暴统治的延续,其手段更为野蛮。残暴统治和文化统治都给战后朝鲜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本书结构严整,不仅描述南朝鲜和日本40年关系的基调,而且细致地描绘了它的未来形象;不仅叙述南朝鲜和日本的关系,而且把握了南朝鲜国际关系的实质。作者在书中申明他的“研究并不因为本人有南朝鲜的背景而代表南朝鲜的观点”。从这层意思说,本书在学术上不失其客观性,并且也未曾夹杂有民族感情的偏见。  相似文献   

15.
1999年9月16日至19日,在陕西省眉县太白山下成功举办了“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就张载关学、关学与实学、实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62篇、论文提要56篇。学者们畅所欲言,自由争鸣,认为大会开得极为圆满成功。此次由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的会议,圆满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本次大会期间还成立了陕西省关学与实学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在本次会…  相似文献   

16.
沈晨 《东西南北》2012,(12):57-59
赫姆科·万·达尔与他的合伙人去过5次朝鲜,他们感觉自己看到的朝鲜与西方媒体描述的朝鲜完全不一样。于是他们产生了把“真实”的朝鲜介绍给阿姆斯特丹、给荷兰、给欧洲的想法。朝鲜餐馆只是达尔“介绍朝鲜”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刘焕明  周彦 《学习与探索》2005,14(1):160-163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吞并朝鲜,进而最终独占“满洲”的重要战略基地的旅顺和大连。战争结果虽如愿以偿,但竟因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不得不还辽于清政府;同时,俄国又插足朝鲜,严重威胁着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甲午战争的主要目标并未实现。于是日本于甲午战争十年后,为了再次实现其“大陆政策”既定的侵略目标,通过战争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中夺回了辽东半岛,巩固了其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并获得了“南满”铁路的占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8.
号称“朝鲜之朱子”的李退溪,是十六世纪上半叶士林隐逸之风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安贫乐道恬淡寡欲,深自韬晦不妄交游,退隐山林不乐仕宦。四十三岁以后,竟然七进而七退,其洁身自好难进易退之操守,在当世被誉为“贤者之山林气象”,“士林之廉节高风”。退溪处世的这些特点,与他所处的时代状况、家世以及身世的遭遇,是密切相关的。对此,笔者在《李退溪处世之道述评》(载《浙江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一、二期合刊号)一文中,已多有述及,勿庸赘言。然而,拙见以为,仅此而止,尚不足以窥见退溪处世之道全豹。还须对其处世的理论基础,作更深层次的开掘。为此,本文擬对退溪“以退为义”的处世哲学,着重加以探讨,以补前篇之不足。退溪决意退仕之后,多年来,通过上国王疏札、复友人书信以及答弟子问难等各种渠  相似文献   

19.
李退溪是十六世纪朝鲜理学大师,一生以弘扬朱熹学说为已任,对中国的儒学有很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本文深入探讨了李退溪的人生哲学及其道德伦理观念,指出他的人生哲学主要以推行儒家道德为内容,并能够付诸躬行,其思想带有很多民主性的精华,是我们今天应该批判继承的宝贵历史遗产,对于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据南朝鲜《韩国经济新闻》1987年5月12日报道,由于加速了原子能发电站的建设工程,南朝鲜准备进入“能源乌托邦”时代,即“能源理想国”(Enertopia)。这是一个新名词,它借用了“能(Energy)”和“乌托邦(Utopia)”两词合成。它意味着南朝鲜将摆脱能源靠国外进口的局面,建设一个通过技术来克服能源不足,廉价而无公害的能源丰富的社会。《韩国经济新闻》说,到21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